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关于加快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论文

关于加快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05

关于加快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4)02-0038-05

  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力军,其国际国内竞争能力的强弱,事关企业自身生存,也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经济转轨、发展转型的中国经济大背景下,民营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关键在于能否切实推进转型升级。

  一、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2年9月,我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1],占非公有制企业的80%。就浙江省来看,2012年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和90%以上的就业岗位,142家企业入围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就重庆市来看,2012年民营企业已从5年前的65万户增加至135万户,整个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2%。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民营企业大发展,对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稳固国民经济基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越来越显示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国民经济全局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战略性任务,企业转型升级是其中的重点。虽然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体量早已走在全国前列,重庆民营企业近几年也有较快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深入,两地民营企业要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都必须从粗放型、分散型、投资驱动型、传统经营型向集约型、集聚型、创新驱动型、现代企业营销型转变。

  (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是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浙江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大省,民营企业大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转型升级任务相当艰巨;重庆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的省市,转型升级也刻不容缓。《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废除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3],必将有力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民营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只有加速转型升级,才能跟上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步伐。

  (三)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民营企业随时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要生存唯有增强竞争力。浙江和重庆的民营企业中,有一些企业如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的企业,已经极具竞争力,但与世界500强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需要通过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纵观工商业发展史,企业的竞争经历了从产品竞争到产业链竞争再到平台竞争三个阶段。产品竞争比拼的是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产业链竞争比拼的是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议价能力,平台竞争比拼的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孵育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只有主动适应市场和形势,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力和国际国内竞争力,才能永葆企业生机和活力。

  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比分析浙江和重庆两个省市,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

  考察浙江和重庆两地民营企业,总体感觉民营企业在观念转变上比较迟缓。

  1.思想不统一。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的发展思维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愿望不协调。有的部门认为民营经济发展过快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张“国进民退”;有的部门认为国家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民营经济应该壮大,主张“国进民进”。在民营企业进退问题上的纠结摇摆,客观上造成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明显弱于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老板与员工思想不积极,未能形成“只有转型升级才有出路”的企业发展共识。企业老板更多考虑投资短期见效和企业利润最大化,在企业转型升级上怕投入、怕失败,犹豫不前;而员工追求稳定的工作岗位和较高的工资福利,担忧企业转型会带来失业风险,对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性不高。

  2.观念转变慢。研究浙江和重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环境发现,国家提出转型升级战略已近三年,部分政府、企业转变观念的进展却比较缓慢。尤其是近两年,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部门实施了系列简政放权政策,砍掉了许多审批项目,但审批程序复杂、公务人员服务态度恶劣、办理手续公章众多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仍有“恐私”、“嫉私”心理;民营企业不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跟不上国际发展潮流、困难面前绕道走的现象还相对普遍,影响着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进度。

  3.危机意识差。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大背景下,民营企业不能主动适应市场和形势,缺乏强烈的危机意识。相对而言,浙江从政府部门到企业自身,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传统制造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少、生产经营人才多高端创新人才与平台少、民间资本运作多科技金融服务少、投资型经济政策多创新型经济政策少等“四多四少”问题有较清醒的认识,对转型升级有较强的共识。而重庆民营企业特别是房地产、汽摩、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传统餐饮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明显不足。调查表明,民营企业危机意识不强,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二)战略眼光缺乏

  研究浙江、重庆两地民营企业可以发现,企业家具备超前的战略眼光,企业发展就相对较好;企业家缺乏战略眼光,企业发展就比较困难。

  1.发展方向不对。传统民营企业发展方向一旦选择不对,持续发展几无可能。在浙江温州,受房地产厚利诱惑,百家大型民营企业半数以上涉足房地产,大企业造房、小企业炒房,转型升级难。2013年3月宣布正式破产的首家港股上市的浙江民营企业――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4],就是因为发展方向出现问题导致企业倒闭。重庆民营企业中房地产业、餐饮业占比较大,受国家房产调控、整治“三公经费”等因素影响,转型升级同样面临困境。

  2.目标定位不高。目标高低决定着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快慢。浙江、重庆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长期依赖低工资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成本的发展模式,置身转型升级大潮,面对融资和盈利“两难”、成本和税费“两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两低”,很多企业没有在推出新产品、转入新行业上想办法,转型升级目标定位不高,面临困境。

  3.发展眼光较短。许多民营企业缺少放眼天下觅商机的视野,满足于快赚钱和小富即安,发展必然受限。近年来,部分重庆民营企业在政府打造笔电基地的导引下,走笔电配套路子,转型快、发展顺,但更多民营企业不是主动转产、转行,而是乐于争优惠政策,安于“代工”,认为这样风险小,致使企业裹足不前。

  (三)创新转型不够

  浙江、重庆民营企业受人力、资金、管理等因素制约,创新转型还不足以对抗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

  1.人才创新不足。浙江、重庆民营企业大多为家族式企业,容易跌入家族陷阱与能力腐败,在人才培养、使用上往往任人唯亲,企业中优秀人才难以得到足够的培养和重用。在许多民营企业,老板自身能力有限、小农意识残存、精于权谋,选人用人全凭个人好恶,企业中能力强水平高的人上不来,能力弱水平低的人下不去,吸引高端人才的空间越来越小,人才创新路子越走越窄。调研发现,民营企业人才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2.技术创新不多。按照通行的说法“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制造、四流企业做加工”来衡量,浙江民营企业属三流、四流的比重较大,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企业新技术创新较少,或者没有实力投入技术创新。重庆民营企业也相类似,做制造、加工的企业居多,做标准、品牌的企业凤毛麟角。民营企业如果不在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上下功夫,注定只能帮一流、二流企业打工。

  3.机制创新落后。一是行业准入机制落实不够。“放不彻底”、“留有余地”以及“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问题还没有根本消除。二是资源配置机制不全。在资金、用工、建设用地等要素占有上,相比国有企业明显不公,始终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三是企业管理机制滞后。浙江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企业或公司,许多都没有健全的制度机制,更没有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调查显示,重庆民营企业家庭经营模式占53.8%。民营企业机制创新滞后,势必在市场竞争中落入下风。

  (四)引导支持乏力

  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引导。就浙江、重庆施行的政策举措来看,政府对民营企业支持引导力度仍需加强。

  1.引导缺位。政府不注重以市场来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必然导致无序竞争。浙江和重庆都放手让民营企业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有的引导得好,有的引导得差,形成鲜明对比。浙江在发展县域特色产业上规划引导较好,如宁波的服装加工、义乌的小商品贸易、东阳的木雕加工、绍兴的轻纺业、海宁的皮革批发等,但也存在前面提到的“四多四少”等问题。重庆民营企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分布失衡,其中工业企业九成以上集中于制造业;加之各区县之间、园区之间无序竞争,没有体现应有的特色。

  2.扶持乏力。调查表明,浙江、重庆在支持民营企业方面都有一定举措,浙江出台过《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民营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重庆近年来也通过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但两地政策的落地仍需大力推动,服务的管理体制、扶持的长效机制、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解除要素制约瓶颈等仍需加强。

  三、加快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优化、自身竞争能力的提升和企业人才的支持。浙江和重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实践表明,促进传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为现代民营企业,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主动转变政府职能,着力优化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环境

  政府要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主动转变管理经济的方式,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专注于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维护,为企业提供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

  1.要强化服务理念。政府要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继续完善宏观管理职能,实现管理方式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各级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强化市场引导和规范,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在民营企业的各种手续办理、项目审批、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使政府的管理理念、职能配置、政策法规、行为方式等尽可能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

  2.要优化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加大市场培育力度,进一步放权给市场,促使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以市场为导向,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创新开发区管理模式,健全园区服务体系,尽可能出台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抓好细化配套,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越的政策环境。特别要在国务院和各省(区、市)出台系列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使服务的管理体制、扶持的长效机制、要素的配置机制等形成体系,解除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延伸民营企业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群水平。优化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引导民营企业投身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在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进出口补贴等方面尽可能向民营企业倾斜,真正把有限资金用于帮助民营企业发展。健全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大力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信息与软件、科技等现代服务业,为其发展营造条件。   3.要搭建转型平台。构建由政府主导、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制度化、积极的合作中介组织,如社区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联合会、社会组织服务协会、社会工作者协会等,为民营企业搭建起公共服务的中介平台、投融资平台、成长孵化平台。帮助民营企业构建生产要素和产品销售市场平台,保障企业生产资源和产品顺利流通。创建企业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国内外、市内外民营企业的合作和发展。创建人才引进平台,帮助企业招聘人才、留住人才。创建企业创新平台,通过打造海外高端人才创业园,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二)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民营企业要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趋势,强化技术、生产方式、产品和组织形式创新,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引导民营企业广泛建立企业间的合作机制、创新联动机制,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合作与开放中得到提高。比如,结成企业间战略技术联盟,让民营企业在创新合作中优势互补;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在研发、生产、升级、再造、自主品牌塑造等诸方面实施创新,及时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致力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2.要积极促进生产方式创新。民营企业自身要改变小作坊、手工制作、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创新节约化、联合一体化的现代生产方式。如拓宽原料的新来源,使用新生产工艺或生产流程;通过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小企业向大企业转变。注重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应用,破解生产用工制约的难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要不断推动企业产品创新。民营企业要紧跟市场发展,给原有产品增加新的特征或内涵,使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更有特色。着眼市场需求,超前研发新产品,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塑造自主品牌,逐步形成从标准、设计、加工到销售既专业化分工又紧密协作的产业链,形成核心竞争优势,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加快向新能源、生物、纳米、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拓宽企业发展领域,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

  4.要主动创新企业组织方式。改变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实行股份制,推行股权多元化,家族相对控股,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打造民营企业联合舰队,形成集群发展,紧跟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原有传统商业模式,大力开辟新市场,加大在目标客户细分、业务流程、市场营销和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实现销售市场的适时转移,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国内外市场。

  (三)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努力夯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基础

  企业转型升级,人才是关键。民营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着眼未来发展,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抓实自身转型升级的基础工程。

  1.要制定长远规划。把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培养纳入各地人才工作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转型升级需要的企业家队伍、专门技能人才队伍。

  2.要加大培养力度。紧跟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人才培育计划和人才国际化战略,完善企业人才培养使用机制,采取送出去学与以老带新相结合的办法,贴近民营企业需求培养人才,通过改善人才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3.要及早储备人才。积极为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实践平台,广泛吸纳各方面适用人才加入企业,并给予提高工资、保障住房、提供车辆等优惠待遇,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同时把企业人才的政治待遇、权益保护等落到实处,使培养引进的人才愿意在企业工作、为企业作贡献。此外,要着眼未来发展超前培养,或提前引入有潜质的人才,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关于加快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 推进 升级 思考 民营 转型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