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论文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7-15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社会资本是区别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潜在与社会结构中的一种资源,社会资本能够使贫困者在获取所需资源时,减少成本投入,使其获得某种程度的社会保障,这体现了社会资本的社会支持和保障功能。从政府相关部门正式支持网络看,社会资本能够体现以下几种功能:其一,为脱贫提供经济支持;其二,为脱贫提供社会支持;其三,为脱贫提供政治支持。社会资本对脱离贫困的推动体现在体系之内的支持与保障,因此,对于贫困区域的脱贫,社会资本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西部民族地区贫困成因的社会资本分析

  1.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现状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辅助西部民族地区进行脱贫,积极提供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本,为西部民族贫困地区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并且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鉴于自然、文化地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地区贫困现象任然十分严重,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分析2005~2014这十年间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民生数据资料可知,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现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从国家扶贫攻坚计划资料看,所有贫困县中,西部民族地区占据60%以上,贫困现象的覆盖面积广,并且贫困的程度很深,很大一部分属于特殊贫困;其二,受限于外部诸多原因,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发生率较高,贫困人口所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较大,并且享受国家扶贫政策而脱贫的部分人口一旦受到冲击,返贫状况发生率高;其三,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资本、物质资源分配不均衡等原因导致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分布失衡;其四,除物质贫困之外,诸如医疗、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的贫困现象同样比较严重。

  2.微观层次的成因分析

  微观层次是从贫困者角度分析,以个人为研究对象,微观的社会资本在个人获取收入中起到重要作用,是个人物质、精神收益的保证,因此,从这一角度将,微观社会资本存量关系着个人贫困程度。在西部民族地区,微观社会资本受限于社会和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稳定性,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和活跃性不足,使得该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过于稳定,无法改变贫困现状。在微观层次上讲,西部民族贫困地区贫困恶性循环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的贫困者理念和社会网络过于封闭,主要受限于地理环境所致,偏远地带使得经济和社会发展无法持续,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很少,缺少足够的社会网络,导致社会资本处于封闭状态,影响了贫困者的社会资本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第二,西部民族地区人们认知具有高同质性的特点,这因为他们长期的生活状态导致他们对圈外人表现出极度不信任,进而缺少必要的交流。他们的社交圈子多集中在家庭、家族、地缘等,使得他们的交往半径狭小,认知呈现较高的同质性。这种认知的高度同质性导致社会资本缺乏创新,社会资本单一化,不能提供更多的帮助。第三,贫困者缺少足够的社会资源,较为封闭的社会圈子使得社会资本的获取十分困难,这就造成自身可利用的社会资本有限,弱化了社会资本的支持作用,延续了贫困状态。

  3.中观层次的成因分析

  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是关注社会资本特定网络的结构化,是社会单元组织人力资本以及组群单元促生决定一个社会成员待遇地位的社会差别。从这个层面分析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区域社会资本存量不高。其一,作为小群居单位的社区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结合上面微观因素分析可知,中观的社区资本同样处于缺失状态。西部民族地区社区资本缺失主要表现在信任缺失、社会网络弱化上,非同质的人群在一个社区内生活并未形成同质的社区,不同质的人群各自封闭,对社区资本的贡献不足,导致了社区资本缺乏,给脱贫致富带来困难和挑战。其二,西部民族地区二级组织十分缺失,二级组织通常指带有结构社会资本性质的基层团体组织,能够起到一种社会支持的作用,该地区这样的组织严重缺乏,造成脱贫的支持力度不够。

  4.宏观层次的成因分析

  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宏观层次上,社会资本主要是嵌于整个社会体系中的,甚至更大的文化、规范体系中的方式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资本的宏观层次是国家化的、法律化的又非正式化的制度,比如文化、信仰、价值观、历史传统、行为规范等。首先,;历史文化传统影响该地区社会资本的存量和使用效率,虽然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享受全国同等的政治、法律、民族、宗教等权利,但限于历史区位因素,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较为落后,无法充分享受国家赋予的平等权利。同时传统文化观念较为固守,在西部地区集中表现在圈子主义、熟人信任,这种传统的封闭式观念制约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造成人们思想僵化。其次,政府社会资本缺乏在该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政府效率低下、政府行为不规范等都会造成政府社会资本缺失。另外,受限于宗教、民族与历史遗留,该地区制度性社会资本也严重缺失,影响了反贫困的效果。

  二、社会资本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管理途径

  1.提升贫困者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是两种不同的资本形式,二者相互关联影响,一定程度上,社会资本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另一方面,人力资本促进社会资本的增加,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提高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人力资本可增加社会资本,继而为扶贫、脱贫工作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提升人力资本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从民族观、地域观、生育观、教育观、经济观等方面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保守落后的思想,推动本区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从教育入手,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人力资本的整体素质,进而提升社会资本的保有量。教育投资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入手,增加这两方面的投资力度,为设计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   2.构建贫困者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网络是构成社会关系的纽带,它能够将不同地域、民族、层次的非同质人群或组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社会合力,可极大增大社会资本。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可分为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正式网络主要来自政府和社会正式组织,并且应该是双向模式,而非自上而下的单向模式,应使贫困者从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重新建立互动模式的政府各级部分支持网络,重建全民互动的政府部门外的正式支持网络。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主要是具有紧密关系和一定信任程度的人或团体组成的社会资源。比如建立贫困者的自组织系统,构建贫困者的自组织系统还需要扩大第三部门参与支持网络。

  3.增加贫困群体的社会资本存量

  群体组织是社会资本生产的载体,群体社会资本能够为内部人员提供强大的社会资本支持,使成员变得更强,反过来说,成员的强大也增加了群体社会资本的存量,因此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增加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社会资本存量可以使更多的贫困者享受到社会的支持,进而改变贫困状态。主要做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思想上培育普遍的信任,比如扩大贫困者的社会参与,建立更多的中间组织,加强道德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贫困群体组织化赠权,组织化赠权是提高西部民族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社会资本的一项有效方式。

  4.培育和强化政府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存量的多寡决定该地区的社会活力及治理绩效,丰富的社会资本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进而改变该地区的面貌。首先,通过改善社会资本环境,从根本上未社会资本积累提供基础,比如注重传统文化传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将强贫困地区政府的传媒建设。其次,从制度上加强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的制度建设,比如创新该地区扶贫体制,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调整国家扶贫形式的结构,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反贫困的绩效评价体系。重视法律的强制性,建立扶贫、脱贫的法制体系。完善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贫困者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解决基本生存问题。

  三、结论

  从社会资本角度分析发现,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的贫困成因并非简单的地理、资源等原因,社会资本匮乏是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因此,增加他们的社会资本存量是解决该地区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民族 地区 研究 资本 视角 西部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