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浅探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成因及不利影响论文

浅探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成因及不利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8-02

浅探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成因及不利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因素

  (1)股权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股票种类较为复杂,并且其中部分股票例如法人股等虽然己经经过了股改,但是目前还只能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来进行流转,而并不能在股市上实现自由流通。而A股、B股和H股这类股票虽然可以在股票二级市场上自由流通,它们却都在各自的流通市场上流转,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证券市场,导致我国的同股不同权等问题普遍存在。另外,由于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都是保证国有股权的重要基础,而国家为了保持对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国家控制权,以及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决定国有股暂时不可以上市流通的制度安排,造成了我国股票市场中的流通问题。

  因此,在我国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的条件下,企业的流通股是以股票的市场价格来定价并作为转让的基础,这就使得持有流通股份的股东采取各种措施来推动股票市价的上升;而持有非流通股的利益相关者的财富则主要是根据每股的净资产价值来计算的,并且也是以这一价值作为转让的基础。由于持有非流通股的股东并不能借助于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推动股价的上涨而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他们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促进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价值不断提升,而由于这类股东在我国上市公司目前还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导致具有实际决策权的这些非流通股股东就难以将上市公司的发展重点定位于提升公司的业绩或者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上,而是更希望争取获得配股和增发新股的资格,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2)资本市场监管的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对于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审批主要采取的依据是上市公司在以往的经营业绩,而并不会对配股获取的资金的使用方向进行审核,这就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在获取了配股资金后,在使用方面一般存在随意性的问题,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就具有了自由使用资金的优势。而如果利用长期负债方式来募集资金,那么无论采取向银行借款或发行企业债券的形式来筹资,上市公司都要给出筹资用于的新项目的预期收益率来作为获取筹资资格的必要条件,而且相关部门对这种投资项目会进行较为严格的审查,并且对于这类方式筹集到的资金投向有着较强的刚性约束。因此,对比融资方式的管理不同,上市公司当然更愿意使用股权融资方式来完成新的融资。

  (二)外部环境因素

  (1)融资绝对成本因素

  融资成本作为上市公司构建自己的融资方式时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融资结构。根据资料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如果采取增发融资的方式来融资,所要花费的成本率(平均为0.81%)要远远低于采取债券融资这一融资方式的成本率(2008年我国银行的1年期贷款利率是7.29%),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上市公司采取股权融资方式的直接融资成本是相对较低的。同时,对于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司的融资成本是与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红利发放比率成正比、而与公司的市盈率成反比的。由于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没有被要求制定和实施一个相对稳定的可以持续分配股息的分配政策,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息发放的随意性非常大,甚至于很多的上市公司存在长期不分红的现象,将当年的盈利全部分配给股东的现象更是几乎不存在。由于这种现实情况的存在,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后,本应支付的股息却可以在很低的水平上完成,从而使得上市公司采取股权融资方式获取资金的成本相对更少。

  (2)股权融资成本约束力因素

  我国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倾向于从股票差价中获取收益而忽视应有的股权现金回报,使得我国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融资时不需要面对太多成本,因此,公司管理者在使用股权融资资金时缺乏有效约束,促使企业管理者偏好于股权融资。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不具备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中因为股权资本成本形成的硬约束条件,因此,可以在上市公司股东权益不断被稀释的情况下缺少节制地实施增资扩股活动。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我国很多企业只需要争取上市资格并成功上市后,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实施股权融资。一般来说,现阶段的我国上市公司即使经营业绩出现大面积的滑坡,乃至造成巨额亏损,也很难进入破产流程,因此,市场调控机制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这种欠缺,使得管理层不会因为公司的业绩不好而影响他们在公司的控制地位。相对来看,如果上市公司采取债权融资方式,由于明确存在的债权资本会起到一定的成本硬约束作用,因此会对企业管理者产生十分直接的控制权威胁。因此,从成本约束来看,股权融资应有的约束力缺失,促使我国上市公司有着机会主义倾向,更愿意采取股权融资方式。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不利影响分析

  (一)对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的负面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来的股权融资偏好,会对上市公司自身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首先,因为过度股权融资造成大量的廉价权益资本流入公司,造成上市公司的投资随意性增加,使得企业资本的使用水平降低,影响了公司的发展竞争力。其次,股权融资还会因为投资方向不确定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方向,不利于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构建;再者,上市公司具有的股权融资偏好会造成企业财务杠杆的作用下降,影响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进程。这是因为考虑到公司治理结构是以公司法人财产的委托一代理制度为基础,通过对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经营者(董事会和经理)以及公司员工之间的责、权、利的明确、规范和协调的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来促使公司发展效率不断提升。而这种制度安排的有效性要以公司的财务职能的发挥作为基点,而目前的股权融资偏好造成了上市公司的财务职能作用被削弱,无疑不利于公司的价值创造效率的提升。   (二)对长期投资积极性的打击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中国的股票市场初期发展过程界定为一种较为典型的卖方市场。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前一段时期,股票这种商品对于广大的投资者来说,是一种供不应求的商品,因此,产生了对股票的强烈的需求愿望,而这也就造成了对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偏好的拉动作用,从而在短期内为广大的社会投资者提供了获取投机收益的机会。不过上市公司的这种融资偏好并不能够满足上市公司的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公司治理要求,而且股权融资偏好造成的上市公司用资本的行为会造成公司的资本使用效率被不断降低,进而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场盈利水平不断下降,也就导致上市公司股本的保值和增值功能,影响到了社会投资者能够从投资上市公司中所获取的回报的降低,因此,对于社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

  (三)对股票市场发展的不利影响

  上市公司具有的过度股权偏好首先会造成我国的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减弱甚至丧失。作为资本市场之一的股票市场,核心功能之一就在于可以提供我国的资本资源的配置效率,即利用市场机制中的价格机制,将有限的社会资本集中用于资本需求最为迫切,而且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的社会领域的生产中。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造成了一些获取了大量股本融资的公司实际上出现了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的问题,因此,严重破坏了我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以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出现的将股权融资获取的大量资金用于委托理财业务的企业资金过剩现象为例,就已经直接说明我国的通过股票市场实现的资本资源的配置是低效率的。而在股权融资过程中,遵循利益均沾性原则,还存在上市公司联手炒作自己公司股票的违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不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浅探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成因及不利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上市 公司 成因 影响 融资 浅探
最新公司研究论文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抖音短视频的IP经济模式
华为手机供应链整合能力研究
小米社群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海尔智家为例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
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关系
论强化集团内各级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财务分析
热门公司研究论文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的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重组研究
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的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面面观》
出资欺诈的诉讼途径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浅析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