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地方资源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

基于地方资源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13

基于地方资源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旅游产业步入蓬勃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对旅游类人才的大规模需求。广西社会科学院以及自治区旅游局预测的未来旅游行业特别紧缺的七类人才中,与旅游规划相关的有两类,分别是高级旅游策划类人才和景区景点规划策划类人才。可见,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旅游规划人才已成为未来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旅游规划》课程作为直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规划能力的课程,不仅是我国旅游教学中最早开设的课程之一,而且相继成为旅游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历史文化旅游等旅游类专业,甚至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等规划专业的核心或者必修课程。《旅游规划》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较强的课程,也是一门经验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其设置与现代思想相适应,突出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并适合于学生个性发展。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目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也很难适应当下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该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应不断适应旅游业的新发展,持续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和规划能力的学生。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旅游规划研究现状

  伴随国内外“旅游规划热”、“旅游开发火”的蓬勃态势,旅游规划的学术研究与实践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多项旅游规划类项目,如《城市旅游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风景区旅游规划AVC评价体系研究》等,极大的推动了旅游规划研究热潮。不同学科、不同方面的专家纷纷投身这一研究领域,仅旅游规划类教材作者的学科背景就涉及多个领域。吴必虎《旅游规划原理》结合作者自身规划实践,框架性阐述旅游规划理论体系,具有地理学学科背景;马勇、舒伯阳《区域旅游规划》系统阐述旅游规划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规划编制方法,具有旅游规划、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项目运营等学科背景;吴承照《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侧重于不同类型和空间的城市景观旅游规划编制,具有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规划等学科背景。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客观上加快了《旅游规划》的研究进程,拓展了它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其研究实践。

  (二)《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大量的规划实践,推动了旅游类课程,尤其是《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的实训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如郭海燕《<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案例教学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性教学,如赵媛《“旅游规划”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教学工具、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改革,如杨兴柱、陆林《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如陈英《旅游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如杨朗、陈国生《<旅游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地方资源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地方资源植根于地方,具有广泛性、丰富性的特征,可以为学校创新《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目前,地方资源在教学改革研究中已经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美术教学、语文教学、化学教学、生物教学,幼儿课程教学,校本课程等方面,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韩云洁《重庆市122中学历史课程地方资源开发研究》、张福侠《利用地方资源,打造五步立体美术教学课堂》、梁开智《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等。但至今尚未直接应用于旅游类课程,尤其是《旅游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中。

  将地方资源引入《旅游规划》课程的教学中,“就地取材”,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改进教学质量;同时,又可以利用地方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规划能力,增加其就业选择。

  二、基于地方资源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

  以旅游规划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结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立足玉林市地方资源,优化《旅游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善课堂教学、深化实践教学、创新考核方式,对《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地方资源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优化《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旅游规划》课程仍是偏重于教材,教材所述理论、原理大都属于通用型、抽象型的,造成通用型教材与地方资源脱节的矛盾。笔者根据旅游规划编制的实际需要,结合《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的具体进程,将玉林市地方资源有机融合于通用型教材,由抽象到具象,变通用型为通用型和地方性相结合,从而优化《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在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内容中直接分析评价玉林市旅游资源,包括旅游资源的自身评价、开发评价;在旅游空间布局规划中,结合北流勾漏洞风景名胜区、容县“三名”旅游景区等景区的空间布局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在旅游解说系统规划中,引入玉林云天宫民俗文化博物馆的旅游解说文本,讨论旅游解说系统的类型、解说内容分类以及解说系统的整体评价。

  (二)完善《旅游规划》课程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完善《旅游规划》课程课堂教学,就是有机结合玉林市地方资源,改进教师课堂讲解方式、最优化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例如在讲解旅游形象规划时,结合各种图片、视频分析玉林市的旅游形象,播放《美丽的玉林》宣传片、观看《岭南美玉,胜景如林》视频;整合各种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活动,在旅游形象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规划等内容时实行分组讨论,分项目教学,构建“愉快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为实践教学建立理论基础,提供理论指导。   (三)深化《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

  《旅游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各类地方资源,以深化《旅游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首先,明确了“哪些内容应该实践”以及“哪些资源可以用于实践”,两相配套取得最优学习效果。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旅游形象规划、旅游产品规划、旅游规划图的绘制等内容需要学生实际操作。可以调查评价龟山公园、湿地公园的旅游资源状况,绘制旅游资源分布图;分析预测广西历史文化名村高山村、萝村的旅游客源市场状况,绘制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模拟进行容县旅游形象规划以及旅游产品规划。

  其次,“怎么实践”环节,即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等认知实践部分,通过参观玉林市规划设计院、广西运美集团实习等进行考察教学;旅游规划图的绘制等模拟实践部分则在我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实训教学;专业实践涉及到组织学生,深入实地,实际动手操作,编制相关的设计、规划方案。如此,逐层推进,渐进式深化《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

  (四)创新《旅游规划》课程考核体系

  目前,多数高校《旅游规划》课程是专业必修,采取闭卷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没有凸显实践环节的重要性。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旅游规划》课程考核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一是随堂考核,包括随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占总成绩的15%;二是期末考核,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三是实践考核,包括每次实践活动的报告、文本、图件,以及一份完整的旅游规划,占总成绩的25%。

  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旅游规划原理》;组织我校“首届旅游形象规划设计大赛”,学生积极响应,取得圆满成功;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成果显著,在广西历史文化名村萝村、高山村、罗政村,广西运美集团等单位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经过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旅游规划的实际操作和规划能力,可以面向旅游规划设计院、旅游景区管理机构、旅行社等单位就业。

基于地方资源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论文搜索
关键字:资源 旅游 教学 实践 规划 模式
最新旅游管理论文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策略研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河市为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度与评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品开发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热门旅游管理论文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思考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
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
试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