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论文

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19

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理工科类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尤其值得关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信息科大”)是新合并组建的、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与专业艺术类高校或设有艺术专业的综合性大学相比,公共艺术教育起步较晚且有一定的差距,在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笔者对该校艺术教育中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师资建设及校园文化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建议,旨在探索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与对策。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信息科大2009至2012级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基本涵括了各个专业的学生。调查的主要内容:在进入高校之前,学生掌握的艺术技能及参加过哪些艺术展演形式;进入高校后艺术素质有哪些提高;对高校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和教学形式的认识;学生对学校艺术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艺术素质的促进、启迪作用等13个方面。

  问卷题型主要采用单项和多项选择两大类,有的题目设置补写栏,被调查者可填写未列入选项的内容。还有的调查题目让学生直接填写意见,如“你还希望学校开设哪些艺术类教育课程”等。

  二、调查数据与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2分,回收率为90.9%。此外,我们还在前期对学校艺术团学生以及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和采访,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可反映信息科大公共艺术教育近年来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大学生整体艺术素质及技能有待提升

  调查可见,学生在进入高校时的艺术素质和艺术水平基础参差不齐。一方面,有53%的学生熟悉声乐、器乐和舞蹈的基本技能,其中51%的学生曾参加过声乐、舞蹈、器乐的演出和比赛活动;有38%的学生有书法、绘画、摄影的基本技能。其中28%的学生参加过书法、绘画、摄影的展出和比赛活动。与数年前有关高校统计“大学生中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乐器的只占1.5% [1]”,“某高校对300名大学生进行统计,其中识简谱者27人,识五线谱者仅7人[2]”的情况比较,近些年随着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增长,带动了青少年艺术素养的提升。但另一方面的数字显示,仅有8.8%和4.3%的学生,在五线谱识读和戏剧知识及技能方面有所掌握,这应是由于教育体制文理分科的原因,使一般理工科类学生相对于文科类的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在“进入大学后,是否有必要进行艺术教育课程学习”的调查项目中,有30%的学生认为“无”和“无所谓”,但还是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后“有必要”进行艺术教育课程的学习,这进一步说明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及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信息科大开设了《美学》、《现代音乐赏析》、《美术作品赏析》、《中国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播》、《音乐修养》、《器乐艺术欣赏与实践》、《合唱艺术欣赏与实践》、《舞蹈艺术欣赏与实践》等10余门艺术选修课程。调查显示,98%的学生选修了其中的课程,但仅有28.2%的学生对这些课程表示“满意”。感觉“不满意”的学生占11.6%,其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授课方式单调,课程形式化,实践内容少,艺术实践条件和设施有限等。同时,在另一配套题目“您比较感兴趣的大学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方式”调查中,有62.4%的学生对“理论结合实践型”的教学方式感兴趣。说明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和体验到艺术实践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愿意积极参与。学生在调查中,对艺术教育内容、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引起学校及艺术教师的重视。在对“希望学校开设哪些艺术类教学课程”的调查中,除已开设的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等门类外,学生还提出开设雕塑、戏曲、影视、动漫、陶艺、文物艺术品鉴赏等方面课程的意愿。表明大学生在迫切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艺术的思维空间也在拓展,对艺术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唱歌、跳舞,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3、学校艺术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需加强引导和组织

  调查显示,信息科大有67.5%的学生参加了诸如合唱团、管乐团、民族舞蹈团、国标舞蹈团、话剧团、街舞社、吉他协会、相声社、书画社、摄影社等艺术社团。大学生艺术社团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统计,在全国第三、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信息科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的大合唱和小合唱、管乐团的管乐合奏、民族舞蹈团和国标舞蹈团的舞蹈、书画社和摄影社的艺术作品及话剧团的短剧等,获得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1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在参赛的几十所高校中脱颖而出。

  调查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如学校大学生艺术团存在队伍不稳,承继困难的情况。信息科大学生艺术团是在没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中选拔组建的,主要靠艺术教师一点一滴的培训以及学生的刻苦习练。这部分学生在经过一、二年的培养,刚掌握了一定的艺术专业技能,却又到毕业的时候了;还有的学生怕影响专业学习,对艺术团的训练和参与显得不太积极等。这些,都提示学校要积极关注,加强引导和支持并合理解决相关问题,使大学生艺术团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持续发挥作用。

  调查显示,学生直接参与学校校园文化活动比率较高的是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类文艺活动。如参加“班级联欢会”、“学校各类文艺节会”、“校园十佳歌手”,分别占31.7%、22.4%和18.7%。学校的另一项调查也表明“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是十佳歌手大赛” [3]。本次调查,43%的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中音乐艺术形式比较喜闻乐见。这些都提示我们,寓教于乐的文化娱乐型活动是当今大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之一。“新生风采大赛”和“新生合唱节”的学生参与率为6%,是因为大一新生在学校的人数比例较低所致,但此项活动是高校新生展现自我艺术才能的重要机会和形式,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继续保留。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艺术社团在高等院校中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使得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更具活力。因此,更需要加强引导和组织。   4、学生对艺术教育效果的反映

  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有何影响,起到了什么作用?调查题目“几年来的大学生活,您通过参加和选修艺术类的活动与课程,对自身素质有提高么?”35.2%和40%的学生,认为“有”和“一般”。在回答“您认为高校艺术教育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提高有促进和启迪作用么?”问题时,有63%的学生认为“有”。当然,我们还要看到,还有8.8%的学生认为“无”。总体来讲,多数学生体会到,在几年的大学艺术教育熏陶中,道德修养和艺术素质都不同程度得以提高。

  三、对策与思考

  1、增设、完善高校艺术教育课程

  艺术教育的首要对象是全体学生。高校应以艺术普及为主要教育方式,增设艺术教育课程,并规定艺术教育课程的学分分数。信息科大目前开设了10余门公共艺术类课程,与其他同类高校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如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开设各类公共艺术类课程30多门,内容覆盖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各个艺术门类;北京理工大学每学期保证开设20门左右的艺术类全校公共选修课程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规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全国有不少高校规定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学分,如中国人民大学规定在校本科生必须修满3学分的艺术类课程方可毕业和取得学位;上海电力学院等九所理工科高校也“有67%的学校要求学生在四年内完成相应的艺术类学分,分值为2-8分不等”[4]。应在信息科大增加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类课程,逐步开设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另外,信息科大目前公共艺术教育选修课程归列于“人文社科类”,建议逐步将这类课程在学校公共选修课中单列为“艺术课程类”,以增加艺术教育课程的分量,与教育部对艺术课程类别的规定相对应。

  2、配备规模适度的专兼职艺术教师队伍

  关于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艺术教师的编制,逐步建立一支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二是针对现状,整合全校艺术教育中心和人文社科学院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师资力量,在这些专业教师完成自身业务领域的教学科研任务之余,承担一部分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目,推动公共艺术教育课堂向更广更深的层面发展。三是可从社会各界聘请艺术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担任艺术顾问或客座教授,进行公共艺术教学或不定期开设艺术讲座等。四是继续对年轻的艺术教师创造更多的专业进修机会,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另外,在艺术活动及竞赛的考评、艺术教师的职称评定等方面,要考虑艺术教育学科的特点,形成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以保证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调动艺术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完善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管理与激励措施

  大学生艺术团对营造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要求的“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是检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及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前文提及的大学生艺术团青黄不接,队伍不稳等问题,一是继续加大对学生艺术团成员的选拔、训练力度,使大学生艺术团得以持续发展。二是制订对艺术教育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师生给以相应激励的措施。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艺术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艺术活动辅导工作要计入工作量”的精神,可借鉴浙江师范大学等“将艺术教师参与艺术团排练、演出等计入教师工作量”[5]的作法,同时对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重大赛事活动中获奖的艺术指导教师给以相应的奖励等。另外,对长期参加学生艺术团训练、演出的学生,对其选修的艺术类课程给以学分加分,如北京交通大学“对于参加两年以上艺术团艺术实践活动的学生,可减免2学分文化素质类课程和2学分跨专业的选修课程”[6],对学生艺术团中个别课业拔尖、艺术活动见长的优秀本科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等。以激发这类学生在专业课目和艺术活动中取得双丰收的积极性。这方面,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都制订有相关激励措施。

  4、形成参与面广泛、具有本校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模式

  形成具有本校艺术特色与院系班级多方面、多渠道相互补充的校园文化活动模式。一是依托校学生艺术团,常年举办“红五月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校园十佳歌手”、“新年音乐会”、“新生风采大赛”等一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活动。如连续举办近十届的“红五月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等活动,已成为信息科大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学校大学生艺术团被吸纳为“北京青年艺术团”团体成员,经常为全市一线青年举办专场慰问演出。二是学校在拥有大学生艺术团这个主力艺术社团同时,倡导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扩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广度。三是鼓励校艺术团具有艺术特长的成员,在各自所在班级参与辅导学生文艺活动的实际运作,“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7],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才能、参与艺术实践的机会。

  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在高校“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更新公共艺术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完善课程的设置,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新形势下深化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目的之所在。

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公共 教育 对策 思考 现状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