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策略论文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6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策略

  一、外语教学与文化意识的共存性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信息与文化的载体,它与人类的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兼顾文化性和工具性是外语教学的本质特征。然而,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功利化倾向十分严重,加之,我国的外语教学理念从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到把语言作为工具的交际教学,外语教育一直关注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忽略了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在实际的外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更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势必导致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的弱化。要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就要通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但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更要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在外语教学中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文化具有极其复杂的特性,学者们对文化的界定不尽相同。不同的文化都具有共同的因素,包括价值观、信仰、理念、思维方式等的一些要素。文化应该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目的语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使语言学习与文化渗透融入一体。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该避免一些误区,遵循文化导入的原则,使学生对所学语言目的国的文化要素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实现学好语言的目的。

  二、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和文化导入的原则

  (一)考虑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有共性也有其个性。各国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了几代人的传承,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的特点,因此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审视不同的文化,汲取其文化精髓。在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以相互尊重为基础,求同存异,去粗取精。尤其需要考虑文化的个性和差异性,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环境,会在各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造就了炯然不同的文化,从而带来了文化因素的一系列的差异,如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风俗传统,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等,导致了语言学习者不但有语言本身的困难,还有由于文化因素所带来的沟通障碍。由此可见,在外语教学中,注意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的导入,重视正面的、积极的文化信息的对比,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二)强调文化的实用性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际功能,但是脱离了文化的背景,则很难实现其实用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遵循实用性和交际性的原则,即应该结合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和学生的交流实践的需求。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所学的语言内容以及日常交际和生活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应该结合语言交际实践,避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和空洞的误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了解文化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和掌握语言,如果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帮助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将引起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将有很大的提高。

  (三)注重文化的综合性

  文化是复杂的综合体,包括了众多的因素。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也要遵循其综合性。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林,应对文化要素、文化共性和文化个性作融会贯通,对所学的教材内容,从词汇到句法和语篇,日常交际方式以及非语言交际行为作全面的考虑和融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对所涉及的文化的众多方面有一个整体上的理性地了解。

  三、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导入的层面

  (一)价值系统有关的因素

  美国人类学家Barnet Pearce,Verrion Cornen 等认为,文化结构中的最深层次的应属于价值观,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思维和情感。价值系统有关的因素是指对人们的语言或行为起着规定性作用的价值观、信仰、理念等,如价值取向、处世哲学、评价实物的标准和行为准则等。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首先入手的应是探讨价值观、信仰及对事物看法。价值观反映的是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因此价值观决定人们的自身行为的定向,它对人们的信念、理想、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起了直接影响和制约作用,它是文化因素中最深的层面的要素。因此,在语言学习中应引导学生对目标语国家的价值观有个系统性的了解,不要因为自身的文化所形成的臆断而影响了对目标语的文化的了解。

  (二)与文化语境相关的因素

  与文化语境相关的因素是指跨文化交际中与文化相关的一些因素,如交际双方的言语行为期待、社会地位、熟悉程度、话语所体现出的得体性、礼貌性等。文化因素不仅仅是价值观和伦理信仰,也包括在这些社会价值观规范下的人们在交际中有关联的文化的一些因素,即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它一方面指文化习俗,是对属于一个群体的成员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另一方面是指社会规范,即一个社会对言语交际活动作出的各种规定和限制。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早在1923年就提出了文化语境的理论,是指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流者的背景、身份、地位、心理、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等。

  (三)与交际者相关的非语言因素   与交际者相关的非语言因素是指影响交际双方言语行为的一些非语言因素,如言语行为作为社会关系、会话或语篇结构、交际内容或语义、情感的标记等。非语言交际是不同国家的人借助身势语进行的交际。虽然很多非语言交际是由共性的,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非语言行为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中所传达的信息都不尽相同,如同文化一样,存在差异。例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对谈话时应保持的适当距离有不同的想法;做手势时的细微差别可能导致你所表达的意思遭到曲解,甚至制造麻烦。

  四、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和文化导入策略

  (一)从剖析语言特征入手进行文化导入

  1.通过词汇追随文化渊源。词汇是语言的文化化石,它或直接或间接地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方方面面。认识和掌握词汇是学习语言、了解文化的前提和基础。词汇的文化意义涉及价值观念、社会经验、思想态度等问题,因而了解西方文化背景,掌握词语背后的文化意义,才能正确地灵活使用词汇。很多学生孤立地死背词汇,而不知词语的文化伴随意义和用法,把语言和语境孤立开来了,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沟通障碍。

  2.学习习语了解历史文化。利用习语进行的文化导入是有效措施之一。习语是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是各国多年的语言发展的精华和缩影,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尤其习语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并与它们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对英语习语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掌握英语本族语者的真实语言,了解语言背后所包含的大量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进行习语的学习,在学到语言的同时又学到了文化,并能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其它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3.分析句法和篇章结构洞悉文化特征。从分析句法和篇章结构的关系中,能够很好的了解文化特征和差异。话语和文章的篇章结构不同说明了中外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了西方文化注重直接;中国文化注重间接的特点。英、美人士喜欢直线式因果思维,通常开篇点题,然后加以论证并附有例证,概括全文,首尾照应;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从大到小的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整体思维观,即“大自然与人共同组成世界”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而西方的表达方式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世界是由相互独立的不同部分组成,持一种“天人分离”的哲学观。

  (二)深入探讨价值观及对事物的看法进行文化导入

  1.了解日常生活模式和差异。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及看法。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通过了解目标语国家的人们日常生活模式,进一步认识和透彻的理解其社会的价值观。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基于教材内容,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细节进行剖析,比如:家庭,婚姻,工作,娱乐等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方式可以是观看电影,情景喜剧和肥皂剧,这些是最直观和最现实的了解外国文化的渠道和方法。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原版电影作为文化导入媒介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充分利用这一方法,使学生通过对比本民族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差别,了解英语民族的信仰、价值观等,从而加深理解。

  2.了解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语言交际的言语行为是在一定的交际意图与具体的语境下才发生的,因此承载了特定环境所赋予的意义;此外,言语行为有时取决于听话人的身份,背景等,以及听话人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还有其它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要对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多元化和全方位的研究,不但了解话语的字面意义和交际的内容,而且还能确定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使用的规则和依附的文化。了解了解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应从了解社交礼节及习俗方面入手,社交礼节是指在某特定的文化或成员的交际活动中所共同遵守的俗约与规则,因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了解社交礼节及习俗是进行文化导入的可行方法之一。

  3.了解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各国非语言交际的差异源于文化的差异和千变万化的文化民族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清楚地认识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了解非语言行为也应纳入到外语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外语教学状况,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导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教学目标上重视非语言行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作用。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应增加目的语文化背景的知识含量,介绍文化中的俗约,禁忌等,有意识地使用非语言手段传递信息,将非语言交际知识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再之,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文化导入,如场景教学法、课堂交流教学法等使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导入更加的形象化和交际化;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技术去学习和领会非语言交际,使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了解和体验文化差异。

  五、结语

  语言和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如果在外语教学中能注重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那么定会有助于提高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外语教学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外语教育必须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全面系统的语言知识,训练他们的语言技能,帮助学生打好语言知识功底;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不断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化素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尤其要着重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只有这样,外语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提高,我们就能培养出大批语言功底扎实、文化底蕴深厚、交际能力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型的人才。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文化 教学 意识 培养 策略 外语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息技术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