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高尔夫管理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高校高尔夫管理课程体系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8-16

高校高尔夫管理课程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299-03

  一、研究背景

  课程体系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体系特指课程结构,是各类课程之间的组织和配合。狭义的课程体系是指所设全部课程互相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是教学计划的核心[1];广义的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系统。

  随着中国高尔夫运动产业化的发展,高质量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高尔夫本科教育的发展在中国已初具规模,但国内一些院校高尔夫专业课程门类严重不足,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学生真正想学的、要学的、知识性和应用性并举的、于今后工作必不可缺的课程门类不多,用人单位也感到他们的知识不专、不精、不纯[2],从高校的课程设置看,现阶段的高尔夫专业课程满足的是高尔夫球会基层专业人员,对高尔夫运作的课程还停留在较底的层次上面,并没更进一步深入。课程设置与球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设计深度不够,含金量太少,培养目标不明确,有相当一部分课程在高尔夫球场并不适用,许多理论课程的设置与球场运作管理的联系不大[3]。

  二、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

  (一)国内高校高尔夫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工商管理(高尔夫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是中国唯一所专门性高尔夫学院,该校工商管理(高尔夫管理方向)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从事高尔夫运动管理和高尔夫产业相关领域所必备的管理、经济、体育、草业科学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高尔夫球会各类岗位管理、组织各类高尔夫球赛事活动,以及从事高尔夫产品开发和营销所具备的的专业能力和基本技能;成为思想品德好、社会责任感强、职业道德优良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优良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其课程结构主要包括综合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综合选修课三个部分,该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须取得156学分方可毕业,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其中综合必修课47个学分,专业必修课54个学分,综合选修课36个学分,课程类学分一共为137个,实践类学分为19:在综合选修课中,理工科类课程至少为6学分,本专业选修课至少为18学分,总共不低于36学分;在专业实践环节中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实习、假期见闻(含假期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共19学分。

  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社会体育(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熟练掌握高尔夫球运动技术和高尔夫行业及相关酒店业、旅游业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能担任教练员、职业球童、球会管理、高尔夫大赛管理,又能胜任高尔夫球场设计与建造、草坪建植与护养,以及高尔夫市场营销与策划等工作的专家。规定学分为171,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其课程结构包括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类型。

  3.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高尔夫草坪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北京林大利用该校草业科学是博士点学科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草坪管理专业与先进教学设备的两校特长于2003年开始进行草坪管理专业的联合办学,为中国培养优秀的草坪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中国对该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其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高尔夫球场、运动场等部门草坪生产与贸易、教学与科研、草坪建植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本专业学制四年,学习时间一般为五年,分为三个阶段:英语预科阶段,时间为一年;基础课程阶段,共60学分,时间为两年;专业课程阶段,共60学分,时间为二年。该专业课程结构主要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四部分组成,其中基础课程科目数量为11,所占整个课程数量的百分比为14%,学分为41;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科目数量都为14,所占整个课程数量的百分比为18%,学分要求分别为35和16;而选修课程科目数量和比例相当大,分别为38%和50%,学分为29。

  (二)本科院校高尔夫专业培养方向

  中国逐渐开办了高尔夫专业的院校,以体育类目录设置的院校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运动训练和休闲体育系下设的高尔夫专业;以管理类目录设置的有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高尔夫经营管理专业;以农林类目录设置的有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都相继把高尔夫球场草坪建造与维护纳入了其专业课程。下面是中国高尔夫本科院校专业学科的归属状况。

  综上,总结出国内高尔夫专业的归属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第一,通过文化教育大类的体育类,将其附设在运动训练、体育服务与管理、社会体育等专业;第二,通过旅游大类的旅游管理,将其附设在旅游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第三,通过财经大类的工商管理类,将其附设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第四,通过农林牧渔大类的草业科学类,将其附设在草业科学专业。

  三、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创新构想

  (一)培养目标的新思路

  新的课程体系的创建主要包含目标要素、内容要素和过程要素三大部分。高尔夫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中高级高尔夫专门人才的基本依据,那么,我们在调整中国高尔夫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之前,首先要确定高尔夫学科的归属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中国普通高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已经不太适应社会职业的需求,鉴于高尔夫运动的特殊性和中国未来高尔夫行业发展态势,高尔夫应该单独成为一个新学科专业,而不是某个学科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按照中国目前高尔夫专业(方向)的主要学科归属,即管理学、教育学和农学三大类的基础上,在其二级学科中分别设立高尔夫管理、高尔夫运动与管理和高尔夫草坪管理三个专业。目前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的学术研究、俱乐部管理、协会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资源规划与开发等各类企事业及行政管理部门培养通才。但是,由于学生在学期间的学时是一定的,因此,这种培养目标造成的结果如前文分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各院校希望的“厚基础、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是“厚基础、多能不专”的所谓“通才”,并不能切实满足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是综合考虑行业人才需要的结果。从中国目前的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人才的需要主要集中在高尔夫教育与科研人才、高尔夫企业实践与管理人才两大类,而后者的需求量又明显大于前者。而对于高尔夫企业而言,无论哪一个具体的职位所需要的人才都不是“通才”而是具备一定知识广度的“专才”。因此,中国高尔夫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应该调整为:为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发展中的各类岗位培养具备较好知识广度的中高级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结构的创新设想

  在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调整的同时,课程的设置结构也应相应做出调整。因此,根据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内容要素的构建模式和设计理论,其调整的内容应主要包括课程比例、课程时序和课程结构的调整。其中,课程比例的调整又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减少基础课学时,增加专业课特别是专业方向课学时,同时,设定专业选修课课程相关性系数,引导学生选修特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提高课程体系的专业深度,保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二是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课学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方向技能水平,满足学生就业后的职业需要,同时,利用实践课引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增设个人职业发展类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并以此激发学生在学期间的学习兴趣与意愿。课程时序的调整主要在于理论课、实践课和社会实践的设置时序。从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来看,鉴于中国大学生普遍不具备个体经验,课程设置的时序应为:实践课―专业基础理论课―社会实践―专业战略理论课。这样才能使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个体先前经验相适切,符合学习的经验。课程结构调整方面,主要把原来的“三层楼”阶梯模式调整为“四模块”平台模式,即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调整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

  四、优化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对策及主要原则

  (一)遵循系统性与适应性

  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优化。其一,影响课程体系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受到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教育观念、国家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在优化课程体系过程中只有系统考虑校内外因素对课程体系优化的影响,才可能不致于顾此失彼;其二,课程体系优化不仅涉及到系统中某一类课程要素本身的优化,还需要处理好课程门类间的关系及课程系统与学校内部其他系统和社会大系统的关系。课程体系的优化既要保证学生能扎实学好起长效作用的基础知识,正确处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技能培养的关系,又要注重学校教育的理论性、系统性、长效性,加强课程体系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各门类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及相互间的关联性,提高整体效益。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要贯彻系统性原则应把握好三个层次的协调,一是课程内部各章节内容间的协调,二是课程与课程间的协调,包括课程安排的顺序,学时分配及内容选择,三是课程体系综合功能的协调,充分考虑各类影响因子的作用。只有确保了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高等学校应着眼社会发展、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对人才市场的预测与研究,全面了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人的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指导,以实现本科教育培养基础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紧跟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学科知识的纵横网络关系,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的综合性与时代性,增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学科之间的衔接性与各学科知识、技能、过程的渗透性,既重知识逻辑结构又重知识发展的历史过程,既重知识纵向更新又重知识之间的融合和应用,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使学生形成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思想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强调可行性与个性化

  所谓“可行性原则”是指,课程体系能满足其特定的教育制度的要求及资源的程度。这主要指:一是该课程及教学方法是否适于学生的能力和已有经验。二是适应课程体系中各门具体课程内容不同的特点以及各学生个体有所区别的实际情况,应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三是所提供的课程应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以及自我完善自我学习的需要,并应含有迄今为止的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特定的课程应能够及时修订。由于中国课程体系的逻辑严密关联性强,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理论掌握的比较系统,未来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学习比较容易实现。但是,由于在学生毕业后在行业企业普遍面临实习期,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高,而对理论知识要求低,课程缺乏实践训练的问题暴露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中,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并且,多数课程过于关注经典理论,知识更新不及时。四是现任教师能否实施该课程。本科课程体系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符合学校办学实际,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二是反映专业发展特点与优势;三是突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社会机构,由于各自的性质与培养任务不同,既不可能所有学校、所有专业都按一个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按相同的模式来组合人文、自然及社会课程,也不可能一所学校满足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只能从各自不同的经历、传统、现实、优势与特色出发,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学生发展的现实,利用所处的地域及行业关系进行最佳选择,确定不同的培养规格要求,从而构建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突出高尔夫专业特色

  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结合现代高尔夫运动特点和产业发展趋势及高尔夫专业的特性,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理论与实践配套进行的学习方式,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及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在高尔夫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其应用性和针对性,高尔夫行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是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解决高尔夫行业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精通各类高尔夫设施运作以及了解高尔夫产业的运作,懂得如何管理、营运,并产生经济效益,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专业人才,所以高尔夫专业课程应该针对高尔夫行业的实际需求选择课程内容,以突出高尔夫专业的学科特点。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分析,结合中国目前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优化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改变中国目前主要是培养高尔夫俱乐部管理专业人才的这种单一的专业培养目标,应该调整为高尔夫俱乐部管理、高尔夫运动管理和高尔夫草坪管理三个方向的培养目标,以满足现在中国高尔夫运动产业迅速发展中急需的各岗位中高级专业人才。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结构,把原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层楼”阶梯模式变为更加科学、系统的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模块的“四模块”平台模式。

高校高尔夫管理课程体系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尔夫 管理 体系 研究 课程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