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浅析我国体育新闻道德失范现象论文

浅析我国体育新闻道德失范现象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30

浅析我国体育新闻道德失范现象

  引言

  随着社会各项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类体育运动与健身的了解和参与程度日益加深。与此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体育新闻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当今社会,体育新闻传播覆盖面更广、及时性更强、信息内容也更为多样,这些为媒体自身在专业、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经济等方面都带来了诸多的效益。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如今在体育新闻报道过程中也出现了媒体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如虚假新闻、过度炒作、人文关怀缺失、娱乐化过度等等。这些负能量的产生既违背了新闻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责,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1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的现状

  1.1广泛覆盖,迅速及时

  如今,我国的电视受众规模和网民规模均已居于世界首位,早已与寻常百姓紧密相连的传统媒介和日益普及的网络媒介有机结合,体育新闻已逐渐融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之中。当今的媒体对体育赛事进行全方位、全时空、立体式报道,人们既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也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于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所喜好或关心的体育新闻和信息。可以说,新媒体时代下,体育新闻的覆盖面之广、及时性之强在新闻传播史上是空前的。

  1.2海量信息,内容多样

  在传统媒体中,报纸可以做专题报道,但终究要受版面限制;广播只能听到声音;电视尽管音视频并茂,但是会受到播出时间的限制。但当今,随着网络媒体的壮大,体育新闻的发展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通过网络,媒体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等有机进行结合,从而使受众拥有更多了解体育新闻的方式,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选择,及时迅速地了解体育新闻信息。如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对各项比赛既通过电视进行直播,也通过网络进行视频和文字直播。并且在赛后将比赛录像以赛事剪辑、夺金时刻等海量内容剪辑等发布到互联网上,体育迷们可以自由选择,或是通过电视,或是通过网络进行观看。

  1.3受众广泛、交互性强

  除了观看直播、了解新闻,受众自身也可以参与到体育新闻传播之中。这些受众涵盖了社会各界,包括工人、农民、公务员、学者专家、普通学生等等,他们既可以作为接收者,也可以作为发布者、传播者。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越来越多的普通体育爱好者,或是接受采访,或是受邀参与到节目制作过程之中。与此同时,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受众可以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体育新闻、运动健身等信息进行实时发布,与他人进行共享。还能够就热点体育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与体育新闻从业者、体育界业内人士和专家们进行交流互动。这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事业的进步,也非常有利于体育新闻的发展。

  2当今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的道德失范现象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新闻从业者在其职业活动中有违社会道德和职业规范,出现现行道德体系、职业规范对其失去约束力和有效性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具体上表现为虚假新闻、恶意炒作、人文关怀缺失等等。道德失范现象在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同样存在。

  2.1虚假新闻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女排决赛,新浪网体育频道为了抢新闻,在比赛尚未结束时便发出了“女排姑娘奋战不敌俄罗斯,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的消息。然而,最终的结果则是中国女排在0:2落后的情况下扳平比分,而且在决胜局21:23落后的情况下实现大逆转,顽强地以3:2的比分战胜了俄罗斯队,夺得雅典奥运会女排项目的金牌。新浪体育虽然在第一时间对消息进行了修改,并且在事后向公众进行了道歉,但作为我国影响力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不应出现这样的错误。陆定一同志曾经指出“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问题。新闻学千头万绪,根本性的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了信用,有信用,报纸就有人看了〔1〕”。新浪体育这条消息看上去只是为了抢新闻而出现“失误”,实质上则是虚假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如果体育新闻中充斥着大量的虚假报道,那么必将引起受众的广泛质疑,降低媒体自身的公信力。

  2.2过度炒作

  作为中国第一位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亚洲第一位位打破110米栏项目世界纪录的田径短跑运动员,从2004年以来,关于刘翔的一切新闻一直都被亿万人所关注。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媒体过度炒作的现象,从刘翔的绯闻女友,到关于刘翔北京奥运会退赛,再到他是否会选择退役或何时伤愈复出,各路媒体真真假假消息不断。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提升影响力,借助刘翔巨大的影响力大肆进行炒作,制造噱头,甚至编造谣言。对此,国家田径中心副主任冯树勇曾表示不希望媒体过度炒作刘翔,暂时淡忘他,让他平静度过。新闻炒作是对新闻报道的扭曲化和变形化,违背了新闻传播一般规律,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炒作现象。为了提高点击率、实现商业目的而过度进行炒作,这既是对受众的欺骗和不负责任,也是对炒作对象和媒体自身的不负责任,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

  2.3人文关怀缺失

  足球号称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中国足球的发展却始终难以令人满意。从新闻传播的专业角度来看,关于中国足球的新闻报道也经常难以令人满意。每当中国国家足球队踢赢比赛,就会有一些媒体将国足大肆吹捧一番,而一旦输球,或表现不尽如人意,便开始花大量篇幅、长时间段毫不犹豫地进行嘲讽或者抨击,甚至引导球迷一起进行批判。类似这些现象都是人文关怀缺失的体现。体育新闻不仅是对运动员、教练员等运动成绩的报道,也是对体育本身所蕴含的正能量的展现。要坚持以人为本,展现人性的光芒和对梦想的追求,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新闻报道之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不仅会对运动员、教练员等体育运动直接参与者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受众产生错误的舆论引导。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负能量,势必会降低媒体公信力,败坏媒体形象,同时也对体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4“三俗”内容、娱乐化过度

  当下,一些体育新闻媒体经常以体育新闻的娱乐化报道,来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体育新闻的趣味性的体现离不开一些风趣、幽默、诙谐以及多样化的内容,但在部分体育新闻报道中,“三俗”、过度娱乐化的味道却愈加浓烈。报道不再注重体育运动本身,而是聚焦于场外,追逐运动员的私生活,在报道内容中甚至大标题上堂而皇之地出现一些色情敏感词汇。这些都是新闻变质的表现,在审美观和价值取向上严重误导着受众,特别是广大的青少年受众。过度娱乐化、“三俗”的报道,既严重违背了体育新闻道德,也失去了媒体应当担负起的社会责任。

  3应对我国体育新闻道德失范现象的建议

  3.1健全完善法规和制度

  应对体育新闻道德失范现象,仅靠强调新闻人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是不够的。应当进一步的健全我国有关新闻的法律与法规,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细化,对新闻道德失范现象进行界定,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还应当加强执法力度,明确相应执法机关,严格执法,提升执法队伍的执行能力。与此同时,对于存在严重道德失范现象的媒体或个人要予以严厉惩处,提高其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成本,促进舆论的净化,给体育新闻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2有关部门加强相关引导

  面对媒体体育新闻道德失范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建设与新闻媒体建设和谐发展。应净化市场环境,妥善协调好各媒体之间、媒体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减少不良竞争。此外,也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切实提高教育水平,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让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更强的鉴别能力,使那些企图依靠不良信息吸来引眼球、获取利益的媒体失去生存空间。

  3.3重视“把关人”的作用

  20世纪中期,“把关人”开始出现在新闻学中。媒介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是‘把关’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2〕。对于媒体来说,“把关人”的实质是一种监督机制。

  首先,记者自己就是“把关人”。当今,一些记者费尽心思地寻找所谓花边新闻、揭露所谓“黑幕”,面对利诱,置新闻真实于不顾。而某些体育新闻编辑也同样经不起利益的诱惑,为了抢时间、吸引眼球,对一些不客观、不真实甚至有违新闻道德的内容放松审查甚至不加审查,便予以发布。长此以往,体育新闻的“把关人”角色便淡化了。因此,作为体育新闻媒体,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将经营与报道区别开来,完善奖惩和问责机制,防范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

  4结论

  一般地讲,从道德的角度来认识与确定新闻传播行为的善与恶,显然与其他的―诸如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有所不同,它直接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进行判断和评价〔3〕。如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体育新闻发展也开始进入了快车道。但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体育新闻报道中也存在着新闻道德失范等诸多有待改善和解决的问题。只有对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府加强引导,提高新闻人的综合素养、提高受众综合素质等手段进行综合利用,才能有效防范媒体体育新闻道德失范现象。对于此,所有新闻工作者都应有所深思,广大受众应当予以关注。

浅析我国体育新闻道德失范现象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国体 新闻 失范 道德 现象 浅析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