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0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10-02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改十几年了,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依然显见不鲜,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束缚了创新思维的发展。现代思维科学研究表明: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个体思维品质的批判性和深刻性活跃的体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得发展。”要求学生“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问”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明白”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因此,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才会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发问动机。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便是主动参与的表现,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因此要充分解放学生的脑与口,使学生大胆地问。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应尽力做到待人至诚,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和教师交谈感到心理安全,自由,即使答题有错误,也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和鼓励。在彼此的交往中,教师要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的手势以及鼓励性的教学评价语。

  其次,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应融入到学生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动辄训斥,以免挫伤其积极性,而要沙里淘金,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有了这样适宜的环境,学生的奇思妙想便会脱口而出,质疑的火花会越燃越旺。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1.创设操作式情境,使学生在动手中问

  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诱发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例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先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底面半径2cm、高8cm的“饮料罐”。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然产生了问题:侧面不知道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围?这一问题解决后,又引发新的问题:围侧面积的长方形纸长究竟应该是多少呢?

  2.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在好奇中问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以诱发学生产生揭秘的问题意识。例如教学“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我设计如下情境:“同学们,今天让大家来做小老师,都来考考我。大家随便报一个分数,老师不用计算就会知道这个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你们可以用计算器核对。”随着学生报出的数,老师都能准确无误的判断,这时学生都很好奇,自然产生了:“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判断得又对又快?”的问题。有了急待解决的问题,大家都学得又快又好!

  3.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悱中问”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打破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问: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每人分到几个?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的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师:现在只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学生一下子被懵住了,有的学生会用半截手指表示,问他表示什么意思,他说表示“半个”苹果。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引出“分数”后,学生一下子会提出许多新问题。如:分数是怎样的一种数?怎么写?怎么读?与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学习它还有什么用处?……

  4.创设实践式情境,使学生“用”中“问”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到附近银行调查了解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学生调查的时候就产生问题了:什么是利率啊?为什么利率会不同啊?怎样求利息?等等。

  三、指导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问”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要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捕捉“问的契机”――“善问”。为了使学生的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以下提问的方法:

  1.示范法 为了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问题。例如,学习了“角的认识”,当老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此时的教师举起手来:“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呢?”对此问题学生未必都能回答上来,未必都能说清楚,既然答不上来,既然说不清楚,为什么当时却提不出这个同样的问题呢?这就是教师的示范要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当然此问题的本身也是很有讨论价值的,经过讨论大家真正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本无长短,所以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短无关。”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教会了学生提问题,在教会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思考问题。

  2.类比法 对于容易混淆的名词、概念、法则、规律,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出问题。例如复习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时,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提出:比、分数和除法有区别吗?有联系吗?从而沟通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3.发散法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运用不同方法来分析、发现问题。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向学生提供这样一条信息:五(2)班有50名同学参加读书活动,班委会决定每人购买一本单价为6元的书,书店对购买60本以上者打五折优惠,你觉得怎样购书划算?学生在认真思考后,向老师质疑:能不能与其他班级合买?我问学生为什么要合买?学生提出他们的理由:⑴每个学生单独买,全班付6×50=300元,⑵班级统一购买,且购买60本,全班只需付:6×50%×60=180元。钱付得少,且多得10本书。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成功地应对生活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努力提升学生的质疑水平,增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究者。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学生 中学 培养 数学 教学 意识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
强化小学数学概念知识的记忆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缺失的表现与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