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 天全县人口结构现状、原因及其影响分析论文

天全县人口结构现状、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23

天全县人口结构现状、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C92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072-02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阶段的人口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新时期的人口婚姻结构、家庭结构以及年龄结构的不断变化对未来的人口规模、土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就业等产生重大影响[2-9]。

  本文的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和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由于时间间隔十年,2004年,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梅岭乡。2006年,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的批准,天全县的行政区划发生改变,将和源乡和大平乡的破磷村及乐英乡的乐坝村及多功乡的切山村、青石乡、前阳乡、大寨乡、永盛乡、大河乡、铜厂乡、乐英乡仁义村分别并入始阳镇、小河乡、新场乡、仁义乡、新华乡、思经乡、兴业乡和多功乡。

  一、天全县概况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及现状

  天全县位于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汇地带,行政区划面积2 400平方公里,东临雨城区,南靠荥经县,西面与康定县、泸定县接壤,北与芦山县、宝兴县相衔接。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全年多雨,素有“天漏”之称。交通方便,国道318线由东向西穿越全境,正在规划修建的雅安到康定的高速也穿越境内,此外,有通往相邻县城的交通要道,4?20芦山地震后,新华乡与老场乡通往芦山县的公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天全县总人口141 084,其中城厢镇24 073人、始阳镇10 370人、梅岭乡9 213人、青石乡5 045人、小河乡5 060人、思经乡5 655人、鱼泉乡2 598人、大河乡4 609人、紫石乡3 459人、两路乡2 182人、大坪乡5 967人、和源乡3 960人、乐英乡10 962人、多功乡4 976人、仁义乡6 747人、老场乡7 058人、大寨乡3 245人、永盛乡2 495人、新华乡4 069人、新场乡6 665人、前阳乡4 343人、兴业乡5 052人、铜厂乡3 281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天全县总人口134 152。其中城厢镇39 361人、始阳镇19 251人、小河乡9 754人、思经乡8 495人、鱼泉乡2 109人、紫石乡3 035人、两路乡1 773人、大坪乡4 199人、乐英乡7 550人、多功乡3 965人、仁义乡7 537人、老场乡6 049人、新华乡4 069人、新场乡9 242人、兴业乡6 560人。

  二、天全县人口机构发展变化的特点

  1.人口老龄化严重。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天全县人口在65岁及以上共9 870人,占常住人口比例6.9%。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天全县人口在65岁及其以上的共15 033,占常住人口比例11.2%。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按照这个标准,2000年,天全县就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比较明显的阶段,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天全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2.县域常住人口绝对数量减少,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凸显。天全县的常住人口绝对数量中,2000年常住人口数量为141 084。然而,2010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为134 152。天全县乡镇当中,除城厢镇、始阳镇外,其余乡镇常住人口不同程度地减少。2010年,城厢镇常住人口增加6 075、始阳镇常住人口增加8 881、小河乡常住人口减少351、思经乡常住人口减少1 769、鱼泉乡常住人口减少289、紫石乡常住人口减少424、两路乡常住人口减少409、大坪乡常住人口减少1 768、乐英乡常住人口减少3 412、多功乡常住人口减少1 011、仁义乡常住人口减少2 455、老场乡常住人口减少3 504、新华乡常住人口减少3 245、新场乡常住人口减少1 766、兴业乡常住人口减少1 773。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城厢镇和始阳镇的常住人口增加明显,但是,其他合并的乡在常住人口绝对数量都在减少。农村人口空心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促进了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但是,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对农业生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活环境的改善产生不利的影响。

  3.流动人口增加,导致农村劳动力缺失。2010年,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天全县常住人口为134 152,居住在本地并且户籍在本地的为116 168人。其中,城厢镇31 121人、始阳镇17 074人、小河乡8 610人、思经乡7 875人、鱼泉乡1 834人、紫石乡1 987人、两路乡1 538人、大坪乡3 789人、乐英乡6 894人、多功乡3 703人、仁义乡7 048人、老场乡5 677人、新华乡4 837人、新场乡8 732人、兴业乡5 449人。天全县内,各个乡镇有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转移户留守劳动力,尤其是妇女劳动力土地经营面积的增大,大大提高了她们的劳动量和强度。

  4.性别比例由不合理到合理。性别比(或称性比例)是人口学上关于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的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正常值为104-107。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天全县的大多数乡镇均存在人口比例失衡的问题,其中问题比较突出的乡是思经乡、鱼泉乡、紫石乡、两路乡、多功乡、乐英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天全县各个乡镇的常住人口性别比例均在合理范围内。   5.家庭户数总量减少,乡镇之间有增有减。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天全县的家庭户数为40 749户,2010年,天全县的家庭户数为40 023户。城厢镇增长较快,其次为始阳镇。但是,鱼泉乡、大坪乡等家庭户数骤减。家庭户数的减少不利于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少年儿童比例下降。2000年,天全县0-14年龄阶段的小孩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是23%。但是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中,0-14岁年龄阶段的小孩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是19%。由此看出,天全县的少年儿童比例在持续下降。长期这样导致失独家庭的增加,增加年轻人的供养成本。

  三、天全县人口结构变化发展的原因

  1.经济水平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医疗条件的改善、妇女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少年儿童的增加。实行计划生育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再生产应该相适应计划生育的原理,结合当时中国国情而制定的决策。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

  2.随着改革开放,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良好、交通位置优越的地区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天全县的经济水平较差,农民工收入来源少。农民为了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纷纷外出务工,所以农村的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了经济发达地区。

  3.出生率低,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严重。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

  四、改善天全县人口结构现状的措施

  1.严格落实国家颁布的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优生优育,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地方政府鼓励二胎的出生。提高人们的教育文化水平,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提倡男女平等的思想,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2.引进外资企业,放宽企业的注册限制,争创优质的地方龙头企业,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为地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加强地方人们职业技能的培养,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在面临孩子教育成本和供养成本不断提高的今天,增加农民的收入才能让农民供养更多的孩子,为孩子提高更好的生活、教育条件。

  3.减少农村人口外迁的数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教育医疗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让农产品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以增加农民的收入。鼓励农民合理高效地利用农村集体土地,让农民与土地有效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以减少农村人口的外迁。

  4.切实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结合起来,建立合理完善的养老体系。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加快社区老年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农村逐步推行自我储蓄和家庭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把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老年人产品,提高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整理,描述了天全县目前的人口结构现状,然后对造成人口结构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了改善人口结构的建议。

天全县人口结构现状、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人口 结构 现状 原因 影响 全县
最新人口问题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人口理论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发
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居留意愿及其决定因素
关于流动人口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浅论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我国当前失业
基于ARIMA模型的中国人口预测与可持续发展战
《所罗门之歌》对黑人口头传统的活用
人口结构变迁对社会保障制度影响综述
关于公交流动人口监控系统的构想
热门人口问题论文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论我国人口问题与教育的关系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一)
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
论中国的人口素质现状及其提高
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特点和成因 (一)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二)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