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艺术区模式:后工业时代的多元艺术聚集现象共性分析论文

艺术区模式:后工业时代的多元艺术聚集现象共性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2

艺术区模式:后工业时代的多元艺术聚集现象共性分析

  一、后工业时代与艺术聚集现象

  二战后,随着金融业取代制造业成为经济支柱,制造商开始纷纷转型进入后工业时代。纽约废弃的工厂和仓库因为高大而宽敞的空间以及低廉的房租吸引了一批年轻的艺术家聚集在此,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苏荷(SOHO)艺术区,也是现代LOFT生活方式的发源地。

  随之,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伦敦西区、加拿大BC省动画产业园区、法兰克福会展园区、北京789艺术区等,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聚集现象并席卷全球。艺术区几乎都是根据自身的历史传统、地理优势、文化特点、经济实力而建立的。经过若干年对艺术氛围、创意产业、艺术家、文化消费习惯的培育过程,基本实现了园区内艺术家和客户企业之间便捷的交流接触、不同艺术形式之间互相刺激,激发创新思维,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使之不仅有鲜明的主体特色,还有蓬勃发展的朝气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二、艺术区模式的形成

  所谓模式即一种方法论或是指导方法。在不断重复出现的事物中发现和抽象出来的规律,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思维方式。所谓的“艺术区模式”就是在分析不断出现的艺术区的共性的基础上总结其普遍存在的内在规律关系,从而形成一种理论化的参照性的指导方略,继而指导实际的艺术活动,达到将艺术向前推进的目的。从巴黎艺术区到美国苏荷艺术区再到伦敦西区,由于艺术区在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各种不同艺术区之间的共性也渐渐呈现出来。基于艺术区本身的复合性和多功能性,对艺术区模式的阐释应该从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艺术区的生成条件、园区设施构成、园区艺术环境、园区商业发展模式和园区社会作用等因素。强调艺术区共性特征,逐渐将艺术区自身了理论化、概念化,并将之上升为可供借鉴的方法论模式。

  纵观国内外的艺术区,尽管其发展模式不尽相同,有的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有的沿袭历史文化而建立,有的由旧厂房改造而得,有的却是因为政府的主导而发展起来。殊不知,在不断出现的艺术区中始终存在一种内在的一致性的发展规律,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五点,第一:整合艺术家资源;第二:高度集中的文化配套设施;第三:人工生态社区;第四:高效的信息交流;第五:有机的艺术市场。即艺术区模式的基本内涵。从这五点出发便能诠释属于艺术区模式的独特理论。

  三、艺术区模式的内涵

  1、整合艺术家资源

  从世界各地的艺术区的发展形成来看,艺术区的形成首先吸引一批诸如:创意工作者、建筑师、作家、画家、设计师、电影人、音乐人等的聚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多元化的创作环境。思维的碰撞形成了新型的创意产业,且不断促进艺术的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著名艺术评论家粟宪庭在其文章《宋庄艺术家聚集区的模式》一文中分析得出:“艺术家聚集就是一种资源,这一地区包括美术馆和画廊区、为艺术家服务的商业区以及艺术家工作室区,就会形成一个集交流、展览、艺术品交易、乃至旅游的多方位的平台。”这种程度上说,艺术区不断吸引艺术家的入驻并整合艺术家资源,而这种特质是艺术区模式特有的优势。

  2、高度集中的文化配套设施

  美国学者Frost,K.在《文化(产业园)区:艺术成为城市复苏的策略》中说道:“文化艺术区就是都市中以高度集中的文化设施和活动项目作为吸引力的明确标示地区”。在这个地区,高度集中的艺术团体、艺术商店、画廊、展览厅、工作室、主体餐厅、咖啡馆、酒店、艺术书店及住宅等一系列的配套文化设施优化了艺术家的创作环境,如此形成混合发展、综合使用区域,一应俱全的配套硬件设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区文化景观。这种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而集中起来的设施又形成了集交流、展览、艺术品交易、乃至旅游的多方位的平台。各种设施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了一种类似于人工的生态艺术圈,而这些功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艺术现代化和多元化,也实现了艺术区的模式化。

  3、人工生态社区

  陈礼的文章《人工艺术生态圈》中介绍了一个人工生态圈的试验,并诠释了这种人工生态的模式。还进一步指出,北京的酒厂艺术园区就是类似于这样的一种人工生态艺术区,艺术家用自己的生命和能力创造艺术作品,画廊和收藏家等艺术机构能吸纳艺术作品,并实现其经济价值,让艺术家们有更大激情和更足够的能力去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随之画家就会更有名,作品价格就会更高,收藏家和画廊也就会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反过来刺激他们购买更多的作品。只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这片阳光持续照射着,越来越多的眼光关注中国的艺术市场,这样的艺术生态圈就有生存且繁衍的机会。这便是一种内部实现生存的艺术圈发展模式,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区模式”。

  4、高效的信息交流

  韩国的Heyri艺术谷内有一个著名的“草莓妹主题公园”是围绕一位叫“草莓”的虚拟人物建立的一个虚拟梦幻空间,供大家参观和交流。意大利米兰托尔托纳创意区早在1961年就创办了“米兰国际家具展”,为融合家具设计以及相关设计领域的高端学术研究和顶尖商业活动的展示和交流平台。洪志坚,郭弟强在其文章《感受“798”的现代艺术》中指出:“艺术展览的宣传海报,画廊、工作室的指示标牌,引人注目的雕塑作品,时髦的青年和穿梭往来的外国游客,一切又构成了极强的艺术和时尚氛围。”基于艺术区灵活和自由的氛围,它吸引了多样化的人群并实现了诸如艺术作品展览、艺术论坛、艺术活动等高效的信息交流形式。现代化的艺术区也许是中国离世界最近的地方,人们可以看到中国最有创造力和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艺术区的存在通过自身独特的地域构成和艺术涵养提供了学术交流活动的空间和氛围,更直接有效地促进各种艺术思想和学术流派的交流和互补。使传统的艺术形式多元化和国际化,使流行的时尚文化结合本地特色本土化。   5、有机的艺术市场

  艺术区从自发形成到企业介入后的整合管理,发展成了多向度艺术商业步行街,人们通过画廊、创意店铺等艺术商业机构进行艺术品消费和交易活动。实现了一个从纯艺术家聚集地域到集学术交流、艺术创作、艺术品交易等多功能区域的转变,出现了大众化艺术消费现象,进而出现了艺术市场。大的艺术机构和商业机构确实能给艺术区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艺术家通过画廊等机构的认可实现了艺术品的经济价值,而市场通过艺术作品实现经济利益。如此循环,实现了艺术市场的良性互动。从这种消费的层面来看,艺术消费的行为就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买卖活动,而是构成艺术区生态产业链的一部分。所以,艺术区的的艺术市场是立足在艺术源地的一级市场,且具有特定的艺术区模式发展形式。

  四、艺术区模式的指导意义

  艺术区模式是对艺术区的功能和特点的高度总结,并升华的理论方略。为艺术发展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实践方略。艺术区模式为艺术家及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配套文化设施、展示交流平台、艺术消费市场,艺术区的现代化为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现实可用的模式。

  从艺术家的角度。艺术区的形成和存在必须依赖大量和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活动,且因为艺术家的聚集而实现了其平台作用。反之,艺术区提供的条件对于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来说又是必不可缺的,其也为艺术家自身提供了成长空间。艺术区模式下有及时、畅通的艺术信息渠道尤其是国际资讯,会极大地启发和帮助艺术家进行创作。艺术区模式的指导意义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艺术家,其健全的文化配套设施、自由的创作环境、灵活的交流方式、有机的艺术市场指引着艺术家挖掘新艺术形式。不仅实现艺术家的艺术梦,还通过艺术市场实现艺术家可持续的发展。通观国内外的各大艺术区,无一没有成为艺术家的天堂的。

  从艺术消费市场的角度。艺术区模式的多功能性为艺术品提供了创作的工作室、展示展览的空间、交流场地、交易市场。因为艺术区模式本身就提供了为艺术品生产、推广的足够大的艺术品消费和收藏市场,为艺术家提供必要的创作回报和生活保障。艺术园区还承担着艺术普及和艺术教育的责任。艺术爱好者通过参加艺术活动、参观艺术展览等一则能愉悦心身,二则受到艺术熏陶、增长艺术见识。当然,对于活跃在艺术市场上的艺术买家和藏家而言,艺术区模式下的区域更是为其提供了获取艺术品的来源地。

  五、小结

  从后工业时代到艺术区的兴起,再到总结其共性规律,艺术区模式先天具有时代烙印。鉴于艺术区模式本身的当代性,它不仅为现代艺术提供营养,也可以为传统艺术的多元化提供路径和方法。基于艺术区模式,有可能实现传统艺术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发展。

  基金项目: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基金“学位论文创新资助项目”(2013zzts132)

艺术区模式:后工业时代的多元艺术聚集现象共性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艺术 工业 多元 共性 时代 现象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