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PAC交流模式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论文

PAC交流模式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06

PAC交流模式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一、人际交流的PAC模式

  所谓PAC人际交流模式主要是指人际沟通与交往中经常出现的三种姿态,即P、A、C三种交流模式。第一种P姿态交流模式,主要是父母的方式,即习惯于命令、指使的口吻,达到自身沟通交流的目的,是主动驱动型的交流模式。第二种A姿态交流模式,即成人的方式,这部分人比较成熟,交流方式成人化,直接以自身的目的为需要,缺乏对受众的理解和领悟,是目标驱动型的交流模式。第三种C姿态交流模式,主要是儿童的方式,在任何情况下,都显得很依赖,有时又有点无助,总希望别人关注自己,得到照顾,是被动型的交流方式。在日常的沟通交往中,人们总会呈现出不同的PAC交流姿态。

  二、来访者交流模式分析

  高校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和教师来访者,与学校心理咨询师间的沟通交流也呈现出一定的PAC交流模式与交流特征。依据人际交流的PAC模式,将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交流方式进行分析,可以观察出来访者对他人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来访者学习有意识地掌握和控制非建设性的交流方式。来访者常见的人际交流模式有以下几类:

  (一)相辅相成交流

  两人之间进行彼此期待的相互交流,与平行性持续交往相联系。例如,新婚夫妇的交流,情报的交换,基于相互信赖理解的咨询者和来访者的咨访关系也属于这种典型的交流模式。

  (二)交叉交流

  交流一方期待着某种反应才开始进行的交流,但出现的却是意外的反应,最终导致了相互间的不信任、吵架或沉默,由此而产生的不和谐交流关系。青春叛逆期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属于交叉交流,孩子被父母强行带到心理咨询室,但孩子依旧沉默,或者是大声吵闹反抗,不愿接受心理咨询。父母的交流方式是典型的P姿态交流模式,孩子的交流模式是典型的C姿态交流模式。

  (三)表里不一交流

  表面看起来似乎表现一种合情合理的信息,但实际背后却隐藏着某种不纯、另外动机或目的的交流方式。诸如怀有目的性的阿谀奉承、有意识的社交辞令等。再如来访者为了早日结束咨询,对学校咨询师假意配合,表现出良好一面的交流方式,属于典型的A姿态交流模式。

  三、PAC交流模式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具体应用

  (一)持有合理交流动机

  交流模式因人而异,不同时刻,面对不同人群,我们采取不同的人际交流PAC模式。以案例来说明。一位年轻女教师因经常受到男教师言语挑逗而苦恼,不知如何应对。在咨询辅导中,年轻女教师逐渐明白正是因为自己腼腆和不知所措形成了C姿态交流模式,激起了男教师继续挑逗的欲望。持有合理的交流动机是沟通交流的前提。案例中男教师并没有不良企图,只是把言语挑逗当成是同事之间正常开玩笑逗乐。当年轻女教师明白男教师的为人和交流动机后,轻松释然了许多,咨询师继续引导女教师以成人的方式即A姿态交流模式与男性交流沟通,咨询目标达到,咨询效果良好。

  (二)摆正积极交流姿态

  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总有些团体成员不愿发言,坐在旁边,不停玩手机,问他有什么想法,总说没什么想法,但事后发现其实他很关注这个话题,但觉得大家交流沟通太浅薄,不愿参与进去。其实,这种人过于清高,自以为事,总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别人说的都很离谱,表现出消极的应对和交流方式。咨询辅导时,学校咨询师通常要引导来访者先要摆正自己的交流姿态,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要想融入这个团体中,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姿态,以分享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中,才能有所收获。这类来访者需要学会应用A姿态交流模式,才能达到沟通交流与自我提高的目的。

  (三)看重大胆交流过程,看轻事后评价结果

  一般情况下,我们身上所持有的交流姿态大多来自于原生家庭。曾有一位来访者,小时候很喜欢跳舞,参加了县级比赛,并获奖,但是她母亲并没有看过她的比赛,要求孩子再跳一次。但孩子因害羞,不愿意跳,一直到孩子长大也没有机会再跳。很多年后,这件事成为孩子的一个心结。直到前来咨询时,孩子才明白当时与母亲之间的交流模式属于典型C姿态交流模式,孩子过分看重母亲的评价,担心自己无法承受母亲负面评价所带来的影响。咨询师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担心和顾虑大胆告诉母亲,以积极成熟的A姿态来应对,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件,不必考虑评价后果带来的影响。

  (四)准确获取非言语交流信号

  在谈判、外交等目的性强的交流活动中,需要使用一些非言语技巧来获得交流信号,了解和把握对方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倾向,判断对方继续交流的意愿,以此确定自己交流的方向和所应采取的措施。在高校心理辅导中,常常会碰到被动来访者,以沉默来应对学校咨询师,这时咨询师就需要灵活使用PAC交流模式,较快的进行P、A、C角色间的转换,同时,咨询师还需密切注意来访者的沉默、背靠椅背、搓手、挠头、表情、神态、目光的转移、目光注视时间的长短等细微变化,准确捕捉这些非言语信息,在第一时间作出准确的情感反应和内容反应,掌握咨询交流的主动权。

  总之,沟通交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要根据自身交流沟通的目的,决定相互间交流的深度,应用相应的交流技巧,适时地进行P、A、C角色间的灵活转换,将PAC人际交流模式应用到至高境界。

PAC交流模式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模式 心理 应用 高校 辅导 PAC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