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思政教学过程中如何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养教育论文

思政教学过程中如何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养教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03

思政教学过程中如何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65-01

  思政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基础工作,心理健康是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相统一。怎样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过去,学校思政教育只抓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心理素质教育。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性质的问题,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还应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思政教育工作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是解决政治方向、思想倾向和道德价值观念的问题,是解决人的社会倾向问题;而心理素质教育则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潜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第二,在思政教育中,我们是把学生当做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在心理素质教育中,我们是把学生当做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二者也是有联系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心理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只有思政教育而没有心理素质教育,则学生的发展不完全。第二,只有思政教育而没有心理素质教育,思政教育本身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二、高校思政教学中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马克思所指的人的全面发展,有两层具体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唤醒自然历史进程赋予人的各种素质潜能,使之获得最充分的发展。第二层含义则是指人的对象性关系的全面形成和个人的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对研究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和思政工作具有指导作用。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这是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前提。当前,研究大学生有两个视角,一是分年级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二是在同一学龄层次上分类研究把握不同群体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与此同时,还要确立个性教育思想,将大学生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人、丰富的人和全面的人。要关注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观念等意识层面上的问题,也要注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思维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信念等个性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而且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比较充分和全面的发展。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着力解决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需要、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三、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实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思政知识模式,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其中,将提高心理素质作为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当针对高校传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特征,强化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能够为健全高校学生人格提供坚实的基础。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点,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在思政教育中健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扩展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

  2.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指导模式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指导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正确的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锻炼独立决策和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还能够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肯定和否定的情绪体验中适应不良情绪的影响,在体验中完成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过程。社会实践还能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训练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客观分析别人的评价,同时进行自身的社会比较,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将其并入心理建设的自我完善中。

  3.转变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模式

  高校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模式应以培养发展型为主要的教育模式、以治疗型为辅助,改变以往的治疗型为主的心理教育模式。在思政教育中使大学生完成自我教育,能够正确地评价并肯定自我。激发自我意识是内化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大学生自我统一程度与心理困扰程度呈负相关,即自我统合程度愈高,心理困惑愈少,反之亦然。

  4.根据学生实际开设课程辅导

  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整体的心理辅导互动活动,将课堂教学作为依托指导学生掌握心理调整方法和健康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并培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将课堂教育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

  5.利用新手段开展心理咨询

  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网上心理咨询服务系统,比如以网络开展心理咨询接待、预约信箱、聊天室等多种方式。依托校园网络在大学内部覆盖面广的现实优势,以多种途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从而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动态,消除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隐患。

  6.健全心理训练制度

  心理训练的内容可包括生活适应训练、人际交往技巧训练、领导组织才能拓展训练、时间管理训练、成功心理训练、就业前心理训练、挫折自助训练、勤俭自立训练等。这样的心理训练既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又能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体验、感悟、调适心理偏差,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输出的基地,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同时,还必须完善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只有正确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学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完成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完成为祖国综合国力发展提供充足动力的历史使命。

思政教学过程中如何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养教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强化 大学生 大学 心理 过程 素养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