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路径研究论文

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路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9

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路径研究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连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任务更加繁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问题是时代发展的强音。近年来,高校共青团组织敏锐的抓住了时代发展问题,积极投身实践,凸显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由于高校共青团组织关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时间并不长,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认识理路、实践探索及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等问题上需要作出有效的探索。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

  2005年4月10日,共青团中央下发《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青发[2005]15号)。文件充分表述了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将大学生就业工作纳入共青团工作范畴。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该法明文规定共青团等社会组织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促进就业工作。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共青团组织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协助地位。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从名字上看,他既是高校组织,也是团组织,既是我国共青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高校共青团组织的特殊定位,其特殊定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既是团属系统的基层组织,全团具有战略基础性地位,团的委员会机关(学校团委)又是高校内设职能部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高等教育部分职能。

  从具体实践来看,与“就业”这个问题比较起来,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实践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应按照“大学生所需、共青团能为”的原则,找准协助的具体工作目标。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反映,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达到的能力水平普遍升高,大学生离校时掌握能力的提高幅度低于工作要求达到水平的升高幅度,大学毕业生的最重要的能力满足程度反而低于其他许多能力,能力的培养没有满足社会需求的优先顺序。从这一客观现实现状分析,能力问题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瓶颈,高校共青团组织不能为大学生提供多少就业岗位,但从高校共青团组织双重属性分析,要坚守高校育人根本职能,从提升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入手,促进大学生就业,是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主要任务的一个选择。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价值引导和能力提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明确指出“把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为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观念和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两大关键因素。大学生的能力集中表现为就业综合素质,简单而言是指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和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职业观、择业观、就业技能以及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意志力等。高校共青团应关注重点,积极实践和探索促进大学就业的有效方法和路径。

  一是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高校共青团组织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思想上的引领,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引领青年大学生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其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第三,加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论的指导,引导大学生科学就业和积极地参与创新创业。

  二是突出高校共青团育人职责,培养大学生就业综合素质。“就业靠竞争,竞争靠实力,实力靠专业和学业”,这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真实写照。专业是关键就业能力,学业是综合就业能力。大学生学业是广义的学习阶段统称,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所进行的以学为主的一些活动,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管理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内容。陆昊曾指出:“高校的根本任务简单来讲就是育人,……目前来看,高校团组织至少可以在帮助青年学生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品德这两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作用,争取较大作为。”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路径拓展是信息化助推社会化

  如今,信息获取和依据信息的决策处理贯穿人类生活的整个过程。青年的一大特点就是流动性强,信息化建设的突出优势是对信息的获取跳出了空间的制约,对青年流动性问题具有得天独厚的弥合功能。高校共青团要发挥优势,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大学生就业促进工作社会化发展拓展空间。

  一是构建内容完善的“基层团组织数据采集系统”。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信息不断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在学生与学校之间通过信息交换,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向社会输送人才的目标。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在团中央的“共青团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建立定制化的信息采集模块,对所在高校青年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并依托该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全校团员的信息收集,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决策。

  二是建设团属专门网站。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一个服务型第三部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要以社会化资源整合为导向,发挥团组织的联络作用和社会动员能力,建立团属专门网站,实行会员制管理,让在校和已毕业学生在团属专门网站上进行信息交流共享,通过专属网站与各类市场主体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的稳固联系与合作关系,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使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服务平台。

  三是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的补充功能。新媒体是一个相对而非绝对的概念,每个技术时代都拥有体现各自时代特色的“新媒体”,目前普遍将新媒体划分为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网路电视三种类型,其中,网络称为以大学生为代表的知识阶层创作和联络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的数字化、交互性、个性化、专业化和即时化的特征,综合表现为信息内容丰富、检索便捷、形式多样、来源隐蔽和价值多重等环境特征。高校共青团要意识到新媒体这一双刃剑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优势,合理规避其负面作用,引领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应用的潮流。

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路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组织 大学生 大学 就业 工作 研究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