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精神健康与社会发展论文

精神健康与社会发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9

精神健康与社会发展

  一、健全社会中人的精神健康的状况

  目前,我们都习惯于从个人对社会的适应状况来判断个体的精神健康的程度,当个体能很好的自我调节,社会适应良好时,我们认为这样的个体心里是健康的。与之相反,弗洛姆所阐述的精神健康思想则来自与人类整体的存在状况,以及社会对人的需要所做的调整,他强调社会对人的精神的影响。“精神健康不能定义为个人对其所在的社会作出调整,而相反,它必须定义社会对于人的需求所作出的调整,要看社会是推动了还是阻碍了精神将抗的发展。”

  弗洛姆认为,人不仅要满足动物的存在,即饥渴,睡眠和性等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但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不仅在于这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造就精神的健康与健全,而必须取决于那些仅仅属于人类的需求和情感的满足。他把人的诸多根本需求总结为“交往的需求,超越需求寻根的需求,身份感的需求,方向和贡献的结构需求。”这些需求和情感产生于人类特殊的生存需求。弗洛姆认为,如果人的需求为得到满足会出现精神紊乱;如果得到满足,却通过一种违背人性的方式,那么结果会导致精神不健康。

  精神健康的特点是:友爱与创造力;挣脱了同部族及土地的乱论关系,人的身份感的基础为体验到自己是自己力量的主体和动因;能把握自身之内及之外的现实,即能够发展客观性和理性。我们必须看到,社会是否适应人的需求在促进或阻碍精神健康的发展方面,它起什么作用。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是否,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结构,健康的社会能促进人的如下能力,爱他的同胞,创造性的工作,发展理性与客观性,获得自我感,自我感的基础是自己的创造力量的体验,这些都是在健全社会下个体所呈现的健康精神及能力表现。

  二、病态社会中人的精神健康的状况

  按照弗洛姆的人道主义理论,判断社会是否健全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是否促进了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当社会发展不以人为中心,只是以生产和消费为中心,这样的社会就是不健全的社会,社会始终与人性相冲突,这种情况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愈演愈烈。

  弗洛姆通过“社会性格”来分析现代人的精神状况。在弗洛姆的《健全的社会》一书中,明确指出“社会性格”是在某一文化中,大多数人所共同拥有的性格结构的核心,这与个体性格截然不同。属于同一文化的个体的性格,彼此有别。它的功能是在特定的社会中锻塑以及引导人的能量。目的在于保证社会的持续运行,他认为,19世纪的资本主义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私人资本主义,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资本积累和市场占有,推动了“囤积型性格”的产生,集中表现出剥削取向和囤积取向;千方百计从外界获取,将安全感建立在囤积和节约的基础上。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储备极大丰富,为实现最大程度的追求利润,经济立足于大量消费的基础上。社会性格便以“消费型性格”为主,接受取向和市场取向取代了剥削和囤积取向。人丧失了中心地位,变成一种商品,人的价值由市场,财富,权利等外在因素决定。人成为社会现实目标的工具,整个社会陷入普遍的,更深层次的变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纵向分析,弗洛姆得出的结论就是:现代社会和个人在政治上更加自由,经济上更加繁荣,但精神上却更加呈现出病态。

  三、弗洛姆人本思想的局限性

  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当以生产和消费为中心时必然导致精神层面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已成为现代人本主义的重要话题,从叔本华、尼采到克尔凯戈尔、萨特都对现代人的精神状态进行过揭示。但弗洛姆人本主义没有停留在对人的异化状态的一般性描述上,而是深入揭示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分裂是人的异化的实质,注意到了人的活动威胁到自身生存的严重后果。这种深度是其他现代人本主义流派所未能达到的。而且与其他现代人本主义流派不同,弗洛姆人本主义没有把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理性的猖厥,尽管弗洛姆人本主义也强调非理性因素在影响人的存在问题上的作用,但它没有其它现代人本主义所具有的那种浓厚的非理性主义色彩,理性的毁灭恰恰被弗洛姆人本主义视为人的异化的表现之一,批判的理性的确立则是健全的人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标识。尤为突出的是弗洛姆人本主义在分析人与人、人与世界分裂,力图重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新的和谐的过程中,看到了社会因素对人的重大影响,将爱的培育工作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改革联系在一起。但尽管如此,爱在弗洛姆人本主义中仍然主要是一种心理或伦理的东西,爱的培育是改变人的旧的性格结构,确立正确的人性观的过程,因而是一个心理革命的过程,这再次体现出了弗洛姆人本主义的乌托邦性质。对爱的作用的突出反映出弗洛姆人本主义未能对人的问题真正做出社会的解决,因而弗洛姆人本主义力图重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新的和谐的努力是不成功的。这除了因为弗洛姆人本主义未能从根本上把握出现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分裂的社会历史根源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弗洛姆人本主义也未能把握住造成现代人的处境的深层文化根源,即传统人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得到强化的主体客体对立二分的思维模式。与其他现代人本主义一样,弗洛姆人本主义未能对此有所突破,尽管其重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新的和谐是一次富有意义的尝试。

  四、弗洛姆人本思想的当代意义   弗洛姆认为整个西方工业化世界陷入这场严重危机。与其说是经济的危机,不如说是人的危机。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对社会结构,总体目标及管理方法等进行彻底变革。 弗洛姆剖析了现代人生存和发展道路,认为现代人的自我基本上是社会的自我,由个人在社会中扮演角色组成,我们很容易受到自身以外的力量如情欲利益的决定,就这点而言,我们是不自由的,但是我们对现实认识的越全面,越有助于摆脱束缚,放弃幻想,改造个人与社会,扩大自由领域。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工作的异化,避免总是因为工作而忙忙碌碌,疲惫不堪;可以尽量防止消费的异化,不断寻求新刺激,实际上并不能抵制枯燥无味,殊不知“一种刺激越简单,这一刺激的强度和方式必须更为频繁的加以改变;刺激的活化作用越强,这一作用保持时间越长,就不必要去改变其强度和内容。”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在创造性活动中体验生活,珍惜生命。

  弗洛姆还对健全社会做了这样的一种展望:健全的社会以人为中心,所有的政治经济活动都服从于人的发展;任何个人都是他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他人实现目的的手段;根本的必要品质是按良心行事;能促进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使每个人成为社会生活的积极而负责的参与者,能促进人的团结,使社会成员建立友爱关系等。他不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详尽的措施,还特别强调了社会各个领域的综合改良。他认为,心理问题与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社会及政治结构都密不可分,“毫无疑问,在所有生活领域之中,提出一个整体的发展措施,与只在一个单独的领域,提倡一百个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有效――相比,对人类的发展有更深远和持久的作用。

  弗洛姆认为,以生产和消费为中心的社会是不健全的社会。只有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才会真正实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名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样使人不断前进,从而全面发展人的理性和爱。

精神健康与社会发展

论文搜索
关键字:健康 社会 发展 精神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