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自我认同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文

自我认同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4

自我认同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入,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兴起了“汉语热”。为了帮助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2004年底开始,中国政府借鉴英、法、西、德等国家语言推广机构的经验,创办了孔子学院。至2011年,全球共有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专兼职教职工达1万多人,注册学员达50多万人。而同时,中国国内很多高校也纷纷成立了海外教育学院,吸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因此,在目前的环境下,如何有效的提高汉语教学的成效,使汉语教学水平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经验,以安东尼?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为研究视角,以非语言生为研究对象,对汉语教学法问题作一番探讨。

  二、自我认同的内涵

  认同(identit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dem,在英文中的解释是“表示某些事物是相同的、一致的;或者就是它本身”[1]。而认同一词最初却是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由弗洛伊德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认同是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2]此后,在社会学领域形成了泰弗尔(Tajfel)和特纳(Turner)等人对于认同的经典解释,即关注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的归属和关系问题。而在哲学领域,也有人关注到认同这一概念,identity被翻译成“同一性”,洛克认为同一性即是“我们如果把一种事物在某个时间和地点存在的情形,其在另一种时间和地点时的情形加以比较,则我们便会形成同一性(identity)和差异性(diversity)的观念”[3]。因此无论是心理学领域、社会学领域还是哲学领域,对于认同一词的理解都注重了同一性或者统一性这个问题,而认同又可以细化为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自我认同等等。本文在这里主要取自我认同这一概念,采用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理论来分析对外汉语教学问题。而根据吉登斯的理论,自我认同指的是“个人依据其个人经历所形成的,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4]。值得强调的是,在吉登斯的理论中,自我认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个人因为时空的抽离机制也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对于自我的理解会发生不同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内在于个体自身内部,在个体的反思性活动中不断生成对于自我的认识,它蕴含着反思性和建构性,是主体通过自己的个人实践使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不断调整、重新定位的过程和结果。

  三、汉语学习过程中自我认同的成因及其表现

  在吉登斯看来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个体被置于不断变化的时间和空间里,现代化促成了全球的一体化,“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充满差异、‘风险’和不确定的时代”[5]。在与“他者”文化的对比中,人们明显感到了传统文化社会的消亡和现代社会的无序与断裂,从而体会到了“本体安全感”的缺失以及前所未有的 “焦虑感”。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寻求自我的“保护壳”,个体在现时社会中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和完善自我,以完成对自我的建构,从而重新获得本体安全。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留学生们正是面对着这样一种“他者”文化的选择与考验,在异国他乡,面对第二语言,他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自我疑问: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如何做好?也即要处理好汉语学习中的两大问题:从横向看即为如何形成“我”、“我们”以及“他们”和谐共处的群体;从纵向看即为如何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效统一起来。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这种自我认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众所周知,在教学环境中,占据主要位置的是教师与学生。他人的存在对于自我的发现是一个很好的参照,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留学生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与汉语教师的交往问题。笔者曾经在2013年12月做过一次随机的问卷调查(以下简称问卷),发放问卷230份,收回216分,有效回收率是93.9%。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觉得汉语老师的角色是什么?选择朋友的有134人,占62%;选择老师的有53人,占24.5%;选择家人的有22人,占10.2%,而选择长辈的有8人,占3.7%。由此可以看出,在大部分的留学生观念里,对于老师的认识是放在跟自己关系平等的地位,而将之放在长辈的角度的占比总体来说较小。也就是说在留学生的思想里对于汉语教师本人的认可度是比较高的,大部分的汉语老师能走进学生的生活里,跟学生成为朋友,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选择老师和长辈的留学生,他们的自我认同观里,“我们”还没有实现和谐共处,他们所持有的只有“我”一个人而已,对于教师还是有一种距离感和不信任。

  (二)对学习内容的认可度问题

  在问卷中,就教学内容笔者曾经设计两个问题。一是学习汉语,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选择发音的有43人,占19.9%;选择汉字的有138人,占63.88%,选择语法的有30人,占13.89%,选择词汇的有11人,占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最怕学的就是汉字,从笔者的执教经验来看,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来自于汉字本身不同于英语等语言的字母书写方式,它的象形、会意等造字法很难在短时间内让留学生领会。二是课本内容你最喜欢什么?选择旅游的61人,占28.2%;选择购物的有62人,占28.7%;选择吃饭的有20人,占9.3%;选择中国文化的有75人,占34.7%。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中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学生主观上已经认同了中国文化,这与他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在认同方面达成了有效的统一,对我们汉语教师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它能有效地避免语言习得者以对于外来文化的拒斥来实现维护本体安全的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汉语学习过程中自我认同的建构。但相对于其他选项的65.3%的总和,又向我们汉语教学者提出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如何在我们的教学内容环节消弭这种文化之间差异感,帮助学生实现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之间的有效统一。   (三)对教学方法的接受度问题

  要实现教学效果的高效化,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在问卷中,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最喜欢的上课方式是什么?选择老师讲、学生听的64人,占29.6%;选择分小组讨论的有43人,占19.9%;选择情景再现的有16人,占7.4%;选择老师学生问答的有92人,占42.6%。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想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占到62.5%,这恰恰从侧面反映出了学生内心对于汉语学习的认可,他们想要成为课堂的积极分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第二问题是对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是什么?选择要有,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有98人,占45.4%;选择不要,喜欢老师写汉字的有38人,占17.6%;选择无所谓,老师是关键的有75人,占34.7%。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选择学生不是非常看重。第三个问题是有没有实践课,如果有,喜欢哪种方式。选择有实践课的达到了100%,其中选择游戏教学,在游戏中学中文的有47人,占21.8%;选择参观古迹,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有56人,占25.9%;选择到中国人家里做客,体会中国礼仪的有46人,占21.3%;选择购物教学,在实际购物中掌握中文对话的有36人,占16.7%;选择戏剧表演,扮演角色,体会中国文化的有21人,占9.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实践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非常乐于参与,只是参与的方式各有不同,总体来讲都希望通过实践来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四、自我认同视角下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通过上述的内容分析,我们明显看到了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汉语教师、汉语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以及尚且存在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取得学生信任

  吉登斯认为:信任他人就是体验稳定的外在世界和完善自我认同感的源泉。“在社会生活中,信任,即对人际关系和事物‘现实’的深信不疑,相伴而行”[6]。因此,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与留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取得留学生的信任,跟留学生做朋友,从而消除留学生学习一种新语言,接触一种新文化最初阶段的心理不适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新语言的自信心,为汉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新语言的焦虑感,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环境以及学习内容的本体安全感,从而完成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的新的自我建构。具体做法为:了解学生的祖国及其本土文化,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利用微信,QQ,WhatsApp等及时聊天工具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发现他们的变化,注重课间的交流,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话题,善于倾听学生的问题,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平等的立场本着与学生交朋友的态度与学生接触,尊重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与肯定,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教师是真诚地与他们相处,也是很认真地解决他们在汉语学习以及在中国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到朋友的善意,从而愿意打开心扉,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展开互动,取得留学生的基本信任。因为在吉登斯看来,“基本信任是作为世界的经验的一部分而被确立起来的,这个过程具有一贯性、连续性和可靠性”[7]。一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这种基本信任,那么就为汉语教学打下了坚定的情感基础,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教师在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讲解课文的同时,要注重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上述问卷中反映的63.88%的学生觉得汉字学习最难,那么就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们讲述有趣的汉字,从构字法切入,适当举例,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此外,根据问卷的内容,有很多学生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教师就应该在内容的设计上加入相应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我们的茶文化、饮食文化等。在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如果在教学内容里增加一些比较新颖的词汇,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和学习兴趣,如对于高富帅、白富美、土豪、剩女、宅男、?等词汇的讲解,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有些热门词汇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不明白意思来问的,这就说明学生对于汉语的学习有其敏感性,重要的是教师要及时给与解答,使他们明白词汇的意思和运用的语境,学好汉语的同时要用对汉语。

  (三)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汉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打破“教师教――学生学”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本人则主要是发挥引导作用。具体做法有三点:首先,可以用情景教学法。即根据课本内容,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再现这种情景,使学生参与到这种情景里来。如课本中讲到饭店吃饭,就可以让一位学生扮演饭店服务员,一位同学扮演顾客,在人物点菜的对话中,熟悉中国的菜名,中国菜的风味特点,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这种直观表演中强化课本的内容,加深对于课本内容的记忆,从而将之熟练运用到日常生活里。其次,角色互换教学法。即让学生做老师,让他们准备一段汉语教学的内容设计,包括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等。通过此过程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教学的艰辛,从而珍惜和尊重教师的教学成果,认可教师的劳动。最后,要重视实践教学。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实践教学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笔者自己的班级也曾进行过多次实践教学,效果都很好。因此,笔者认为汉语教师要树立实践教学的意识,因为从心理角度来看,在一个非教室的场所所进行的学习活动,会让受教育者感到比较自在,约束力不强,从而对学习内容更容易把握。如带学生参观名胜古迹。一方面,这包含了文化教学的内容,介绍了中国的历史;另一方面学生们又能学到跟旅游、名胜古迹相关的新词汇,大大拓宽了汉语学习的内容。此外还可以采用竞赛教学的方式。即采用游戏的方式,将学生分组,组与组之间就汉语学习的内容进行知识抢答,如认汉字,读古诗,说顺口溜等,以团体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赛意识,从而强化汉语教学的效果,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应该开拓第二课堂即网络课堂。利用即时聊天工具特别是微信和WhatsApp,学生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汉语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向教师求教,而教师也能迅速做出解答,在课堂外扩充汉语学习的内容,丰富汉语教学的手段。

  吉登斯认为,“自我认同的‘内容’,即个人经历由之建构的特质,也会随着社会和文化的改变而改变”[8]。笔者认为,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同也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发生改变。上述改进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他们汉语学习的自信心,使之确信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通过个人的努力能够学好汉语,用好汉语,从而消除在新语言学习环境中的恐惧感和焦虑感,从而完成自我认同的全新建构。

自我认同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对外 汉语 教学 研究 认同 视角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