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写作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浅谈论文

写作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浅谈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31

写作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浅谈

  写作的过程,是一种思维和情感十分活跃的创造过程。它既需要通过观察去积累素材,通过想象和联想去丰富内容,又需要通过构思和表达技巧去结构和安排材料。但无论观察、想象、联想,还是构思、表达,都离不开思维。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是出声的思想,语言和思想是合而为一的,因此,练作文实际上就是练思想”。《高中语文新课标》也要求“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要将思维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中,按照思维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进行训练,这样他们的写作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一、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和观念形象来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语文教学是一种形象化的审美过程,形象思维的运用与培养显得更为重要。

  很多学生写作时往往感到下笔无言,即使勉强挤出一些凑字数的语句也是枯燥无味的。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脑海中积累的表象太少或不擅于将有用的表象提取出来,以致文章空洞乏味。这正是缺乏形象思维的表现。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遵循形象思维的认识加工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习语文的重要能力,观察是写作的重要基础,通过观察获得丰富的表象积累,是写作内容的重要来源。因此,想让学生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就要从提高观察能力入手。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并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的表象加工、存储于心,不断丰富头脑中的表象积累,逐渐培养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从而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

  形象思维同时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方式。它把感受到的新的事情与记忆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联系,实际是由所感知的形象引起的一种回忆。想象则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将平日观察时储存在大脑里的材料,进行再现、分解、改造、组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教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形象思维的训练不仅要在作文课上进行,而且应贯穿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始终。语文教师必须把语文教学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他们自觉地将文字转化成脑海中生动具体的意象,并以此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式,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使枯燥的文字经过形象思维的加工而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遵循特有的逻辑程序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是最基本的理性思维。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培养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数理化学科的任务,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其实,逻辑思维与语言能力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逻辑思维能够使学生有条不紊地运用语言工具进行表达,反过来又使语言成为思维的载体,起到交流思想的作用。

  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平时的作文中出现前后矛盾、语无伦次、重复?嗦等毛病。表面看这是语言表达的问题,而实质却是逻辑思维的问题。王力先生曾这样说:“学生的文章写不好,并不是由于他写了几个错别字,也不是因为他不懂语法,主要是逻辑思维问题,所谓主谓不和,动宾不和,等等,表面上是语法问题,实际上是逻辑问题,至于篇章结构,更是大半属于逻辑思维问题,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进行逻辑思维的教育。”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书面表达要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其中的“思路清晰连贯”“合理安排结构”就是对作文中逻辑思维的要求,只是没有从逻辑的角度去说罢了。其实,不论阅读、说话还是写文章,小至一句话,一个段落,大至篇章乃至鸿篇巨制,都离不开逻辑思维。思维的概括性、条理性和准确性是使语言表达简练、条理分明、准确无误的基础。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为抓手,进行作文提纲和文章结构的训练,帮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如写记叙文,就要把所写事件的开端、经过、结果理清,按照时间顺序或顺序、或倒叙;写景则要按空间顺序把所写景物的依次描绘;写人则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行为等理顺。写议论文则更要注意逻辑性,不仅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一个语段的内部语句之间也需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写作议论文应教会学生运用结构模式去强化其逻辑思路。议论文的总体逻辑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常用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有:总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在构思时疏通整体的行文脉络,才能使文意贯通,富有逻辑性。

  此外,在课文讲解中也要融入逻辑思维训练。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先确定每一课所要训练的思维目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句段篇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炼出思维线索。特别是每讲完一篇议论文,就要求学生回顾、总结整篇课文的结构框架,让学生更加清楚地审视作者的整个逻辑思维过程,在今后的写作中有所借鉴。

  三、创造性思维

  创造思维是一种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是一种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是思维活动中的高级层次。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都结出丰硕的果实”。江泽民也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北宋诗人黄庭坚诗云:“文章切忌随人后”“随人作计终后人”。而现在学生的作文在选材上多是很多人用过的或陈旧的材料,构思上模仿或套用别人作文的老套路,立意上更是惊人地相似,与众不同的新鲜素材、独特立意或巧妙构思少之又少。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考满分和高分作文的导向、教师模式化的写作训练,还有学生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要改变学生作文这种千篇一律,异口同声的现状,就得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入手,打破作文的模式化教学和原有的思维定势,力求表达的个性化。

  教师在指导作文时不能指导过细,限制过死,防止学生被教师的思路和范例束缚,在作文中过多重复别人的意思导致千人一面。对于学生作文创造性精神应予以提倡,对作文中的新异因素应予以充分肯定,但也要对其中不合情理的因素予以纠正。

  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对同一个文题、同一则材料,往往有多种思维方式,多个写作角度。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拓展思维空间,从多方面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地联想、大胆地想像,努力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提出新见解。学生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往往是人人都容易想到的,这时就要勇于打破常规思维,另辟蹊径,擦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只有在不违背常理的前提下见人所未见,思人所未思,道人所未道,才能写出新意和创意,使人耳目一新。

写作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浅谈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思维 培养 能力 写作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