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地理地质论文 >>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的水文调查分析论文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的水文调查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8-15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的水文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U46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现如今的经济建设以及社会事业中,大部分与水资源有关系的工程都与水文的工作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地质调查中的水文调查分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目前我国城市地质调查中水文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地下水资源调查。进行区域地下水成因、演化及咸淡水运移概念模型研究,包括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赋存条件、地下水动态特征与化学场演变等的调查,确定地下水资源储存量、圈定淡水水源地,以便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二)含水层脆弱性评价

  本评价是对含水层进行保护的主要手段,目的是了解土地利用活动和地下水污染的关系,识别地下水易于污染的高风险区,据此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管理模型。

  (三)矿泉水资源调查。

  了解区内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分布、成因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四)地热资源调查

  在区内具有地热异常的地区,开展地热资源勘查,了解地热资源的规模、分布范围、储存状况以及与形成有关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并进行开发利用评价。

  二、目前我国城市水文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水文组织机构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完善。长期以来,我国水文组织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一是站队点多面广、高度分散,人员驻站守点、精测精算,造成投资大、效益低。二是随着水文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基层工作重点已由过去的水文观测向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转变,而分散在各站点的工作人员无法集中调配使用,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三是基层职工长期驻守偏僻之地,生活艰苦,就医和子女上学难,不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四是管理体制不完善。

  (二)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一是有部份的站网不达标,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条件差,需要更新改造;城市防洪排涝、湖泊防汛、山洪灾害、旱情、地下水和水生态等站网建设刚刚起步,新建任务繁重。二是随着水文站网大幅度增加和水文组织形式的改革,水文机动巡测基地建设任务十分迫切,很多地方也还没有建立水文基地;县级水文基地建设才刚起步。三是水文技术装备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水环境监测中心、水文数据中心和水文应急监测等方面的设备缺乏,应急回应能力和监测分析能力不足,迫切需要补充完善;水文报汛通信、水文计算机网络、水文数据库和水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还处于初级水平,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和提高。

   (三)水文科技服务水平不高。当前,公众对水文公益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部份地区水文工作存在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新技术应用不够、服务对象和产品单一的问题,公众需求开发工作薄弱。特别是人才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制约了水文科技创新和发展。

   (四)水文站网布局与功能有待完善。水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水利、农业、交通、国土资源、城镇规划建设、环保、旅游、国防等领域和行业需要水文提供专业技术服务。而现有水文站网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明显不足,布局与功能亟待改善。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和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站网不足;旱情、水生态和地下水监测站网不足。水文站网布局的滞后,影响和制约了水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三、我国城市水文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新要求。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用水效率等指标体系,迫切需要加强水资源利用的水权管理、供水水源地和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管理、生产生活用水的定额管理、以水资源配置和节约用水为重点的用水效率管理。在水文站网布局和能力建设上,需要统筹水量与水质、地表与地下、洪涝与干旱、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建立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提高、水功能区管理、水源地保护相适应的监测和服务体系,为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二)应对气候变化和涉水突发公共事件的新要求。

  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事件是检验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行政执行力的重要内容。当今全球气候变暖,水文循环和水文规律发生显著变化,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明显增强,局部地区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事件呈突发、多发、并发趋势。同时,涉水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河流湖泊众多,水生态、水环境状况复杂,迫切需要加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评估和定量分析,加强气候变化对极端水文事件和水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加强突发性水事件的应急监测,加强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技术支撑。

  (三)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新要求。

  目前,水污染比较严重,水土流失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在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过程中,迫切需要拓展水土流失和水体质量的监测站网,建立健全实时信息监测网络,及时反映水土流失和水质的动态变化过程;加强河湖雨洪资源、点面污染源、河流泥沙、岸线植被、水生物等方面的动态监测,加强降水、泥沙演变规律和河道纳污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为河湖截污治理、江湖连通、水土整治、生态调水等措施的实施和监督管理提供支撑。

  (四)防汛抗旱减灾的新要求。

  近年来,极端水旱灾害事件呈现出强度和频率加快并且其危害同时加深的趋势;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单位国土面积聚集的财富不断扩大,促使我国的防水抗旱的减灾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相关抗灾单位加强对于雨情以及水情等的监测和预报,不断提高水文信息测报的时效性以及精准性,并且提供相对完整的预测预报预警信息。

  四、加快发展我国城市水文事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水文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平。整合水文信息资源,构建完善的大水文信息网络,建立水文信息的标准化传输处理系统,完善水文数据库系统,建设水文数据中心。开发洪水预报、旱情预报、水资源预测预报和水质预报预警等系统,逐步建成集存贮、查询、发布、分析、应用于一体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强化其智能化、可视化建设,全面提高水文现代化水平,尽可能满足公众对水文产品的需求。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监测能力。进一步充实、调整和优化水文站网功能,在提升现有水文站网功能的同时,暴雨洪水监测站网应从大江大河延伸到洪水易发区的中小河流;以土壤墒情站为重点的旱情监测站网应覆盖各县市;地下水监测站网应有效监控超采区和供水水源地的动态变化;水质监测站网应覆盖全市重要水功能区、城镇饮水水源地、大型入河排污口和市、县界河;水生态监测站网应覆盖武汉周边的核心敏感水域。以水文自动监测、机动巡测和应急监测的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水文信息采集系统、传输网络、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的设施建设;加强暴雨洪水、山洪、干旱和水污染等灾害信息的应急监测设施建设;加强无水文机构地区市级水文基地的建设,基本完成现有水文站、水环境监测中心和市级水文基地的达标建设。

   (三)理顺水文管理体制,强化行业管理。要着力加强市县政府对水文工作的领导,推进市双重管理,未设立水文机构的市应尽快设立;加快推进县级水文机构建设,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切实承担和履行相关职责。

   (四)创立创新水文工作投入的机制,并且提高其服务的保障能力。目前,随着我国水文站网数量以及水文机构数量和设施设备数量的增加,运行维护费将不断增多,作为公益性质的水文事业,需要各级财政落实运行维护经费。要大力争取国家项目投入,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要积极探索双重计划财政管理体制,争取基层政府对水文工作的投入;积极探索政府批准、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等融资形式,多渠道筹集水文建设资金。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水文调查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城市水资源的建设以及供给。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于其工作的研究,促进水文工作的发展,提升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的水文调查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调查 地质 工作 城市
最新地理地质论文
浅析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
浅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基层地质勘探工作管理对策研究
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执行率管理的思路与路径探
绿色地质勘查综合技术应用分析
叶尔羌河流域下游土壤的盐渍化特征分析
宿迁耕地质量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软弱围岩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热门地理地质论文
人文地理学
论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浅淡煤炭分布“北多南少”的成因
漫谈地理人种
南北半球十不同
奇异的贝加尔湖
漫话“中国龙”
美国的地理位置与“亚洲牌”
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
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