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浅析当前大学生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论文

浅析当前大学生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01

浅析当前大学生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增多,尤其是各种心理失调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普遍增多,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优秀人才的重要基础,高校作为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基地,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做好预防与辅导工作。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努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类型高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平衡。

  我国的一些民办高校在师资力量、学生生源、国家扶持力度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与普通公办院校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根据调查,民办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公办普通高校大概晚了近十年,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大多的公办高校目前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学体系和心理疾病的预防体系。而且,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起点低等原因,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日常心理咨询教育、大学生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工作以及教职工的心理培训规模和力度等方面均有所欠缺,致使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由于西部地区;沿海城市由于内地城市。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和沿海地区,优秀人才比较多,而且师资力量也相对充足,信息传播也比较快,人们也非常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尤其是这些地区的高校比较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在这些地方也广泛的得到了普及。而相对于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省份的高校,他们在人力和物力等方面都相对的欠缺,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也比较的薄弱。同时,也存在投资经费少,重视程度不够高和管理工作比较不规范等问题,所以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推广就相对的比较落后。

  (三)机构设置不规范,教师缺乏专业知识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机构的设置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是管理不规范,而且工作分工上也不明朗,有些是出于独立设置的状态,而有些则是直接归学生出管理,或者是有社科部和其他部门监管。这种机构不规范,隶属关系不明确,甚至是无人监督管理的机构,就让心理健康机构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即使是受过心理专业训练的人员也会出现找不到自己工作位置的现象。此外,工作人员的职称不明确,工作报酬也很低,就造成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资源的流逝。目前,我国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专业人员就比较少,大多数都是以兼职为主的,很多人员一般都是在短期的培训后就开始上岗,这种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让工作人员在没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不熟悉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方法与内容的情况下就对学生进行辅导,容易造成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归因不准的现象,也非常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很多高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学知识教育,所以就会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当成传授心理学知识的课程去对待,对学生实行闭卷考试,通过考试成绩的高低绝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但是,在实践性、活动性和与学生互动性的表现上显得非常的薄弱,教学形式也非常的单调乏味,根本无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带有兴趣的选修课程。

  (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准

  尽管很多高校已经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上存在着定位不准的问题,主要是注重个别学生的咨询问诊,从而轻视了普遍预防与引导的问题。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从心理咨询开始的,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才开始的,所以他们的工作重点一般都是放在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和问诊上的,对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辅导没有起到应有的义务。这种做法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不能正确的发挥,而且也会给嘘声留下“只要咨询都是心理有病”的错误理解,也让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不能正常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改进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咨询辅导

  多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都表现为对学校的适应不良,情绪低落。而这些心理问题一般都属于发展性的心理问题,也就是学生自己在其成长过程中因为面临的发展问题或者是在遇到新的困难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这也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学生因为不适应学校环境导致的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者是因为情绪无法调控而导致的自我接纳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管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性心理问题等。这些问题多具有群体性、普遍性的特点,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处理就会导致学生由发展性心理问题向轻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发展。如果可以及时的把握大学生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就会帮助其及时的调节和缓解,甚至解决这些问题,也会避免学生产生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以发展性心理教育为主、障碍性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积极开展以预防性、发展性为主的教育活动,努力把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在萌芽状态就给扼杀住。总之,高校心理教育工作应该由被动转主动,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开展各种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学生健全心理档案,让课外与课内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网络等其他新媒介的帮助下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走向专业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心理辅导咨询专业队伍建设

  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因此,这种职业性很强的工作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技能等系统掌握,另外,对于教师的整体素质包括知识面、道德品质、职业责任感、人生经验积累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心理教育从业人员都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很多工作人员都是在职教师人员兼职的,所以就出现了高校在设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时,机构不固定,无固定的人员编制等,这样就严重削弱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战能力。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此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作为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几点才能有资格开始辅导和训练:一,必须具备相关部门认证的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书;二,具备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三,曾经系统的修完相关的心理学课程。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发达国家对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在学历上要求高,还在业务水平上有很高的要求。此外,学校对心理教育工作者也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培养计划,并对其从业资格给予认真的审核和认证。由此,我国高校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一定要首先让主要的高校领导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给予高度认识,同时,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他们对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的认识,掌握心理咨询的专业技能,真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工作水平。

  (三)提高高校任课教师和管理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起着直接的主导作用。因此,老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教师本身的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网络时代的广泛普及,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将逐渐被网络平台所代替,因此,教师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需要被给予重视。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逐渐从心理适应教育向潜能开发转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应该成为教师培训或者是教师资格证中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根据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作为相应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都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业务培训,这样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还可以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也国家培养全方位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析当前大学生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当前 大学生 大学 和解 心理 辅导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