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多媒体融合平台的构建论文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多媒体融合平台的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8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多媒体融合平台的构建

  长期以来,宣传思想工作一直是高校团学工作的重点,维护校园稳定、培养高素质大学人才都离不开思想引领、道德建设。只有加强高校思想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21世纪的大学校园,是互联网思维全面运用且快速发展的校园。特别是近年来,以手机等载体为主的移动信息终端和以微信为主的新媒体平台已融入到包括高校青年在内的各界人群,过去依赖传统媒体主导思想引领和舆论宣传的时代已发生了深刻改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媒体工作在一定程度已经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新新形势对高校多媒体融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媒体融合在高校青年思想引领中的紧迫性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高校媒体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它的主体多元化导致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它的趋利性,容易在青年中滋生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市场经济发展下的新生事物变成高校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的载体和鲜活教材,使之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成为高校团委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趋加快,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特别是在以微信、微博为主的新媒体平台正快速改变着以青少年为主的人群的生活、学习、娱乐乃至思维方式的背景下,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快,他们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新媒体的映射下显得尤为突出。

  反观传统媒体,不仅难以甚至无法运用精准数据对大学生需求进行科学的细分化,针对不同的青年群体实施不同的信息传播,更未实现内容定制化、搜索化和适时互动,满足不同青年的个性化需求,往往只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广泛性传播,发出后难以对宣传的内容进行精准的数据评估,更无法准确获悉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馈。当代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使得高校传统媒体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综上所属,在新形势要求下,要想做好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引领,实现对团的宣传阵地的牢固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固有的传统的宣传媒体和模式,而必须加快新媒体运用和建设,加快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以互联网思维来进一步增强团组织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充分发挥高校校园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媒体融合在高校思想宣传阵地建设中的必然性

  要使校园媒体成为高校思想引领、舆论宣传的有效阵地,就必须用创新的精神和发展的理念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媒体平台。高校的校园媒体工作不是天马行空、更不是盲目跟从,必须认真研究当下的新闻规律,必须认识到虽说新兴媒体来势汹涌,但从客观角度去分析的话,新媒体也有来去一阵风、公信力不高等先天缺陷,传统媒体依然拥有长期积淀下来的各种优势。

  (一)传统媒体拥有新媒体短期难以超越的固有优势

  1. 传统媒体拥有核心竞争力――内容

  如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在出版的团学简报,其内容可以是一两个月甚至是一学期的教学、社团活动情况,奖惩信息,甚至是就某个思想教育专题做的深入探讨。而这个时候,如果新媒体没有独立采编制作力量的话,必须且只能转发来自传统媒体渠道的内容,并且新媒体较难承载深入的长篇话题。

  2. 传统媒体拥有强大公信力――品牌

  以校内广播站为例,通过多年的积累,各高校校园广播已在广大学生中树立起较好的公信力。每当学校发出重要通知或发生重要事情,广大学生还是习惯于校园广播的正式播报,而非同学间的微博和微信以及网络论坛等信息传播,平时也更倾向于通过参与广播站的热线活动来进行师生交流和问题求助。

  (二)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短期内难以运用的技术优势

  虽说当前新媒体正处于繁杂和良莠不齐的阶段,也因网络监管缺失不断出现信息虚假、导向错误、恶意传播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正日益代替传统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传播和交流的主要载体。

  1. 新媒体具有随时随地收发各类信息的便捷特点

  “随时随地”,这是近2年来广受青年学生热捧的微博、微信的媒体体验口号,一台能上网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就能让其随时随地知晓、发布、分享各类要闻、趣事和自己的状态,信息不仅包含了接收到的视频、文字、图片,甚至自己都可拍摄撰写而成为一名独立发布信息的“记者”,这些几乎“零门槛”的使用体验一下子就将广大青年学生从报刊杂志前、电视机前、收音机前甚至台式电脑前“解放”出来,完全由其受众不受时间地点制约的自行选择信息的收发。

  2. 新媒体具有快速分享、广泛互动的亲民特质

  就拿新生来说,有了一台智能手机,学生就不用像过去一样排队且算计着话费的给亲朋好友打电话报平安、诉衷肠,而是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信视频聊天,将自己的心情或者所见所闻通过微博分发布出去与志同道合的网友交流,更可通过“陌陌”查找附近的人去交友聊天,这些亲民特质极大满足了青年学生渴望具有更广阔交流空间和独立发言权(甚至担当意见领袖)的情感需求。

  3. 新媒体具有适时、精准的数据支撑

  过去,无论是校园广播站,还是海报栏,几乎所有的传统信息发布渠道都无法准确知晓发布的每条信息究竟有多少人看见、听见和传阅,而这些在过去要通过花几十万做一期的专业媒体数据调查(绝大多数媒体数据调查公司也只不过是采取并不够精准的问卷式调查),现在都能在微博、微信中适时查看。   因此,与时俱进改进团的工作,须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以实现拓宽渠道、优势互补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引导高校学生的能力。

  三、新形势下高校团委全媒体融合平台发展的建议

  作为已普遍拥有团学简报、校园广播、校园黑板报、多媒体报告厅等传统实体宣传阵地,以及主题团日、理论教育培训班、文体活动、多元校园文化、榜样树立等软性宣传手段的高校团委,如何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三个转变着手。

  (一)整合资源、流程再造的转变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内容的权威性和新媒体传播的及时、广泛性,将所需发布的内容根据轻重缓急和各媒体平台特性,进行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分类发布。例如2014年德宏师专迎新生报到工作,首次尝试了在报到手册等传统宣传载体中印制校团委公众微信联系方式,加入微信的同学即可收到校园的园区规划、部门职能、城市交通、周边生活圈等实用信息介绍,再通过新生入学仪式、校园广播站温馨播报、海报提示等方式,将过去新生入学需要几周甚至几月才能熟悉的工作和生活信息在短短一两天内就给了绝大多数新生一个基本介绍,这不仅仅实现了团组织“即便不见其人也闻其声”的高效工作方式,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广大青年学生对校团委和学校的亲切感、信任度和粘合度。

  (二)创新形式、内容贴切的转变

  逐步将单一的传授式宣传引领拓展为互动式的宣传教育,改变文风,通过形象、有趣、健康的互联网语言及相关图片,将抽象、枯燥的思想理论深入浅出地阐述,将视角对准青年学生的校园生活、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例如,可通过校团委公众微博、微信中发起“节俭小窍门”、“励志创业榜”等一系列既配合主题教育又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的互动征集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在自己的圈子中围绕主题自主发言、互动交流,利用新媒体人脉关联和快速裂变等特性,在学生当中培育出一批批积极、健康、向上的意见领袖,与之互动交流,借力借势地实现对广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并且达到入脑入心入眼的良好效果。

  (三)善用数据、积极互动的转变

  尝试开通微信投票等征集方式,广泛征集广大青年学生对传统媒体和部分教学内容的意见、建议,增强师生双向交流,借助新媒体的精准数据,实现传统媒体的不断改进和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例如在今后的校园文体活动中,增设互动征集展示版块,个人、团队可将拟参展的内容发布到微博、微信中接收转发、点赞等网络评选,人气较高的即可脱颖而出在校园活动中精彩亮相,甚至获赠奖励。另外,也可在公众微信中建立微社区,为广大师生搭建联动平台,进行教学讨论、兴趣爱好交流,甚至适时推出团购优惠活动和开通“跳蚤市场”(二手交易市场),用“亲民”方式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多彩校园生活。

  高校团学思想宣传工作同所有工作一样,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工作理念、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增加创新要素,从而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打造全媒体宣传引领平台,不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形态、结构、内容及传播方式的融合变革,也是高校团委教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积极转变,更是积极响应学校和上级团组织号召实现对广大青年学生更好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的积极探索,我们要在借鉴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在宣传内容、方法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探寻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多媒体融合平台的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 宣传 多媒体 工作 融合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