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清末民初时期建水紫陶产品“陶斗”上的民俗图案装饰艺术论文

清末民初时期建水紫陶产品“陶斗”上的民俗图案装饰艺术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21

清末民初时期建水紫陶产品“陶斗”上的民俗图案装饰艺术

  我国是世界上民俗文化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民俗美术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在清末明初时期建水紫陶产品“陶斗”装饰中,有一部分陶斗的装饰图案与其它种类陶斗的装饰内容不同,它的创作元素取材于我国传统民俗文化,这类型陶斗的图案往往蕴含着我国民间艺术中的象征性理念,如“青龙”、“麒麟”、“白虎”“玉书”、“祥云”等,它们均取材于民众的生活和理想,具有辟邪、吉祥、幸福、美满的寓意。

  一、麒麟吐玉书白陶圆斗赏析

  麒麟吐玉书白陶圆斗制作于清代光绪年间,作者不详,待考;它是一件以麒麟图案为装饰的代表作品,陶斗直径8.4厘米,器型正面呈拱圆状,斗面过渡柔和,圆润饱满。器型表面稍显粗糙,胎色为白色,装饰内容为“麒麟吐玉书”。麒麟是我国民间传统神兽之一,它是众多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神物,与龙、凤、龟一起在民间被称为“四灵”,代表着吉祥、太平、长寿的含义。麒麟吐玉书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一个典型的传统神话故事,相传孔子降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喻孔子有帝王之德而无帝王之位。它是麒麟送子故事的本源,见载于王充《论衡?定贤》及晋王嘉的《拾遗记》。在斗面装饰图案中,麒麟居于斗面下方,周身布满鳞甲,三足落地,一足上翘,尾部呈扇形羽状散开,抬首吐出“玉书”,图案所绘之线条概括精炼、麒麟动态自然活波,在麒麟周边设计者又装饰了三个心形图案和两个“骨状”玉牌图案,围绕“玉书”四周则紧密设计出四个玉牌,这一装饰设计样式相对于传统的“麒麟吐玉书”图案来说,有一定区别,较为新颖,图案内容从整体到局部设计,内容丰富,但却繁而不乱,麒麟表现主题突出,是一件难得的民俗图案装饰珍品。

  二、青龙踏云纹黑陶圆斗赏析

  青龙踏云纹黑陶圆斗制作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作者不详,待考;陶斗直径8.2厘米,器型正面呈拱圆状,斗身圆润饱满,黑色胎体,经无釉磨光,细腻如玉,叩之有金石之声;斗面图案内容为“白龙踏云纹图案”。龙是我国民俗文化里的主要图腾和主要象征,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龙代表了帝王之象,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被称为龙的传人。在我国十二生肖中,龙与白虎、朱雀、玄武并称“四兽”。例如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舞龙会、龙灯节、赛龙舟、祭龙王等等活动都和龙有着紧密的关联。在我国古籍中也对龙有着各种各样的记载,如《周易》中述:“乾,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群龙无首,吉。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说文》中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在陶斗装饰中,两条青龙分别用白描的形式表现,分居斗面左右两边,龙身、龙头、龙尾对称;龙角和龙足刻画精细,斗面上下绘制“云纹”,观之有两龙在天翱翔之象,图案设计巧妙,构图饱满,特别是龙眼的表现,一龙眼观上,一龙眼观下,上下形成对比,生动自然,栩栩如生。而在民国制《白龙踏云纹黑陶圆斗》中的龙则用白线勾勒,黑斗白龙,对比鲜明,龙头向内,龙口张开,斗面烟口正置于张开的龙口内,好似吐出的一颗龙珠,龙身卷曲盘绕圆斗四周,云纹从左右两边部分切断龙身和龙足,使龙身和龙足若隐若现于天空,龙鳞则用三角状线条描绘,恰巧与云纹的曲状凸线形成一定区别,从此斗设计图案上来看,作者了解我国龙文化的深层内涵,且对龙形象具有较高的表现技巧和审美意识。

  三、虎踏云纹白陶圆斗赏析

  虎踏云纹白陶圆斗制作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作者不详,待考;陶斗直径8.0厘米,器型正面呈拱圆状,斗身圆润饱满,白色胎体,经无釉磨光,细腻如玉,叩之有金石之声;斗面图案内容为“虎踏云纹图案”。虎文化在中国渊远流长,虎是中国的传统图腾和象征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一个典型形象。中国古代就有“虎将”、“虎臣”的称谓。虎是古代兵符中的图案,被称为“虎符”。虎的形象在我国民间广泛应用。《风俗通义》中述:“虎,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在《易经?革》中也述:“大人虎变”。在《史记?五帝本纪》则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列子?黄帝》中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以雕、鹰、鸢为旗帜。”的描述。在虎踏云纹白陶圆斗中对虎形象的表现,作者采用了单线白描的形式作了写实勾勒,图案中的虎刻画细致生动,虎头正对观者,一对虎眼圆睁,虎纹和虎毛均采用点状虚线绘制,虎口微闭,虎须外张,特别是虎后腿部的卷状曲线表现,把老虎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一表现形式与我国民间刺绣虎和剪纸虎的形态极具相似,把虎作为装饰赋予了陶斗祈福避灾吉祥美满的民俗寓意。

  四、结语

  几千年来,龙、虎、麒麟一直是中国的象征、民族的象征和文化的象征,它们已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特定符号,以它们作为装饰主题的陶斗印证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典型内涵。这些神话中的动物装饰元素在陶斗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建水紫陶装饰艺术的视觉效果和审美品味,还使建水紫陶具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俗风情。

清末民初时期建水紫陶产品“陶斗”上的民俗图案装饰艺术

论文搜索
关键字:时期 产品 民俗 艺术 装饰 清末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