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20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3-0000-02

  一.高校体育社团的定义

  体育社团概念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有不同的解释,其中比较有权威性的定义有:《论中国体育社团》一文中卢元镇认为“社团就是有共同特征的人聚在一起的互利组织,体育社团就是爱好体育,以体育为目的聚在一起的社会团体”[1]。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强调了社团的非营利性。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得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高校体育社团是指高校中具有相同体育爱好,自发组织、发展与管理的非盈利的互利组织。

  二.高校体育社团的作用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教育要素之一。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落实国家的政策方针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高校体育社团对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通常一个体育社团的组织者都会有目的的制定一定的训练计划与比赛计划。例如:安排晨跑、组织练习和组织几次社团内部或者社团之间的比赛。这些计划很好的促进了社团成员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也是对国家颁布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积极响应[2]。

  2.高校体育社团能够增强社团成员的集体荣誉感,能够释放学习的压力,驱散一定的不良情绪,满足社团成员的心理需求,给社团成员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提高社团成员的自信心。

  3.高校体育社团能够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社团成员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学院,所学的专业也各不相同。体育绝大部分是一个集体项目,注重配合与交流。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个体育社团有利于学科之间思想的交融,为学术的创新创造有利的条件。

  4.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有利于高校体育改革,加速学校体育到社会体育的过度,为实现国家所提倡体育社会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有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该计划重点实施对象是“青少年与儿童”。由此可以看出重点在学校,而高校是该计划重点中的重点,高校是学校体育到社会体育的重要过渡期,这一期间对个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抓好了高校体育也就等于抓好了社会体育,也将带来体育人口的大量增加[3]。

  三.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与潜在参与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参加了高校体育社团的高校学生占了所调查人数的22.3%,其中男生占了75.5%,女生仅为24.5%。且绝大部分女生参加的是一些羽毛球、网球、健美操、体育舞蹈之类的体育社团。对另外77.7%未参与体育社团的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有74.3%的学生表示有打算参加体育社团,由此可见高校体育社团的潜力是很大的。如何让这些潜在参与者加入高校体育社团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高校体育社团的参与途径

  通过对上述22.3%已经参加了体育社团的高校学校进行了解,他们参加体育社团的途径依次是:第一是同学朋友介绍,占了40.5%、第二是社团设点招新,占了30.3%、第三是宣传单与网络,占了15.6%、其他途径占了13.6%。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体育社团的招新途径主要还是依靠同学朋友之间的口头宣传与社团招新日的设点招新,可见高校体育社团的宣传方式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3.参与动机

  动机是引起高校学生参与高校体育社团,并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对高校学生参与高校体育社团具有指向作用、激发作用、调节作用、维持作用和评价作用等,因此动机对高校学生参与高校体育社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高校体育社团已参与者的动机进行调查,得出以下数据,依次是:第一,丰富业余生活(33.3%)、第二,强身健体(29.8%)、第三,认识朋友,扩大交际面(18.4%)、第四,学习技能(15.5%)、第五,展现自我(3%)。可见学生参与高校体育社团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目的是丰富业余生活与强身健体,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4.未参加体育社团的原因

  通过对未参与体育社团的学生进行调查,学生未参加体育社团的原因是多样的依次是:第一,对体育没兴趣(28.9%)、第二,没有时间(20.4%)、第三,不知道怎么加入(15.5%)、

  第四,体育社团没吸引力(13.4%)、第五,会费过高(11.8%)第五,认为没有必要参加(7.6%)第六,其他原因(2.4%)。可见未参加的高校体育社团的原因有主观也是有客观,主观主要是对体育没兴趣与认为没的必要参加。客观主要是没时间、找不到加入途径、体育社团自身不足没吸引力与会费过高。因此加强高校体育社团自身建设,加大宣传,适当降低会费的同时加大对体育文化、体育思想的宣传培养高校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5.社团负责人与管理团队的产生情况

  社团负责人与管理团队对社团的发展有这深远的影响,决定了一个社团的兴衰。通过对21个高校体育社团负责人的走访发现社团负责人的产生通常有3个情况:1.社团的最初创立者即为负责人,2.社团成员选举产生,3.上一届负责人任命。社团管理团队的组成也有3种情况:1.最早加入社团的成员即为管理团队成员,2.负责人任命,3.社团成员选举产生。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社团负责人与管理团队的产生并不是十分民主,所以对其在社团的威望和社团活动的组织有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社团的发展。   6.高校体育社团场地情况

  高校体育社团对场地的要求很高,通常都是依靠学校的体育场地与设施来组织活动,因此场地是否充足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有很大的限制作用。通过调查发现60%的体育社团认为体育场地严重不足,30.5%的体育社团认为体育场地勉强够用,仅有9.5%的体育社团对场地数量很满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1.高校体育场地本身不足。2.高校对体育场地的开放度不够,不能实现很好的资源共享。3.高校体育社团的盲目扩展等。导致了高校体育社团很多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7.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

  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的组织需要足够的经费来运转,通过调查了解到经费来源来源依次是:第一,会费、第二,商家的赞助、第三,学校的扶植、第四,负责人自掏腰包。其中会费占了经费来源的80%以上,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体育社团为了增加会费收入盲目扩大自己招收会员的计划,直接导致了体育场地的不足与管理的难度增加。

  8.高校体育社团指导人员配备情况

  作为一个体育社团,指导人员的配备为社团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发现有指导人员配备的体育社团占了所调查体育社团数的60.5%,指导人员的组成主要是由体育院校学生、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与社会上的专职体育指导所组成,其中体育院校学生占了其中的70.4%,说明一部分体育社团能有意识的利用高校自身的体育人力资源,但是还有一部分体育社团对指导人员配备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了社团成员体育技能水平上升慢,甚至让错误技能动作在社团内传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体育社团主要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1.体育社团的参与率低,仅有22.3%,其中女生的参与度更低,仅占参与人数的24.5%,但是还存在74.3%的潜在参与者,说明体育社团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2.负责人与管理团队的产生缺乏民主性。导致负责人与管理团队威信降低,活动组织的难度增加。

  3.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手段比较传统。有15.5%的潜在参与者不知道高校体育社团的加入途径。

  4.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场地不足。调查显示60%的高校体育社团对场地的数量很不满意,造成场地不足的原因是多样的主要有:高校体育场地本身不足、2.高校对体育场地的开放度不够,不能实现很好的资源共享、高校体育社团的盲目扩展等。

  5.缺乏经费。高校体育社团经费来源主要是会费、商家赞助与学校扶植,但是其中有80%是来自于会费,显然资金是不足的。

  6.指导人员的配备率低。仅有60.5%的高校体育社团配备了指导人员,且绝大部分为体育院校的学生。

  根据以上问题,故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提升学生高校体育社团的参与度。

  2.加强高校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手段。可以多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对体育社团进行宣传,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一个所有自己的网站,用来发布一些活动照片、成员名单、经费流向等。

  3.合理的利用体育资源,体育资源又可以分为场地资源与体育人力资源。要充分、科学、的利用场地资源,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控制会员的数量。每所高校都有体育部门,还有一部分高校有体育专业与高水平运动员,这都是可以利用的体育人力资源。

  4.学校应该加大对高校体育社团的支持力度,不仅要在场地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还要在经费方面加大扶植的力度。

  5.加强高校体育社团的负责人选拔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高校体育社团的规范性、民主性与科学性。应该制定一系列的负责人与管理团队的选拔制度,更需要建立一套具有可行性的社团成员的管理方案,让社团的管理走上正规。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体育 社团 发展 现状 调查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