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传统元素在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传统元素在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24

传统元素在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一、当代城市的文化记忆断裂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个涉及心理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文科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体。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公共环境的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公共环境艺术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中最重要的手段。现代城市的公共环境空间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交流与沟通的媒介,公共环境空间中的纹饰、小品、喷泉、流水、山石等等构成元素传达出关于这个城市的社会构成、城市历史经济状况、文化取向等诸多信息,这些信息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整体意象。

  中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增长的时期,各种新奇的观念、来自域外的文化、迥异的价值取向充斥着社会。在城市快速建设过程中不断拆毁我们原有的传统的、温情脉脉的城市记忆,取而代之是为我们重建一种国际化的、资本化的、模式化的物质城市,资本的快速流通麻木了城市居民的社会情感与文化记忆。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的断裂使城市居民缺乏真正的精神归属感。因此,具有传统痕迹与历史感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弥补断裂的城市文化的最好粘合剂。

  当对被摒弃的传统元素跨越时间重新回到设计的视野中,历史的尊重折射在公共环境艺术上时,会反映出令人感动的人文光辉。正如我们漫步在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时所领略到的感动与归属一样。他的每一件作品作为现代建筑却都能够与当地的文化、历史巧妙结合,这源自于他以深远的目光看到了现代城市中面临的文化记忆问题,并通过传统元素的运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传统文化的运用开始于建造之前

  对于传统的运用并非将符号式的元素粘贴于现代建筑之上,中国传统的营建开始于建筑建造之前,意在笔先,建筑及其周围所有的构成元素都已经被视为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个子系统,选址与布局成为如何协调好这些子系统的关系、营造适宜的公共环境的关键所在。

  香山饭店是贝聿铭1978年受北京市政府委托设计的一所现代化五星级多功能饭店。贝聿铭曾说"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这正是对中国公共环境空间创作民族化的探讨。因此,贝聿铭选择香山兴建香山饭店是寻找传统元素介入现代设计的探索性提案。

  香山饭店选址在北京西郊20多公里处的香山公园内,周边景色优美。这座建筑总建筑面积36000平米,有客房500间,具有完善的现代化设备,建筑体量巨大。贝聿铭为保持从故宫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采用依山就势,化整为零的传统营造方法,参照传统民居特点,将整个建筑水平延伸,创造了一个高低错落的院落式多层建筑。整个建筑俯卧在香山一片红叶之中,以此严格控制香山饭店的建筑高度,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

  贝聿铭根据饭店功能需求,将15万平方米的使用面积按照功能分区划分为五个区,其间以情趣各异的11个庭园错落。贝聿铭本着我国传统造园理论,运用瀑布、水池、松林、青竹、古藤、山石等传统元素,使这11个庭园成为香山饭店中开敞封闭程度不同,动静态有别的公共环境空间。院落式布局使整个香山饭店融合在它所处的环境之中,精心组合的庭园自由的散落在山坳间,没有传统符号的装饰,朴实而自然,建筑中的庭园与香山的环境内外呼应、物景和谐、妙趣横生。

  三、传统元素的重新诠释

  公共环境艺术的构成属性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层面的,即水、树木、景观小品、假山石等物质构件;另一种是文化层面的,即场所的文脉、陈设品的潜在内涵。单纯注重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的建构都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只有二者的完美统一才是优秀的公共环境空间所应具备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公共环境的精神内涵与情感记忆。

  但是,在当下中国现代设计中,传统与现代设计呈现出一种断裂、错层的关系,贝聿铭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尝试建立多层次的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在建筑上形式上用灰色的坡屋顶代替常见的、已经被概念化的古典式大屋顶。在大厅顶部使用透光性能极好的玻璃屋顶,即建立了传统的屋顶形式,又保证了现代建筑中的采光需求,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光影效果的同时,丰富了墙壁的光色感。客房的顶层则采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单坡屋顶,这就使客房屋顶形成一种具有传统美的韵律。墙面上大量采用去掉繁琐纹饰的菱形窗,即具有传统形式的意象,又与现代建筑设计相得益彰。在建筑色彩上完全用最朴素的又是最具江南特色的白粉墙,与灰色的坡屋顶建立一种微妙的联系。

  贝聿铭在香山饭店的公共环境中大量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的设计手法,将苏州庭园、建筑屋宇、长廊曲径、假山水榭等传统建筑元素解构,加以重新诠释,运用光影美学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在大厅入口处设置水池与奇石,同时借鉴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中的"框景",用一面矮墙做藏景和框景之用,将潺潺水声掩于墙后。公共环境设计中大量采用传统符号和传统工艺如空窗、漏窗、月洞门、磨砖对缝,中国独一无二的宫灯作为点睛之笔,来协调整个建筑的内部关系,透出浓浓古韵。

  贝聿铭对于传统设计的运用使整个公共环境空间出现一种历史与现代文化的隔空对话,江南园林的灰白色调完美的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现代建筑美与自然景观美相得益彰,这正是传统审美观与设计观的忠实体现。贝聿铭尝试通过精心策划的符号系统,用传统的设计语言来和每个现代中国人产生文化血液的共鸣。

  结论

  中国大多数城市风貌早已消失在20世纪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城市记忆也消失在"开发"的热潮中,这种破坏性"建设"不但使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形式,同时失去了民族的情感与文化归属感。

  现代生活方式使传统文化渐渐边缘化,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同样使传统园林与建筑设计一步步远离当下生活。事实上,传统对于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来说是一笔精神财富,然而对传统的认知却仅仅限于对昔日视觉符号的复制和粘贴,传统成为一个个由陈旧符号组成的僵死之物,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流于一种错位的形式拼贴。重建人、环境、功能的有机融合、升华并延续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创造有民族性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问题。我想,贝聿铭的香山饭店为这个问题做了恰当的回应与示范。这种回应与示范源于内心对传统的尊重态度有关。人、环境、建筑与功能的密切联系正是传统设计观中这个世界的完美秩序与内在逻辑。

  因此传统并非是永恒不变的禁锢创意的枷锁,它是文化、技术、民俗、民风等历史轨迹的积淀与延续,而公共环境艺术正式这种延续的载体。对传统元素的运用不是一种设计层面的炫技,也不是对一种固有设计风格的徘徊,它所蕴含的不仅是对过往的怀念,更是对人的情感的一种尊重与关怀。

传统元素在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现代 公共 环境 艺术 设计 运用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