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Brandt《艺术中的形式与意义》评介论文

Brandt《艺术中的形式与意义》评介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24

Brandt《艺术中的形式与意义》评介

  作者简介:于欢(198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简化性及多模态现象。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7--01

  概念整合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语言。Per Aage Brandt 结合概念整合的思想分析艺术作品,提出分析图像符号的心理空间网络模型。本文认为,该模型将概念整合网络的解释尝试由语言符号向图像符号拓展,然而对于该理论的应用还少见,在国内更是鲜见。因此本文对Brandt《艺术中的形式与意义》一文的内容与思想进行介绍,并对Brandt提出的模型进行评价,提出对其进行补充和发展的方向。

  《艺术中的形式与意义》一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美学感知与实用感知:形式的现象学;绘画的认知建构;神经美学(neuroaesthetic)研究认识论。

  在第一部分,文章首先提出了两种类型的感知方式:实用及行为导向型以及美学与效果导向型。在欣赏艺术作品或者是其他审美体验中,就会产生由实用目的向形式感知的转变,而这一转变会产生象征(symbolization),建构(construction),顿悟(epiphany)和超于形外(disembodiment)的效果。

  第二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文章提出了关于概念组织和语义整合的认知符号学理论框架。首先,在整合的过程中,思维会经历一系列层级:由初级的感觉到抽象反思逐级上升。Brandt将这一过程分为五个层级,感觉,知觉,统觉(apperception),反思以及效果。对于一个形式,我们的感知首先是由对于各种模态的感知开始,在此基础上,进入了对于物体的识别,也就是格式塔识别。在对物体识别基础上,进入对于情境(situation)的感知。再向上一级,进入了超情境感知,即评价性反思。在反思基础之上,进入最高一级,情感反应。到了这一级别,整个认识走向了情感情绪的效果。

  在思维过程中,有一些材料在整合过程中会被漏下来,停留在某一层级,在各个层级上都会有这样的材料,这些材料被称为“多余材料”。这些“多余材料”未被分类,未经理解。在n层级上停留的“多余材料”在n+1层级上未被理解,因而会激活在n+2, n+3层级的更好的整合。因为在感觉知觉上产生的多余结构,就会与其上层的(但不是紧邻的上层),而是像统觉,反思甚至是感觉这些层次整合。这类整合就是艺术行为的根本所在。艺术就是创造多余结构(excess structure)的一种表达行为。

  正是由于“剩余结构”的存在,就会产生低一级与高一级的整合。在情境意义层面,会分裂出两个互相映射的空间,内容空间和表达空间。这两个空间进行整合。意义既被分配到画布上,又被分配到画布所代表的内容,二维表达和三维内容就融合在一起。据此,Brandt以Fauconnier 和Turner(2002)提出的整合网络为基础,提出了分析绘画的心理空间整合网络。在这个网络中,首先有一个基础空间,内包含画展,评论家,作为一个实体的画还有观赏者这一情境。由基础空间出发,观赏者和评论家构建出呈现空间和所指空间。呈现空间由一个二维平面组成,上有笔触,画布,画家等;所指空间是三维的母题,包括场景,视角,人物等。呈现空间的笔触映射到所指空间中形象的事件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整合空间,在整合空间中,笔触与母题互相依附,呈现的事件就可以与其所指事件等同。同时还需要一个关联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观者知道一切以假设的形式存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可以转换,因此映射得以成立,整合空间得以固定。观者的注意力在呈现空间和所指空间之间转换,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美感。由于画家对所画之物的爱,每一笔都可以看做是画家的爱抚,远处的所指与近处呈现融在画家的幻象之中,画中之物走出来,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res intense)。此外,Brandt对莫奈和玛格利特的画进行分析,分析《日出》《睡莲》《不可能的尝试》是怎样由形式过渡到意义,进而产生非凡效果的。就此看来,美存在于所指空间和呈现空间的张力之中。此时,观看者会对形式感觉和情感意义同时有所注意,在这一时刻,注意力就会两极分化,这种分裂会深深的影响我们对于人和事以及思想的看法。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了认知和历史两种艺术研究方法的互补关系。Brandt认为,自主的艺术一定是历史的,因为分析艺术不断变化的风格是必要的,如若不然的话,实用的概念化就会将风格带来的权威性吸收。

  《艺术中的形式与意义》一文从认知符号学的角度,提出了分析艺术的心理空间整合网络框架。本文认为这一整合网络框架是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艺术的解释。概念整合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语言的分析之中,然而通过Brandt对于绘画的心理空间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概念整合理论在分析图像符号中的应用。因此这一理论框架可以看做概念整合网络解释性的拓展,已不只局限于语言符号,为图像分析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同时,由于概念整合理论在语言中的广泛应用,本文认为,这一理论框架为语言和图像关系的探讨提供很好的思路。

  心理空间网络提供了分析视觉艺术很好的模型,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分析图像符号,这一模型还可以延伸。在呈现空间与所指空间之间的映射,Brandt提出的模型只是言明笔触,颜色,线条等元素会与母题,轮廓,表面等三维空间产生映射,但具体映射是怎样产生的,都包含哪些元素,模型中并没有提及。因此,为了更好将模型应用于图像符号的分析中,应关注映射元素的整理和分类以及映射方式的探索。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Brandt的认知符号学思想中分析绘画艺术的语义整合框架,并对这一框架进行评论。认为这一框架可以被应用于解释图像符号,并对探索语言与图像关系提出很好思路。与此同时呈现空间与所指空间内的元素还须明确,两个空间之间的映射方式也有待探索。

Brandt《艺术中的形式与意义》评介

论文搜索
关键字:艺术 形式 意义 Brandt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