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行为安全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行为安全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07

行为安全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08603

  到2012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 536.56万人,毕业生达到历史性的680万,虽然2013年参加高考人数有所下降,但这并不影响2013年高校在校生再创新高。如此庞大的高校学生群体,是我国人力资源重要的主力军,因此学生群体的健康安全直接关乎我国人力资源数量和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由于高校学生家庭、地域及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的健康安全管理注定是复杂而艰巨的,有数据表明,大学生中患有不同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疾病率达45.4%[1],由大学生自身或由所处不良环境引发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负面社会新闻屡见不鲜。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变革的加深加剧,其对高校学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都产生深刻影响,随之而来的还有诸多挑战和问题。很多专家学者站在自己专业角度对大学生健康安全状况作了分析探讨[2-4]。本文则从行为安全管理角度出发,重点研究高校学生“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预防,发现安全管理系统缺陷,构建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健康安全质量。

  一、大学生健康安全现状

  (一)健康现状

  结合现有文献和实施调查的分析看,大学生健康安全状况低下情况未得到根本改善,高校的发展进步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生活习惯不良。《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显示,有65.68%的中国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7.57%的大学生不吃早餐,15.44%的大学生不懂得饮食要荤素搭配。近1/3的大学生吸烟,饮酒率更超过一半。很多学生生活散漫无规律,熬夜打游戏现象严重,短期会造成头昏耳鸣、注意力不集中,长期累积则会形成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2.体育运动严重不足。据近年来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在爆发力,力量和耐力方面呈现继续下滑态势。学生休闲方式单一,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只占19.12%,而超过50%的学生采用静态方式,如网络游戏或棋牌类游戏消磨时间,而非走到户外,这导致学生中有13.6%的人群受到超重或肥胖的困扰。

  3.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很多学校注重的往往是就业率,只在形式上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由大学生杂志社和中国大学生网发起的大型网络调查显示,27%的大学生承认自己经常受到心理问题影响,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就业和情感困惑等。

  (二)安全现状

  1.安全意识低下。平时对安全知识知之甚少,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往往自乱阵脚。在平时生活中,带有侥幸心理,在宿舍使用明令禁止的大功率电器,在宿舍吸烟的也不在少数,过马路时故意违章。笔者进行的调查显示,过半数大学生(低年级的比例更高)不会使用消防器具,超七成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紧急事件应对与自救相关培训。

  2.安全环境复杂。大学校园多是开放式管理,社会闲散人员很容易进入。而大学生身边的贵重物品不断增多,这客观上给不法分子进行财产甚至人身伤害创造了条件。此外,有同学沉溺于网络,浏览不良信息等为网络诈骗,网上盗窃提供温床。

  大学生健康和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种种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与演变,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难点。

  二、行为安全管理及运行机制

  行为理学(BBS)是在心理学管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交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研究对象,在对关键行为识别的基础上,逐步矫正不安全行为,最终达到减少或消除安全问题的目的。

  BBS原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危险行为进行ABC(Activation-Behavior-Consequence)分析,即将人的行为划分为“前因-行为-后果”的连锁模式。通常情况下,普遍认为“前因”导致“后果”,正是有了前因的刺激,才会呈现人们所看到的的结果,这不免有形而上学的嫌疑。如部分女生觉得自己超重,但觉得运动耗时费力,不如直接吃减肥药效果更明显,表面上合乎情理,而实际是由于没有认识到药品的副作用,主观上避重就轻。事实上,这种想法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该类想法本质上是没能正确认知或评价“行为”的激发事件“前因”造成的。不同人对待相同事物态度不同,会采取不同行动,造成不同结果。从组织行为学来讲,“前因”“结果”都是可控的,“行为”可变,是我们的改造对象,BBS正是通过在“前因”“结果”上下功夫,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模式,确保所期望的结果持续发生。

  国外对行为安全管理的研究较早,且在石油化工等方面应用很广泛,也取得了一定实效。有研究显示,培养安全行为模式占员工2%的时间,相比却换来10%的安全改善[5]。推行该模式后,员工安全行为和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在作业时有充分的自觉性、自控性,从而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比较成功的案例有:美国杜邦公司的STOP工具,德国巴斯夫公司的AHA等[6]。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BBC理论在我国也开始引起重视,不断被应用企业或政府机关,本文正是探讨将之用于解决高校学生健康安全管理。

  三、行为安全管理在大学生健康安全管理中运用模式

  (一) BBS主要工作机制(如图1)

  图1BBS主要工作机制

  1.前期准备。   这是实行BBS的准备阶段,在这一段要建立起校方的BBS领导小组并接受培训,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在校生的安全行为评估,制定初级阶段预期改进目标。

  2.定义关键行为。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高校学生的安全事故,分析其中的不安全行为进而确定关键行为,以此制定安全行为观察表。

  3.行为观察。

  行为观察员定期或不定期利用行为安全表进行观察记录,发现不安全行为,并及时向学生管理者或领导层反映。

  4.行为干预。

  这是对学生不安全行为“重新刺激”的过程,首先要开发有效地干预策略,通过这种新加的刺激,即不安全行为纠正,达到学生可以自觉规避不安全行为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刺激应侧重激励刚产生的安全行为模式,否则容易被学生认为改变成本太高而不愿继续保持。

  5.效果评定。

  此过程需比照历次的行为观察结果,分析不安全行为是否得到有效纠正,改进目标达成效果如何,找出薄弱环节,并据此定义新一轮关键行为[7-9]。

  (二)BBS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流程

  1.准备阶段。

  成立由学生处、教务处、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以及各院系领导、辅导员组成的BBS领导小组。教务处、学生处领导参加有助于具体工作的统筹施行,而各院系负责人的参与有助于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将具体细则落实,心理辅导老师则可以专业角度提供建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数据的分析,监察目标完成情况,并为下一步行动做出计划安排。

  其次要接受正规培训,了解BBS的基本流程,掌握ABC分析法,学会对学生行为进行分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汇总整理成学生不安全行为观察表,将影响健康安全状况的重要因素提取出来,定义关键行为,以此为基础制定可理解的,有效的改进目标。

  2.行为观察阶段。

  在企业或工程中,BBS的观察阶段多直接对应操作流程,而工作流程往往有一套规范,这使观察员有一套标准可以参考,且可以直接观察员工操作过程[10]。而学生的健康安全管理则不然,校园环境并不允许观察员能够时刻出现在每个学生身边观察其一举一动,乃至记录下来,因而这一阶段会有一定难度,需要广大师生的配合。这就需要BBS领导小组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各种方式来收集有效信息,最常见的比如发放匿名调查问卷,或在教务处网站完成网络调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分层抽样方式选取代表举行座谈会,由他们配合完成部分工作,由学生干部或指定人员作为观察员,进入学生生活的观察过程中。观察不等于监视,只是将所接触到的健康安全问题以数据表格形式提交。在采集过程中注意关键行为的可控性,可度量性与可靠性。

  3.行为反馈阶段。

  以上步骤为ABC分析提供了原始数据,将收集整理的观察数据进行ABC分析,将分析结果反馈给有关人员,为不安全行为提供安全指导,阻断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通过反复刺激使安全行为成为一种习惯[11]。将观察结果及时向学生公布,正是对前因的预警,再通过表彰或奖励等辅以正向激励,干预行为后果,从而保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安全行为固化。BBS反馈周期可根据学期长度适时调整,最终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安全氛围。理想结局是完成代际传承,校内形成一种安全文化,让新生自然融入其中,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早先定义的关键行为会逐渐消失,这就需要重新评估,定义新的关键行为,直至不安全行为降至理想水平。

  四、其他保障机制

  BBS在企业管理中有很多成功的例证,但从实践上来说,将之用于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情况还较少,以“行为安全管理”和“大学生安全管理”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剔除关联度较低文章后,未发现类似文献。此外,由于我国BBS研究的局限性,如对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违章行为等概念的理解存在混淆,对非人因造成的事故无法进行ABC分析等,使得BBS在应用于大学生管理中时会有一些不足之处,这就需要辅以保障机制。

  (一)普遍参与

  BBS在管理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被管理者的参与性,因为管理的对象是“被管理者”心理生理各方面的不安全行为,离开他们的参与,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往往如隔靴搔痒,华而不实。同时,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财力物力的充分投入,这就离不开管理层的理解支持,这也是由学校领导参与BBS领导小组的原因之一。最后,还要得到相关方面专家的指导配合,便于发现行为观察结果中的问题所在。

  (二)注重流程严谨有效

  高校BBS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但应该坚决避免照搬照抄;有必要借鉴企业中的流程设计,同时考虑高效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制定出符合本校情况的关键行为,比如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特征和规律,基于校园安全隐患的类别,确定关键行为。最后,各个环节也是互相呼应配合的,尽量避免相互掣肘情况出现。

  (三)与现有管理体系配合

  BBS是学校加强安全健康管理的有益补充,并非自成一体,仍需要与校方现有的管理体制相配合、融合,才能发挥最大功用。如和高校的学业预警机制、心理危机排查机制结合,更容易提高行为管理的效果;同时要明确将BBS有效合理纳入现有管理体系后责权重新分配的问题,须经过充分讨论与排查,避免出现管理真空。

  (四)不断健全BBS体系

  在与现有管理体系磨合中,难免出现摩擦,另外,因为缺少经验,新投入使用的BBS体系可能会经过一段时间摸索,需要不断对其进行调试,适时对领导小组培训,健全行为观察体系和激励机制,通过不断正向激励手段,完成健康安全行为习惯。

  五、结论

  行为安全管理的优势使其在石油化工等工矿企业管理实践中取得良好了效果。笔者尝试将之应用于日益复杂的高校学生管理,着眼于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探究其运行机制;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观察,确定其中有待改善的关键行为,并通过各种形式对其进行干预反馈,并最终使学生形成健康安全的行为习惯,从而最终达到改善学生群体健康安全状况的目的,为学生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限于篇幅,仅仅提出BBS在高校应用的初步模式,对BBS和现有管理体制融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问题等细节考虑较少,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行为安全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管理 学生 安全 高校 运用 行为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