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论文

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23

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法兰克福学派主将本雅明约2.5万字的一篇论文。该论文自问世起就引起很大的争论,其唯物主义立场中夹杂着神秘主义的影子,在方法论和表述风格上均显得十分另类。本雅明去世后,人们才逐渐发现它的价值和意义,并开始给予更多的关注。

  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了我们带来了“震惊”,艺术品的复制有着漫长的历史,但只有机械复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雅明高度重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带来高度机械化文明了,在前言中有“低估这些论题所具有的斗争价值,将是一种错误。”[1]这点上本雅明是一个天才,他注意到新的生产条件下艺术发展的变化。“随着第一种真正革命性的复制手段――照相术――的出现,艺术感到了危机的来临――数百年后,这一危机已毋庸置疑。”[2] 照相摄影技术的出现至渐渐成熟,“原来在形象复制中最为关键的手便首次从担当最重要的艺术职能中解脱出来,而被眼睛所取代。”[3]摄影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新艺术表现形式的出现从视觉、听觉上给了人们以极大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它带给了人类“震惊”。这种新的技术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也正如它“亵渎”了艺术作品一样。

  艺术作品的原作与复制品是有明显区别的,艺术原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原真性。原作的即时即地性组成了它的原真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虽然这种独一无二性限制了它的传播与发展。“完全的原真性是技术――当然不仅仅是技术――复制所达不到的。”[4]艺术作品的这种原真性以及其有的影响可以纳入到“光韵”这个概念中(我们将自然对象的光韵界定为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通过这个也建立起了艺术作品的权威性,以前的手工复制品在碰到原作时处于一个完全屈服的状态,但机械复制用无数的复制品取代了艺术作品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雷同性代替了独特性,光韵产生的神圣感荡然无存,从而剥掉事物的面纱,也使“光韵”凋谢。艺术作品的功能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前由于艺术作品自身存在权威性,使得人不自觉的被那种独一无二性所吸引,产生了一种崇高的情感,传统艺术品就有一种崇拜价值。这就类似于温克尔曼对古希腊艺术的评价“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5]。但复制品的大量出现,艺术作品不再含有那种崇高感,艺术品由崇高价值变成了展示价值,这是一种艺术生产的变化,也给大众的价值观带来变化,大家受到物质的制约。本雅明认识到技术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社会的倒退,资本主义技术的进步是以掠夺自然和无产阶级为前提,所以技术进步与人异化的矛盾一直存在此书中。

  在此篇论文中的后半部分主要关注的是电影这样一种表演艺术。电影与戏剧是有很大不同的,舞台演员充满着“光韵”,但电影却是属于现代艺术的方面,它从照相技术上发展而来,演员并不是为了观众表演,“演员是为了一种机械――在有声电影中是为两种机械――进行表演”[6],演员进行表演必须以放弃他的光韵为条件。本雅明在这篇论文中重新定义了摄影,给摄影增加了意识形态功能,并使得摄影变成一种学科。虽说光韵在电影中消逝,但是在摄影创作中不完全是主体(人)和客体(被摄对象)影响对摄影的艺术价值判断标准,还有更多的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的作用,摄影因此需要一种与绘画不同的艺术评价标准。对电影更深入的研究是电影的技术手段以及电影与大众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被拍入电影,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电影中。类似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读者和作者的区分没有那么明显,电影也经过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但是电影只花了十几年就做到了文学几百年做到的事情。电影的发展迅猛,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在论文中本雅明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无产阶级需要没收电影资本,在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电影等传播技术对于掌控阶级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雅明对于这个的分析使得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中前所未有的关注到艺术的物质现实性问题,在这个时代的种种环境之下,人变得不像自己了。在技术进步之下人已经被技术所主宰而发生异化。文化工业给人带来的究竟是有利的一面还是不利的一面需要大家反复去思考。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冷静的对艺术发展进行描述,并且在这种描述中表明了自己对于现代技术的反思和评价,他密切关注现行生产条件下艺术的发展倾向,这种关注极具政治性和斗争功能,它将最大限度地挖掘现代艺术的革命潜能,避免其为法西斯主义者所用。在现今社会,此篇论文也不是失去了它的价值,我们结合现今条件去分析这篇论文。

  注释:

  [1]瓦尔特?本雅明(德).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勇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2]同上.

  [3]同上.

  [4]同上.

  [5]莱辛.拉奥孔[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6]瓦尔特?本雅明(德).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勇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论文搜索
关键字:时代 作品 艺术 机械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