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从中秋赏月留垃圾看中国教育和法规的缺失论文

从中秋赏月留垃圾看中国教育和法规的缺失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20

从中秋赏月留垃圾看中国教育和法规的缺失

  “2014年中秋节夜晚,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上万名市民及游客来到海边沙滩赏明月,留下了约50吨垃圾。”这则新闻下面附有多张图片,清洁队员用各种工具清理垃圾,比如用铁锨、筛子、垃圾桶、特大垃圾袋。而且这样的状况在各地海滩多有发生。而且沙滩上到处设有垃圾箱,有工作人员发放垃圾袋,有警示牌提醒不要随意乱丢垃圾。网民们看到这则新闻,立即发微博议论谴责,网络上霎时充满愤怒、感叹之声:“中国人真是垃圾!中国人的素质太低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反思出现这种丑陋现象的根源,反思公民素质低下的根源,我认为是教育和法规的共同缺失。

  一?中国人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舍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记叙说:“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保存着。”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品德和行为的影响十分重要。家庭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孩子的人格长城,影响孩子的品格。使孩子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但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父母没有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意识,很少考虑孩子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中国父母以孩子为中心,父母的理想是孩子能够有一个光明的前程,一份稳定的职业,安逸高薪。衣食无忧。心胸比较自私,狭隘。他们愿意含辛茹苦,只要孩子努力学习,考高分就行。怕孩子完不成学习任务,只要孩子学习功课,其他一切包办代替。忽视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导致孩子懒惰,散漫,自理能力弱,自觉意识差。在家里纵容孩子随意乱扔物品,不叠被子,不做清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饭时只捡自己喜欢的菜吃,吃完饭饭碗一推就离开餐桌。有时候剩半碗饭,饭桌上狼藉一片,父母都习以为常。中国父母大多公德概念淡薄,成年男人在室外随地小便。即使家庭节约用水用电,也是因为想节省水费电费,不是自觉节约能源。带孩子出去旅游,只是为了享受,不懂得引导孩子在热爱自然,欣赏美景的同时,感恩自然,爱护环境。这样,一代承袭一代,身教重于言教。每一代人都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抬头望明月,顺手扔垃圾。”就不足为奇了。

  二?学校德育的缺失

  我们中国的学校这几年高喊素质教育,重视德育,但是都很失败。原因首先在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其次是德育的缺失。在中小学,作为德育课本的是《思想品德》,为了考高分,孩子天天是以背书和背笔记的方式学习这门课。我们的德育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以为只要把道德观念讲给学生,学生就能获得相应的品德。实际上,受教育者从接受道德观念到形成道德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伴随道德思维水平的提高和道德能力的养成,才能保证受教育者道德素质的形成。如果学校重视德育,教师有高度的使命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多放映展示我们国民低素质的行为的视频、短片、图片,给学生们心灵以震撼,让学生对环保责任有高度认识。可以通过活动促教育,学习威廉?林赛保护长城的行动:“除了垃圾,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使学生的道德理论转化为道德行为。形成持久的道德素质。

  三?国家法律法规的缺失

  对于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在古建筑上乱刻乱画等劣行,国家没有具体法规的惩罚,常见苍白无力的“不得”两字。

  四?日本人的环保教育和法规

  当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时,六万人的会场上没有一张废纸。对科特迪瓦的世界杯小组赛中以1:2输给对方。赛后,人们发现日本球迷冒着淅沥沥的小雨,自发地拿塑料袋收拾场地垃圾。这幅图片被传到社交媒体上,中国网友纷纷表示,日本人民的素质令人震惊。这种高素质的国民行为产生于日本的教育和 法规。

  日本人要求孩子从小就不要给他人和社会添麻烦,日本家长和教师经常教育孩子,自己的国家资源稀少,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奋斗,才能使国家得以富强,才能使自己得以生存。因此,每个人都要以国家为重,为国家多做贡献。这样,日本孩子从小就在心中对国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战后短短几十年,日本就从一个瘫痪、封闭、自然资源奇缺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2007年,日本GDP 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如果说这是日本人的综合素质,那么日本人在生活细节,遵守社会公德方面,在处理垃圾方面,更是让我们敬佩。日本的垃圾分类极为细致,首先要分为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大型垃圾几类,每个类别又分为若干项目,项目下面再划分子项目。日本人的垃圾分类意识来自于锲而不舍的国民教育。环保教育法被列为义务教育法成为中小学必须课。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心,教会孩子学会垃圾区分的基本常识。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去垃圾焚烧厂参观,同时开展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创新实验课,让孩子从小有意识地将这些废品垃圾变废为宝,不仅开发了孩子的创新潜能,实践了课堂知识,更让国土狭小、资源紧张的日本的环保事业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补充。在日本如果你不好好实行垃圾分类的话,你会完全受不了人们自发对于乱扔垃圾者的强烈鄙视,这是一种道义上的惩罚,不仅面子全无、特别丢人,甚至会感觉无法在群体中生活,所以这种力量也是养成日本人好习惯的重要法宝。

  自从1970年出台了首部关于垃圾处理的法律,至今日本已制订了4部垃圾处理专门法和一部全面修正法。日本《废弃物处理法》规定,如果日本市民违反规定乱扔垃圾,将会被警察逮捕并处以罚金,公民依据法律有权利监督举报乱扔垃圾者。

  五?新加坡的德育和法规

  新加坡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较高的社会公德水平是全世界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较高的社会公德水平,首先得益于教育。从1967年起,道德教育一直作为必修课在中小学课程中居首要地位。同时通过活动促教育。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如“忠诚周”、“敬老周”、“礼貌周”等,使青少年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三是注重实效、讲求效果。在新加坡,教育的目的明确,过程严谨,一环扣一环,高密度、大容量对公民进行灌输,有些教育甚至是强制式的。

  其次,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较高的社会公德水平,得益于完备、详尽、具体的法律法规。新加坡立法完备,执法严格,促进了国家的巨大发展。新加坡的文明、稳定和良好的社会秩序,都要归功于社会管理的高度法制化。一是立法完备、详尽、具体和界线分明。为了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国会和政府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和禁令,大到政治体制、经济管理、商业往来、全民权利与义务,小到旅店管理、停车规则、钞票保护、公共卫生等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将学校的德育重点转移到发展道德思维和培养道德能力上来。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才能使其具有较高水平的道德素质。

  通过我国与日本和新加坡在教育和法规方面的不足对照,我们应该去借鉴、引进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的经验,加强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使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德治可以引导人们尊重和遵守法律,法律可以维护道德的威慑力量。国家方能长治久安。

从中秋赏月留垃圾看中国教育和法规的缺失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国 教育 法规 缺失 垃圾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