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中国绘画对古典园林美学的影响论文

论中国绘画对古典园林美学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21

论中国绘画对古典园林美学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2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匠心独运,在景观设置上既追求独特性,又讲究整体效应,使园林内的处处景观形成一种画卷感。不论是园林的空间感还是画面感,都讲究虚实相生,气韵生动,与山水画的宗旨一脉相承。中国山水画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她以独特的使用工具,蕴含着神秘的东方文化情调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方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传统。古人讲究“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作为君子首先要做到的是“修身养性”,而绘画不仅能提高文人的审美素养,成为文人之间思想交流的工具,也能锻炼人的意志和耐性,舒缓生存的精神压力。因此,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结晶,在画轴中,不仅融入了文人自己的生活感悟,也流淌着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血液。

  1. 绘画之实,园林之材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作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审美倾向。儒家文化以伦理道德为纲,追求知行合一,提倡建立以重义轻利、以道制欲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规范。因此,儒家规范也就成了大部分文人所追求的道德审美境界,赋有坚毅品格的“梅兰竹菊”就成为了君子的代表,借此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不与污浊的社会丑恶现象同流合污。中国绘画与其说是一种审美活动,不如说是文人托物言志,表达内心情感的工具,小小的花鸟虫鱼中隐藏着文人的世界观,是文人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工具,通过一画会友,结交心灵的知己。这种绘画的心理倾向,也带入到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中。从历史发展来看,园林的设计者和居住者,多是文人和达官显贵,具有一定的思想文化基础。而这些具有设计能力,在历史上产生重要的影响的多是由绘画功底的文人构成。计成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计成是明朝著名的园林的设计大师,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在设计理念上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思想与绘画中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孜孜的追求着生活中的自然美。计成在园林的总体规划中,非常强调立意的重要性,讲究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在构造景观的过程中要追求自然,去除人工雕琢的痕迹。从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来看,绘画早于园林的产生,而从事园林设计工作的也多是文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绘画思想的物质延伸,没有深厚的绘画功底,也就无法打造秀丽的园林景观。

  南朝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曾提到“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1要想使巍峨的昆仑山之势展现在方寸之大的绢素上,只要竖画三寸,表达千仞之高;用墨横画数尺,体现百里之远,好的山水画不会因绢素的大小,而影响山水景观的气势,只要形象比例合适,自然会波澜壮阔。所以在绘画时,宗炳注重对自然景观的立体想象与加工,在追求艺术真实的同时,加入大胆的想象与改造,展现了古代画家对艺术的空间审美观。宗炳在山水画中体会到的不仅是山川之美,更体味出人生的哲学之思。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篇》)儒家文化注重的是对人的审美功用,将人的品性与山水相连,在不同的山水之乐中,体现出不同的人生境界。孔子在对待艺术问题上贯彻的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这种以伦理道德规范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文人的入世观,同时也在影响着文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古代园林的主人多是地主阶级或者是文人,他们的生活习惯不仅要向统治阶级看齐,同时也在注重提高生活品味。因此,在园林景观上,不仅讲究奢华贵族感,也要追求文化气息,增添文化底蕴。因此带有象征意义的梅兰竹菊成为园林景观的主要代表植物。这种儒家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计成,在吸收古人的思想的基础上,融入了园林人格化的设计,小小园林已不再是简单的生活场所,通过重品行,重人格,园林已成为高尚的象征,道德的园地。

  2. 绘画之虚,园林之境

  如果说儒家是通过入仕思想影响到文人绘画题材的选择,从而影响到园林景物的栽培,那么道家思想则是通过师法自然,还原人生本性,影响到文人对绘画境界的追求,从而又影响到了园林境界自然化的境界设计。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占据主要部分,它既是自然的客观景物再现,同时也是人生境界的还原。随着封建社会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开始衍生,统治阶级的残暴致使民不聊生,官场的黑暗和腐败使品行端正的文人无所适从,政局的动荡和战争的频发使家园遭到毁灭。正是这种人生的不确定使道家无为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在绘画上表现出宁静。祥和的气息。

  在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中的最高范畴是“道”,在《老子》第四十二章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超越任何社会伦理的最高法则,是宇宙万物的生成、运行、变化的规律。道是似有似无,若隐若现,无始无终却又无所不在,我们只能靠心去感知它的存在。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部分,所遵循“外师造化,内发心源”2的创作原则,绘画既是对自然界的客观再现,又是内心情感的抒发,追求的是天然、纯朴和野趣的自然之乐。

  中国绘画追求意境美,谈到绘画不得不与中国古诗结合来谈。我们常常借用苏轼评价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为评价古诗意境的最高标准,所以,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首先应该是一幅画,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诗情画意”来评价古诗的意境最为贴切。如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中这样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没有一字写梅花,却将傲雪之梅的独立和幽香传达给读者,简约含蓄而又空灵,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古诗的意境美对绘画的审美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苏轼所谓“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3,追求形神相似,深受老子“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思想的影响,中国绘画形态由艳丽的工笔人物、花鸟和金碧山水渐渐向水墨写意人物、花鸟和水墨山水转变,走向平淡和素朴。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在老子的眼中,天地万物是“虚”和“实”的统一,只有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才能把握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虚实相生成为指导绘画实践的艺术准则。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文人追求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在抒发内心情感的基础上,追逐的是心灵的解放。画家的世界与自然中的世界融为一体,以自然景物传达内心世界的独白。因此,道家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影响了绘画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规律。同时,庄子作为逍遥派的创始人,将浪漫主义精神带入到文学创作中,并以大胆的想象影响到文人的绘画创作。中国绘画的内容和形式开始丰富起来,有了想象丰富的神仙世界和隐逸山林的遁世情怀,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的艺术风格。这种对自然美的执著追求,也影响了园林的设计美学风格,在建设生活空间的同时,追求画卷般的生活意境,比如苏州园林以小见大,景观精致,在湖光山色中领略人生境界。

  3.结语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相互交织,影响了古人在绘画上的艺术创作方向和追求,小小的绢素上融入了古人对宇宙自然的哲学思考,在绘画中往往融入了个人的情怀,成为抒发个人内心情感的园地。这种绘画上的创作动机也延伸到了园林的设计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古人追求的是宛在画中游的仙境,不仅住的要舒适,而且每个建筑物之间通过植物景观的衔接,形成曲径通幽,曲环往复之势,藏有错落有致,典雅古朴的意境美。因此,如果说中国绘画是简约的、抽象的、神秘的,那么中国古典园林则是繁复的、具体的、生动的,表现出古人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和向往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

论中国绘画对古典园林美学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绘画 古典 园林 影响 美学 中国
最新美学论文
浅谈悲剧《俄狄浦斯王》的美学特征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
论休谟美学中的“审美趣味标准”
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梳理
康乾七十二景的由来及美学评价
论海德格尔建筑美学思想*
论宗炳及其《画山水序》的美学思想
论孔子美学思想的悲壮美
长阳南曲文词的美学风貌
热门美学论文
什么是美学
美的本质探讨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从社会实践看“共同美”
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论科学美及科学审美作用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鲁迅对孔子及其美学思想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