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式空间营造艺术的互通论文

中式空间营造艺术的互通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19

中式空间营造艺术的互通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苏式文人园林在有限的空间中完美地融入了中国传统造园理念、空间构建方式,高度概括了自然之美,营造出了具有恬静、适宜、如诗如画般气韵风度的抽象自然。传统苏式园林历经百年沧桑,如今我们步入其中,仍能透过小桥流水、粉墙低桠体会到当时那些归隐田园或市井的文人士大夫的闲情雅趣与无奈失意的空间语境。在浓浓的诗书意韵与淡淡的人生感怀中,我们不禁会感叹于苏式园林空间塑造的独到与巧妙!以往对苏式文人园林的研究与运用大都停留在现代景观设计领域,对其与我国当今室内设计发展的关系却分析甚少。然而,同为空间艺术大范畴,苏式园林艺术能为我国本土室内设计带来更深层次的民族气韵,对我国当今室内设计在继承与延续传统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传统空间营造理念与现代空间设计构思的互通

  在全球注重延续本民族文化的当今,中式空间设计也从原来对传统的拷贝与复制,开始转向越来越多地重视用现代的造型语言来体现传统中式语境的再现。这需要设计师既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又要对典型的中式空间营造理念有深入的理解与感悟。苏式文人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建筑物化载体,为我们提供了典型的空间设计理念的物化表达。

  1.虚与实:实以形见,虚以思进

  实以形见,虚以思进,营造视觉上之虚实。在老庄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在于它最充分地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老子讲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事万物由“道”而生,“道”是虚与实、有与无的统一。虚实相生的哲学观贯穿于整个园林的建造。园中常常:以墙垣为实,其上漏窗为虚;以装饰繁琐为实,留空为虚;以建筑为实,水面为虚,等等。如大凡文人园林,通常在地段的周边布置建筑,内环一池静水,水面成了整个园林布局的主导要素,强化了虚的意象,却又无所不包,天光山色、廊屋树石倒映池中,使得实景、虚景、岸上、水里一时间浑然一体,意境油生。正所谓“凭虚构象,象乃生生不穷”。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贝聿铭运用现代材料及建造技术,表现建筑空间里丰富的光影虚语言。在传统苏式园林建筑内,透过漏窗,树影婆娑、星星点点的光线洒进室内为常见之景。这些光线在室内变换、移走,让人倍觉空间寂静,陷入沉思与冥想,它们是“实以形见,虚以思进”的准确表达。在新馆的设计中,贝聿铭借用“廊道”串联各展馆建筑单体。新的廊道造型顶部改为栅栏,由此借来日光。线条状的光线随着时间的变换,在实体空间中移走,实体造型与随时变化的光影交织,虚虚实实之间,视觉上增加了一个层次,空间中道出了时间的维度(图1)。这是贝老对中国传统空间艺术的深层次的理解与表达。

  2.境与意:境生象外,得其环中

  境生象外,得其环中,营造现实与心理之境与意。文人士大夫常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感觉提到极高的地位。他们把美感归之于想象,归之于“意”的体味。“言在耳目之外,情寄八表之荒”此即为“境生象外”理念之本意。文人园林常于有限的“形”中求“意”之不尽,它们往往在很小的空间,通过简单的刻意布置,便能营造出值得让人细细体悟的空间。如,苏州网师园里有一个极不起眼的院落称为“云窟”(图2),朴素而寂静,但是这小小的庭院将一望无际的天空拥入其中,其丰富的空间想象只有身临其境才可体会得到。在这里,空间不仅仅以物质形态存在,它更多地赋予了人们内心感受。通过融入空、无、寂、静、旷的意象,空间具有了内聚能量,其在观者头脑中借助他们的想象得以扩展,从而演化成一种意象空间。这就好像中国的山水画,它并没有绘出具象的水波流动,而只是在留白处绘一叶扁舟,虽然没有复杂的形式,却产生了丰富的意境,令人浮想联翩。适当地给观者留出思索的空间,这才是艺术。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具有带动性的,它们能留有足够的余地给欣赏者思考与想象。园林的魅力不在于其空间有多大、构建有多复杂,而取决于其留给观者的思想性有多深。设计师应该敢于并敏锐地在设计中为观者留出空间,主动让观者成为体味空间的主体,而不是迫不及待地堆砌一些毫无思想性的繁缛装饰,如此不仅不能带给人们广阔的想象余地,也随即失去了空间艺术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二、苏式园林空间建构方式与现代空间设计的互通

  (一)现代室内空间中苏式园林空间营造手法运用的分析

  苏式文人园林通过借景、分景、隔景等空间营造手法来塑造园林空间的层次和景深。

  1.借景

  借景本质上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将其它空间的优美景致借用到现有空间中来。此种手法能增加园林中景物的内容,丰富空间的层次,加强内外空间的呼应,拓宽园林固有的空间,使空间突破有限达到无限。借景手法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形式。明代造园家计成在所著《园冶》中指出:“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所谓“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可见,借景是园林构景中采用的典型手法。

  在当今室内空间设计中,借景表现在室内空间对室外空间的渗透上,表现在对建筑场地外环境的关注上。如,苏州同明装饰公司(醋库巷)(图3),由于地处苏州文化古城,受地域文化影响,其室内设计追求塑造苏州园林般的空间氛围。因建筑恰巧临池,它简化了室内表面装饰,顺其地势巧妙利用了这池水面,将其延伸进室内,植上睡莲、养些锦鳞,并在室内走道空间铺上透明的玻璃,在玻璃下水中鱼影穿梭、若隐若现,人行室内如踏水面,使得室内气氛自然灵动。   2.分景、隔景

  分景、隔景是通过分割空间:一为体现欲扬先抑,扩大空间之感。以苏州留园入口空间处理为例,通过分景、隔景先使入口布置得狭窄漫长、视域狭小,直至“古木交柯”、光线逐渐明朗,透过漏窗隐约可见窗外的山水花木,再绕过弯去,顿使人豁然开朗。此法扩大了心理空间,也使空间变得饶有趣味。二为故意将主景隐去,营造含蓄美。此法使得园中景色不至瞬间尽收眼底,起到欲露先藏的含蓄效果。三为增加景色层次,体现空间深邃之美。“庭院深深,深几许?”正是诗人对此种意境发自内心的感受。在苏州留园鹤所的东景区,借粉墙把空间分隔成若干小院,并在墙上开门洞与漏窗,人的视线可以穿透一重又一重的门洞、漏窗自一个空间看到一连串的空间,从而产生极其深远、不可穷尽的空间美感,塑造出景愈深、心愈幽、境愈醇的意境。四则通过透空的门洞、漏窗、空廊而使被分割的空间相互渗透,造成“围而不隔,隔而不断”之意境,使得原本静止的空间在游走顾盼中流动起来,产生“步移景异”之美。

  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也可以运用现代材料,借鉴上述空间营造手法。如,苏州加城国际销售中心的室内设计方案,在空间中强调了景深层次,通过半通透的木格、朦胧的纱、层层的圆窗使得室内各空间自然通透,在面积不大的空间中巧妙地表现出优雅的节奏韵律、强烈的空间层次,达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和心幽境醇的意境追求。又如,王琼先生在南京金浦滨江会所的设计(图4),他在客房过道中设置花罩,既限定了空间,又将卫生间洗漱区部分为对景之用,从而在有限的客房空间中塑造了中式的独特审美,增加了空间景深的层次。

  3.框景、对景

  李渔曾对框景手法有这样的评价:“尺幅窗,无心画。”计成在《园冶?园说》中也道:“刹宇隐环窗,仿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框景手法从大范围来讲即为借景,由于它要通过借景在园林空间中形成别具一格的绘画装饰效果,所以在这里单独列出进行分析。框景以窗、门、罩等空间划分构件为框,对室内外景致有组织地进行裁剪,框入相对的邻景,造成如画的感觉。其常与对景手法结合使用。对景常是在框景――门、窗、洞口等特定视点,从一空间眺望另一空间的特定景色。对景能否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与框景的选择和处理有密切的关系。框景所组成的景色画面,构图必须完整优美,视点、门窗、洞口和景物之间为一固定的直线联系,形成的画面基本上是固定的,可以利用门窗、洞口的形状和式样来加强其绘画感的装饰性效果。为了营造出多变的框景景致,在文人园林中,门窗与洞口的形状样式往往设计成千姿百态、各式各样。而且,造园家为了能获得最理想的画面,往往在框与景物对象之间的距离和方位上绞尽脑汁、反复推敲。如,苏州拙政园东部从枇杷园门看“香云蔚亭”,或自“别有洞天”看“梧竹幽居”都是门洞框景对景之佳作;苏州网狮园“竹外一枝轩”是轩窗框景的成功之作,粉墙上开有两个方形空窗,从窗框上可以看见“集虚斋”小院的竹丛犹如一幅写意竹图,很有“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的意境。

  在中式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方案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传统的门、窗、洞样式,但它们往往徒有其表而无实质内容可言。这便是很多以中式风格为表现主题的室内设计,只留其形而失其味的根本原因之一。

  苏州博物馆新馆,对框景手法的运用极为娴熟、恰当,是真正能在现代空间中体现出有景可对、框景如画的室内设计的优秀典范(图5、图6)。在庭院空间的特定位置,设计师刻意布置了几棵姿态优雅的树木,作为室内框景、对景之对象。在室内走道空间的墙面上,设计师利用连续的几何六边形取景框,框其刻意设定的画面于室内,让人们在驻足停留时可以欣赏它们特定的画意美,在行走时又具有强烈的移步换景之感。于是,室内空间便在这如画的动、静之间顾盼生动起来。

  (二)现代室内空间中苏式园林空间序列运用的分析

  园林中各部分空间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一定秩序基础上的。苏式文人园林在空间中融入时间概念,将三维空间四维化,空间追求时间性的步移景异之美。随着时间与空间的依次向前推进,通过精心设置的空间序列,观赏者被其引导,渐入佳境。在园林空间序列的安排上,往往遵循“开始――引导――高潮――尾声”的序列安排。苏州留园空间序列就是典型的例子。园林空间序列是造园家以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为前提,在各空间的重点部位设置景观,使人们不仅能在空间中某些固定点可以获得较好的静观和动观效果,而其在行进的过程中能把各个精心设置的景观连贯起来,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序列方式一般可以概括为串连式和辐射式。由于园林空间的复杂性,空间结构中常常将两种序列并存使用。在当今的室内空间设计中,同样可以在确定了表现主题后,运用“开始――引导――高潮――尾声”的序列进行安排,在空间中仿照园林在流线上或转折处设置暗示,引导人们跟随安排好的空间流线行进。但在空间序列的表现方式上,由于现代建筑中受到场地和功能的限制,园林空间单间序列往往难以在室内平面上转化,此时,可以尝试利用纵向的设计思路。在纵向建筑室内空间中,文人园林空间组织中的水平路线可以演变成符合功能和空间限定要求的纵向路线。这时,空间的水平界面代替了侧界面,形成空间的联系和渗透。同时,室内楼梯自然转化成了园林廊道,成为空间联系的路径。由于现代室内空间功能的复杂性,在室内设计中也应像园林一样,运用多种空间序列方式,不同的功能分区采用不同的空间流线,并且这几种序列在不同层次上相互叠加,可以形成丰富的、多层次的、有趣味的现代室内序列。运用这些方式,可以带动人们逐渐沉浸在精心设计的室内空间流线中。

  (三)现代室内空间中苏式园林意境的通感表达

  苏式园林空间营造除了满足视觉感官以外,还充分考虑了听觉与嗅觉的美感体验。这种通感化的感官表达成为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浪漫、细腻的性格体现。

  1.听觉体验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独坐窗前听风雨,雨打芭蕉声声泣”、“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些流传至今的经典古诗词,充分表达了声音在空间中的气氛烘托作用。在园林的空间布置中,更是有专供听觉体验的场所,在这里,庭院的选址以及周围植物的配置尤为考究。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图7),别致的轩堂选在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这里芭蕉、翠竹、荷叶都有,无论春夏秋冬,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而在当今的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模仿古人布局营造之苦心,来设计户外植物的搭配;亦可以在一些酒店、会所空间中,运用现代音响技术,考虑一些模拟自然的背景音乐,使得空间在听觉感官上得到传统中式的体验。   2.嗅觉体验

  常说“闻香识女人”,人类对气味的判断是其动物性的本能反映。气味是人们辨识事物的重要凭借之一,也是人们记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巧妙地运用了这个重要的感官体验,让空间营造充满浪漫与诗意。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它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别有一番意境;而园中的雪香云蔚亭则是冬季闻香的一个好去处。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冬季赏梅,亭旁暗香浮动,又称冬亭。在当今某些中式精品酒店的设计中,就采用了传统的嗅觉体验设计。一入酒店,其空间就能闻到特有的、别致的香味,让身处其间的客人在感到心情愉悦的同时,也留下长久的嗅觉记忆。可见,嗅觉气味正在成为高档品牌酒店的另一个隐形Logo(标志),从而使这些酒店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除了视觉标志,还有浪漫的嗅觉感受。

  三、结语

  苏式园林空间艺术博大精深,越深入研究,我们越发觉其值得当今室内设计学习与探究的地方越多。同时,有很多层面还需要我们采用新的设计思路,将其运用到真实项目中,在实践中讨论、推敲、修改和积累。如,研究中我们发现苏式园林在长期的发展积淀中,逐渐形成了大量具有历史文脉性质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具体对象要素形式,如色彩要素、材质要素、种类繁多的各类形态要素(纹样、花木、山石、铺地、洞门、墙垣等),等等。园林是由一系列典型对象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凝聚了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长期积累的心理经验,因此它们都具有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潜意识的感知能力,在空间中具有强烈的历史文脉暗示作用。然而,以往设计师大都直接挪用这些典型要素,使得空间徒有其表而无实质内容可言。我们应该学会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将苏式古园林的诗画意境完美地展现于当今室内空间设计中,为我国本土室内设计发展提供新的参考角度和设计方法。因此,我们对苏式园林的研究仍然需要继续。笔者也期望以此文为起点,日后在该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中式空间营造艺术的互通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互通 营造 艺术 空间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