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及中国化论文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及中国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09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及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完善他们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过程中,吸收和发展了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族观的合理成分和优秀成果,并对民族问题进行了科学论证,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以及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原则和方法的总和。

  一般来说,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科学观点和方法论体系;而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还包括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所提出的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科学观点原则和方法论。人们习惯从广义上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无产阶级的民族观,是以指导全世界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最终获得彻底解放为目的的。二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以实践为基础,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和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初创阶段。19世纪40年代初至19世纪40年代,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初期所撰写的著作中,就提出了犹太人的民族平等问题,并对民族的形成问题、民族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第二个阶段为确立阶段。这个时段从1848年至19世纪70年代。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系统、全面地阐明了他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1848年欧洲革命以后,由于受到欧洲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以及亚洲国家农民革命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民族和民族问题又撰写了《论波兰问题》、《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等著作。

  第三个阶段为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取得了建立苏维埃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

  十月革命之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进入中国。随着民族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始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注入新鲜血液,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国情,从而更好地为处理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提供指导思想。

  (一)发展过程

  第一、形成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结合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了要创立建设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并形成了初步的理论体系。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科学的民族理论逐步发展了起来。

  第二、确立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认真总结了国内外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他全面恢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并进行拨乱反正,着重肃清在民族问题上“左”的流毒,形成了邓小平民族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第三、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围绕着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民族问题这一中心内容,提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时期我国的民族理论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的基础上,又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创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体系。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内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都比汉族相对滞后。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一整套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策体系。

  第一、民族平等政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压迫”。各有关法律和政策又以具体规定来保证各民族一律平等落到实处。

  第二、民族团结政策。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专门法令,废止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带有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和匾联等。其后颁布的《宪法》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既充分保证了国家在大政方针上的集中统一,又充分保证了各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最佳政治制度。

  第四、民族共同繁荣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目标。为推动各民族尽快走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我国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资源开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民族干部的培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特殊优惠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下,我国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了一整套民族政策并保证其贯彻落实,确保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地区50多年的稳定。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经历了历史无数次的检验,开辟了不断认识民族和民族问题方面真理的道路,是唯一科学的民族观。我们只有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民族现状,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逐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才能使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愈发融洽、团结,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并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定作出更大贡献。(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及中国化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 主义 中国化 中国 民族观 民族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