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对包豪斯的影响论文

马克思主义对包豪斯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08

马克思主义对包豪斯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061-01

  包豪斯不能简单的定义为一种艺术运动,而更是一种社会运动,因为它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设计思想,更是一种新的社会理想。包豪斯是一场类似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革命。“Bauhaus”是格罗皮乌斯专门造的一个新字。“bau”在德语中是“建造”的意思,“haus”在德语中是“房子”的意思。因此“Bauhaus”就是“造房子”。从这个新造字的字面就能看出,格罗皮乌斯是试图将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这个已被长期分隔的领域重新结合起来。更广泛地说,艺术与工艺应该合而为一。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现代设计。

  包豪斯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1850-1914年,德国广泛实行工业化(工业化起步初期,德国需要亟待解决民族经济落后)。1918年11月,德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德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发源地,无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社会主义新思潮被当时先锋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接受)。一战后,德国内外交困,艺术教育又一次成为复兴国家经济的手段。

  包豪斯的三个不同时期,都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三位校长的理念、信仰、宗旨都与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包豪斯的奠基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是矛盾的理想主义者。他认为只有借助于剧烈的社会变革,才能治愈德国的沉珂,包豪斯成为这一理想的策源地,而他在工业与手工、标准化与艺术自由的矛盾间摇摆不定,则成为包豪斯种种矛盾的真实反映。格罗皮乌斯具有乌托邦情结。他建立包豪斯设计学校的初衷,就是通过建立一所艺术与技术学校进行社会实验。对他而言,包豪斯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微型世界,是他关于团队精神、社会平等、社会主义理想,如发扬手工传统的训练方法与倡导设计对社会的益处,以及促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真诚交流等殷切希望和崇高理想的实验场所。

  包豪斯第二阶段的校长汉斯?迈耶是社会性至上的实用主义。汉斯?迈耶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德国的共产党党员,他对于设计的认识,是基于设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具有激进的社会主义思想,也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主义立场。他相信决定文明程度的是构成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因此必须使建筑和设计为绝大多数人提供服务,以无条件考虑需求为前提强调低廉造价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用主义设计原则。

  包豪斯第三阶段的校长米斯?凡?德罗是回归建筑的纯粹主义者。米斯任校长的最后三年,把包豪斯扩大到社会意识形态的设计还原为纯粹从技术角度出发的设计风格,为后来风靡世界的“国际主义”埋下了伏笔。包豪斯的几个时期分别有不同的主张,但总的思想线索是希望通过艺术与传统技术、现代技术的结合,使所产生的“设计”能够改造社会、改变世界。

  马克思美学中的审美意识对包豪斯精神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美学属于马克思哲学的分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形式的审美感知只有在超越丑陋的实际需要之后才有可能。马克思在美学方面的重大功绩是:他使美学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精神性的虚幻空间回到了坚实的现实经济的大地;也给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输入了“实践”这一充满主体需求的鲜活血液,从而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点的美学体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社会的,美的意识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生动地表现在它主动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检验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实践的能动作用,主张以实践来检验理论,并且把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包豪斯的精神是实践与继承。包豪斯的核心理念是从实用性出发,在实用中提炼美学,将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这也从客观上抹平了建筑、工业产品的“阶级属性”――低阶层的人使用的不再是“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而高阶层的人也摆脱由“沙龙艺术”出发的纯装饰性设计,乐于使用同样的产品――抹平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之一。

马克思主义对包豪斯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 主义 包豪斯 影响 马克思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