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分析及战略选择论文

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分析及战略选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04

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分析及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4)01-0072-05

  企业环境,是指一些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是影响企业管理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各因素的集合。在企业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的认识上,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决定论(determinism)、适应论(adaptation)和战略选择论(Strategic Choice)[1]。这三种观点普遍认为,在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上,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被动性。因此,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及决策来适应环境。本文结合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的具体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借鉴的战略选择。

  一、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出口、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出口和消费在过去几十年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投资,尤其是有效投资。在投资领域,国家投资、地方政府投资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不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民间投资所蕴含的能量巨大,如能吸收民间资本投入本地经济建设,所发挥的潜能将是不可限量的,而吸引民间资本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所以,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好。

  就河南省而言,中部崛起和中原经济区战略为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机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社会资源,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地方政府行为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这一切都为河南省民营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国家宏观政策为河南省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据国务院支持河南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河南在城乡资源的要素配置方面、在人口有序转移方面、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以及在土地利用方面享有优先发展的权力,是先行试点的省份[2]。这项政策为河南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提供了机遇,也为豫商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融资担保、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科技创新等诸方面为豫商发展提供便利,是豫商做大做强的政策保障。

  (二)独特的区位优势为豫商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经济的增长分为外源型增长模式和内源型增长模式,河南省属于内陆省份,过去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内源型模式,外源型经济整体发展不佳,影响了河南的经济大省的地位。现在,河南省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中部六省门户、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加强了在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的经济建设,重点加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开发和努力力度,培育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等一批支柱产业。

  (三)人口红利为豫商发展提供丰富劳动力资源

  河南省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些劳动力资源为豫商的发展提供了人口红利。人口红利首先体现在劳动人口比重上。根据第六次河南省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省劳动人口比重达到70.64%,数据说明,河南省目前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与此相对应的是,2010年河南省总抚养系数为29.36%,这说明河南省社会供养负担较轻。由此可以得知,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河南省的经济建设中去,这将极大推动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同时,良好的政策环境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使得劳动力外流的状况得以改善。近年来,河南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自2011年起,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河南省内转移超过河南省外就业人数260多万人。2012年以来,河南省新增劳动力在省内就业的人数明显上升,在每100个外出打工的农民中,就有近80个选择在省内就近就业,这些本地的劳动力转移到河南省内,为河南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豫商发展提供巨大的潜力

  目前,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2011年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仅为40.58%,而全国为51.28%,城镇化率低的问题制约着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河南省城镇化的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按照河南省“十二五”规划,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率将达到48%左右[3],按照这个速度,每年全省城镇化率要增长1.8个百分点,即每年要新增加近180万城镇人口,5年累计增加近900万城镇人口,将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巨量内需,形成河南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到2012年,河南省将有超过千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如果按照人均10万元测算,其投资需求总量将超过1万亿元。[4]

  二、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区域竞争的加剧,加上豫商本身在战略和管理上的缺陷,使得民营企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巨大的挑战。

  (一)宏观经济形势上的困难

  改革开放进行几十年,深层次的矛盾开始浮现出来,在这样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权力配置资源的现象在地方政府层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地方为了追求GDP的增长,对产业结构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上项目,导致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就河南省而言,光伏太阳能行业、风电设备、钢铁行业、焦炭行业、电解铝行业、平板玻璃制造行业、煤化工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据调查,河南省光伏太阳能行业产能过剩40%,风电设备行业的生产能力超过需求一倍,钢铁行业全国每年的生产能力超过10亿吨,出口7亿吨,仅河南省就生产3亿多吨。与此同时,家电、造船、汽车制造行业现在虽然轰轰烈烈,但由于需求不足,预计2015年后将走下坡路。另外,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信贷规模和引资银行的问题、高居不下处于胶着状态的房地产价格问题、环境问题等,使得地方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二)政策、体制、法律等层面的困难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及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持禁止发展的态度,改革开放尤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各地陆续放松了对民营企业的管控,态度从反对禁止变为允许并承认其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逐步意识到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并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在政策供给及支持的诸多层面,如财政支持、金融保险融资贷款、政策扶持等,民营企业不具备和国有企业平起平坐的地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抓大放小”思想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地方政府尤其是某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尚未转变过来;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职能本身决定的。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而国有企业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如城市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这些是民营企业无法提供的,在这些领域政府不可避免地会对其进行政策倾斜,将有限的价值资源优先分配给此类型的国有企业。这样的性质决定了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会遇到比国有企业更多的困难和风险。

  在法律层面,随着2005年国务院出台《中小企业法》,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及法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保障。但总体而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并不完善,仍存在不少问题:在法律制定层面,法律并没有为民营企业提供足够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有企业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在这里对“合法的私有财产”界定较为笼统,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隐患。在法律执行层面,行政权力过分膨胀,司法不能完全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不受行政系统的干扰,加上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尚未到达高级阶段,种种因素导致司法不公、行政干预等现象在地方司法部门屡见不鲜,使得民营企业的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政府的公信力也因此受到影响。

  (三)民营企业自身面临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的挑战

  1.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挑战。根据《河南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河南人口年龄结构处于发展“红利期”,劳动力(15~64岁)人口持续增加,2015年将达到7 500万人左右的峰值,此后人口负担系数在经历40多年下降后开始上升。[5]人口负担系数即抚养比,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以后,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4岁以下、65岁以上非劳动年龄人口的压力将开始增大。同时,随着农民工在城市的安家落户及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未来农业可供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将持续减少。首先根据著名的“刘易斯拐点”理论,河南省已经越过了这个“拐点”,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已经过去。因此,廉价劳动力时代已难以为继,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必将终结。其次,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需要更多的技能型、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河南省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总体质量不高,缺乏高学历、高技能型人才。根据公开的数据,在河南省已转移的2 465万农民劳动力中,有近1 500万没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真正实现全年稳定就业的仅占45%。[6]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源的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强这一因素,避免这一不利因素制约河南劳动力优势的充分发挥,尽快实现从人口大省到人口强省的转变。

  2. 内部管理与创新的挑战。首先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目前,豫商企业普遍面临的二次创业的挑战,很多企业经历过成功的一次创业后,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人员规模和发展实力,但同时内部的组织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在其管理制度框架里充满了明显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常常是激情多于理性,个人判断代替集体程序决策,一次创业时期被保留下来的随机的、不是完全规范的、有的甚至是不科学的管理机制开始严重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管理方法不仅无法适应快速多变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无法满足企业内部的管理需要,依靠少数能人打天下而导致发展和创新动力不足,原先帮助企业成长起来的成功因素反而逐渐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其次是研发与生产环节的问题。大部分豫商企业目前还处于初创期,具体表现为以初等生产要素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在区域发展中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在生产环节表现为技术水平低,营销方式比较落后,生产、销售秩序关系不清等问题。大多数豫商企业主要依靠模仿来实现技术的创新,并且只是单纯的模仿,不注重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大多数豫商企业产品的主流。怎样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把低附加值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是摆在大多数豫商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3. 资金流转、税收负担的挑战。首先是税收负担的挑战。据调查,民营企业综合税负率已达到了40%以上[7],企业税务负担占到利润的一半以上,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重复征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企业利润在缴纳25%的所得税后分配给个人投资者的所得需再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2012年民营企业从各类金融机构融资的综合成本已高达13.7%,远远超出了企业盈利水平和偿还能力。其次是融资渠道过窄、资金来源困难,这是制约豫商发展的又一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郑州调查队的调查,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是生产资金的不足。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24%,在河南省38.3万家中小企业中,有35万家企业面临融资困境,比例达到了91%。

  上述因素制约着豫商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豫商企业的国内外知名品牌较少,缺乏品牌集群,整体实力仍较为薄弱,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现实挑战下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

  目前,河南省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的状态,这几年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沿海、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河南企业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面对现实挑战,河南民企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

  (一)提供适宜的政策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简政放权,下放审批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改革:   1. 促进金融体制改革。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执行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金融“国十条”,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加强引导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对于政策支持体系中重点发展的朝阳产业如先进制造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而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的“两高一低”产业,则加大其融资难度,促进产业淘汰。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可设立村镇银行。盘活货币信贷存量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前几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向实体经济投入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这些措施加剧了企业的产能过剩,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僵尸企业”,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就是针对当前的产能过剩,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将资源投入到利润率较高、技术较先进的企业和行业,淘汰利润率低、技术和管理落后的企业。

  2. 促进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减轻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河南省民营企业的主体是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多数资金周转会遇到困难,经济实力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税收负担超过了这些企业的承受范围,必然会导致他们的抵制和不合作,其结果一方面会抑制小微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会迫使其采取偷税、漏税的行为。这就需要政府对小微企业采取更大规模的税收优惠,如采取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鼓励其发展。同时规范税收管理制度,增加企业的偷税、逃税的“风险成本”,保证政府部门必要的财政收入。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1. 尽快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质是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结合河南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提高第一产业的技术含量,扩大资源型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改变初加工产品在第一产业中比重过大的局面,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其次,推动工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河南正处于工业高速发展阶段,改变工业结构、重组企业资源、更新技术设备、改进管理理念,全面促进工业部门组织优化、技术革新、观念更新,提高工业的技术创新和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但河南省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且结构不合理,因此要大力发掘第三产业的潜力,重点发展通讯、金融、信息、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从“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换。

  促进产业结构内部的调整和优化。河南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多,低水平重复率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是豫商竞争力不高的核心原因。要加强企业的重组兼并和资源的优化整合,努力发展规模经济,鼓励行业对企业的整合和重组,形成一批市场潜力大、融资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管理制度先进的大型豫商企业,以此带动同行业企业的整体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有机结合的专业分工体系,提高资源配置率和产业产出率。

  2. 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发展道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的进一步加深,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市场竞争,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低效益为发展模式的传统企业势必将被市场淘汰,所以豫商企业必须及时转变发展思路,从改变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入手,在发展思路上立足长远,注重培养优秀的企业人才,在发展方式上,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含量,以效益好、消耗低、污染小为企业的生产发展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中,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走自主创新之路,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且需要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努力培育出知名的豫商品牌。

  3. 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就是要摒弃家庭或者家族式管理模式,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管理组织,用制度的执行来代替人情,亲情的管理,企业管理者本人要突破原有观念,这样才能赶上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潮流。目前,国家已出台一系列稳定出口、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在及时分析国内外市场变化和趋势的基础上,企业应适时调整经营战略和销售策略,用好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利用提高出口退税政策、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范围以及增大信贷担保等扶持出口政策,扩大出口份额,降低汇兑风险;充分利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补贴”“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提高产品竞争力、开拓国内市场,不断改善企业经济效益。

  4. 发挥商会作用,增强团队优势。在国内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豫商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充分发挥商会的作用。商会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可以联合单个企业,形成团队优势,从而在融资信贷、技术创新、形成规模优势和团队竞争力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同时,随着商会力量的加强,商会可以培育出一批大而强的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同行业竞争中拥有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形成品牌效应,提高豫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发扬豫商精神,提升豫商深层价值

  在我国早期的商帮文化中,大名鼎鼎的范蠡、吕不韦等都是豫商代表,这些人把经商与智慧和道德等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了早期的豫商文化。豫商精神深受河洛文化、儒家文化的影响,把农、商、儒结合起来,具有厚重、深沉的特点,豫商精神[8]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智退秦军的玄高,到当今的豫商企业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豫商都有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救世情怀,他们目光远大,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调“取之社会,回馈社会”,成功不忘回馈乡里,热心于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第二,艰苦奋斗的韧性精神。农业经济培养了河南人特有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的品质,豫商一直坚持不暴殄天物、节制个人欲望、勤俭持家的品质,这些品质是很多豫商企业家白手起家、创造辉煌事业的基础。第三,诚信为本,以义制利。儒家思想要求商人们做到诚信经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排斥商业活动中的欺诈行为。豫商一直秉承着仁义忠厚、诚信经营的商业道德,诠释着自身的优良品质。

  商帮概念的核心是商帮文化,要想使豫商做大做强,就必须强化豫商的内涵建设,一方面,加大对豫商精神的宣传和引导,使企业和社会认知并自觉传承豫商的优秀传统,在国内外树立起豫商“以德为本,诚信经营”的新形象;加强豫商研究,形成固定的豫商研究基地,促进相关学术论文、著作、研究报告等成果的生成。通过舆论媒体,创建多种形式的豫商文化宣传作品,如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加强豫商文化在民众中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克服制约豫商发展的内在因素,如家族经营模式、小农意识、创新不足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吸收和学习其他商帮优秀的商业文化,在继承豫商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新豫商文化。

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分析及战略选择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 发展 战略 环境 选择 民营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