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7

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的研究

  1、图式与图式理论

  早在1781年,“图式”概念由哲学家Kant首先提出,他认为图式就是纯粹先验想象力的产物或者说是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的结构。随之,不同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背景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图式进行了研究。根究西方哲学家的一般理解,图式就是用来组织、描述和解释我们经验的概念网络和命题网络。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对同一类客体或活动的基本结构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在大脑中形成的框图便是图式;心理学家认为图式是储存于人们记忆之中的由各种信息和经验组成的认知结构;

  2、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

  纵观国内研究内容,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90年),理论介绍阶段。这一阶段发文量不多,研究内容主要是对图式的介绍和解读,涉及的主要的学科领域为哲学。

  第二阶段(1991―2000年),理论介绍与应用并存阶段。人们除了对理论继续引

  进和介绍外,已意识到图式理论的应用问题,开始把图式理论应用到阅读、翻译等领域,但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辨性的,涉及的学科领域已从哲学扩展到了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外语教学领域。

  第三阶段( 2001―2010年),理论应用阶段。这一阶段图式理论研究的发文量急剧增加,并且图式理论的研究逐渐从理论介绍走向理论的应用,尤其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且研究方法趋于严谨。

  3、图式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心理学中的“图式”最早始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发现:人的记忆能够把各种信息和经验组织成认知结构,形成常规图式,储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新的经验可通过与其对比而被理解。国内关于图式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不多,关于记忆的研究更少。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采用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法或实验法对心理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或检验。

  4、图式理论在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图式理论的解释作用已为认知学界广泛地接受。自90年代国内的图式理论研究开始涉及认知科学领域,就目前研究来看,主要是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解释与认知存在紧密联系的语言习得过程,如对听力、阅读或翻译的认知策略、认知途径、认知模式、认知表征等的探讨和分析,但更多的研究集中于对阅读理解过程的研究。

  “认知图式”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而所谓图式正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同样的人和事,每一个人所作出的反映和判断往往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因为所有的意识和人的主观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换句话说,所有的意识和每一个人的认知图式有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图式,通过这个认知图式,他就会对他所接触的人和事进行判断,当面前的这个人和事符合自己的认知图式时,他就会作出肯定的判断,反之就会作出否定的判断。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建立自己的认知图式,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一系列的认知图式,才能更好地发挥我们的认知图式。每一个人的认知图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变更我们的认知图式呢,皮亚杰提出了两个“化”,即“同化”和“顺化”。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也就是说,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

  在我们身边有的人进步飞快,就是因为他通过大量的阅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等等途径,不断把外部世界的经验、知识吸收到自己的大脑中,每天都能把新的知识变为自己的认知图式的一部分,日积月累,不断吸收,不断“同化”,他的认知图式就变得越来越丰富起来。而那些从不吸收外部的信息,从不尝试改变自己认知图式的人就会变得思想封闭,很难进步。“顺化”就是“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即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有机体就会对自身的图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境”。

  二、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人们在接受、理解新信息时, 往往需要将其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生活经验、处事原则、价值观念等联系起来加以对比、分析, 产生联想, 不断地对新的信息进行验证、修正、储存或摒弃, 最后达到理解和解释新信息的目的。

  (1)预测内容建立图象

  预测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听者在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时, 便开始积极、主动地挖掘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将其与新接收的信息联系起来。这时, 他的目的性强, 能较准确地把握主导信息而把非关键信息的干扰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 他还能对漏听的信息进行补充, 及时协调头脑中的图式结构与输入信息的差异, 直至整体理解的实现。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揭示听力材料的关键词帮助学生进行预测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 唤起或建立起相应的图式, 把新的信息与过去的知识经验相联系, 可以使听力活动成为一个自觉的、有意义的行为, 使听力理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以提高。   (2)介绍背景知识克服文化障碍

  在预听阶段, 要有的敌矢地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让学生尽可能地置身于一个完整的语言背景中。同时, 还应随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 找出差异, 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让学生养成外语思维的习惯, 在听音过程中, 尽可能摒弃头脑中固有的文化图式, 以目标语民族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事物, 建立符合目标语语言的图式结构。

  2、图式理论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口语输出中的图式激活是指听话者通过接收某一外部信息(如谈论的主题、关键词等), 并同时据此从自己大脑的图式框架中提取相关的背景知识来预测、判断谈话可能会涉及的内容,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交际中去。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知识。

  (1)关键词和背景知识的介绍

  在进行交际时, 如学生对谈论的话题不熟悉,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交际造成障碍。这时, 教师就要通过关键词或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引导学生激活他们头脑中相关的图式知识使他们能顺利交际下去。笔者在进行口语训练时, 会对学生不太熟知的话题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

  (2)建立语义图

  在口语输出的过程中, 建立语义图对激发学生的图式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它启发着学生的思维, 引导他们从更广泛的角度去思考、讨论, 进而加深对所探讨内容的理解。如当讨论一个话题时, 可以让学生以结队小组活动或大班研讨等形式对主题进行讨论。输入的外部信息, 会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并不断丰富其原有知识, 后经过整理和综合, 构建出新的语义图。一方面, 新构建的语义图促使学生输出口语, 另一方面, 再次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使原有知识不断扩充, 然后再进行新的加工与重组, 构建出一个更为丰富的语义图。它的建立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输出更多的口语, 同时再次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如此会反复循环下去。

  (3)联想和类推

  在接受新的外部信息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推途径不断激活、扩充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词汇, 使之形成更广泛的词汇网络系统。如当听到这样一个句式( He is mild ) , 输入的新信息,会刺激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网络, 学生就会联想出许多意义与此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意义相反的词语、同样, 还有的词形似而意不同, 学生在接触这类词语时, 也会诱发已有的知识图式,这些激活的知识会诱发学生输出更多的口语。

  3、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诸方面都应以图式为核心, 教材编制和测试评估也应充分考虑图式的因素。然而, 目前英语教学的实际与之尚有很大的距离。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图式问题上来, 将是今后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之一。

  (1)建构图式。

  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以教师示范性讲解为主, 对一篇文章的字词、句式、篇章主旨大义作详尽的分析, 最终达到对字面层次、解释性层次、应用层次的全面理解。还有一种方式是, 文章稍作疏通后, 提出一些问题, 来检测和强化学生理解的程度。不论哪一种方式, 通常都是就事论事, 解决的都是特定语境中的个别问题。学生或许在这种训练中获得阅读的经验, 但在阅读能力提高方面得益却不是直接和显著的。

  (2)激活图式。

  图式理论认为, 阅读理解是选择合适图式去解释阅读材料的过程。学生阅读理解出现失误, 主要是没有提取大脑中与阅读材料相适应的图式。教师讲解的主要作用, 也就在于帮助学生激活合适的图式。教师既要对学生已有知识图式心中有数, 又要对理解特定材料所需的相应图式有一定了解。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各种旁敲侧击, 让学生自己去激活相应图式, 自己去解决问题。

  (3)润色图式。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 就是帮助学生润色图式。首先, 润色主要起巩固图式的作用。当图式对提供的阅读材料作出充足的解释, 阅读理解得以顺利地完成, 才会出现这种润色。由于图式在特定情境中发挥了作用, 图式中的常量、变量以及线性序列被再一次确认, 因而变得更加鲜明、突出和巩固。其次, 润色主要是对已有图式作出扩展、限制或修正, 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已有图式。当学生意识到他错误地运用了某一图式, 或某一图式难以解释新的阅读材料, 理解过程中出现失误, 便产生了润色图式的动机。

  4、图式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学习者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对他们吸收新知识的方式和运用效果起着关键作用。从写作者的角度看, 如果作者缺乏相应的与文本创作相关的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 或不能成功地激活已有的有关图式, 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能恰当地激活记忆中的相关图式, 就能比较顺畅地写出内容丰富、富有逻辑的优美文章。由此可见, 树立图式意识并尽量扩充完善头脑。

  (1) 强化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指单词、语法、习惯用语等语言知识。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学生的表达词汇量越大, 他们可写的内容就越多, 主题思想就可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文章的质量也越高。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语言图式。

  (2) 丰富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需要通过大量、广泛的汲取信息式阅读才能获得。根据当代语言学家的输入理论, 只有在接受足够的输入的情况下, 才可能有较好地输出。作为一种输出方式, 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把输入放在首位, 即是否通过语言的输入在头脑中形成对世界的认知, 并依据不同的主题内容, 组成一个庞大而有组织的知识框架。图式理论指出, 图式是一种变量抽象的有规律的知识单位, 不同的图式会被分类存储在人的头脑之中。针对绝大多数学生通常先用汉语构思, 然后把自己的意思译成英语或直接套用中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手法进行英语写作的现象,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并作分类整理, 扩充其知识面, 充实其头脑中的内容图式。

  (3) 构建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在写作中指文章行文及谋篇、结构等知识。西方人习惯于以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 即主题句――开头。然后从几个侧面对这一主题分别阐述, 即主题――平行发展模式; 或是通过对主题句中的关键词或短语的信息源引入一个或数个次主题, 展开一个次层次, 即主题垂直发展模式。汉语属意合法语言, 即靠意义上的衔接而不一定依赖连接词语, 汉语在空间的描述上由远及近, 呈递进式开展。

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心理学 心理 英语 应用 研究 教学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