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论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论文

论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8-30

论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范围的科技和生产发展使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国内企业之间乃至国内和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消费者要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企业员工要求参与组织管理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并保持持续的发展,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关键因素。企业唯有不断提高其产品质量、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改善产品设计以及降低成本等,即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才能满足顾客不断提高的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我国企业乃至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在其出版的经典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首次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概念。他认为,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即“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为了取得经济效益,必须充分满足顾客的要求,企业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费根堡姆认为,企业应该树立“大质量概念”,即要认识到现代经济中质量的广泛性,不仅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不仅要管理生产制造过程,而且要管理采购、设计直至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要把战略、质量、价格、成本、生产率、服务和人力资源、能源和环境学一起进行考虑。可见,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可知,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做到四点:第一,全面性。全面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即在市场调研、产品的选型、研究试验、设计、原料采购、制造、检验、储运、销售、安装、使用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同时,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科学的管理方法、数理统计的方法、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统计方法、成本控制等。第二,全员性。强调质量管理工作不局限于质量管理部门,要求企业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质量与人有关、人人有责,必须全员参与质量活动。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办公职员或是一线工人,都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并对产品质量各负其责。即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让每一名员工都关心产品质量。第三,服务性。企业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为消费者服务的。第四,科学性。质量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三、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

  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从企业的方方面面落实全面质量管理。顾客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企业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提高和保证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和归宿,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内部的质量要求标准,将企业自身的工作进行标准化;要提高质量意识,重视全员教育,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影响成败,只有当全体员工都充分认识到提高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时,全面质量管理才有坚实可靠的基础;将质量改进与企业经济效益拄钩,用经济效益驱动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只有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才能建立起正常的生产运营秩序,以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使每位员工都能以厂为家,把企业的利益同个人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1、标准化工作

  所谓标准,是指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是为了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合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做事方法和管理的具体标准。标准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是质量管理的前提。标准化工作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深化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最终达到国际标准,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将企业做大做强。

  2、以顾客为中心

  顾客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企业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如果顾客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意,会将他们的消费感受传播给其他的顾客,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不断地注入新的动力。因此,企业产品的质量定位一定要符合顾客的需求,企业要把顾客需求的识别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详细把握顾客对产品的规格、价格、性能等的具体要求,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始终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3、自上而下提高质量意识,重视全员教育

  质量是全企业、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涉及企业各个部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与企业每个员工息息相关,是全员性的管理。只有企业步调一致,各部门通力配合,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才能把此项管理落到实处。这就要求企业从上到下在思想上得到统一。首先企业管理者的质量意识与态度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意识与态度,具有一定的表率以及无声命令的作用。因此,管理者要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动员员工重视质量意识的提高,从而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即企业首先要从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质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持续不断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的深入实施,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另外,一个企业只有管理者有质量意识还远远不够,企业各项工作的完成需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还要重视各部门员工的质量意识。这就要求企业针对员工持之以恒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培训,提高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从而逐步使全体员工都关心企业产品的质量,人人参与到企业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中去,逐步实现人人都能够自觉、自查、自严,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只有企业自上而下的质量意识都得到提高,才有可能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4、用经济效益驱动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已由原来更多关注产品价格问题转为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质量问题。质量好的产品有利于销售量的增加,从而使企业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全面质量管理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一致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冗余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企业的决策者们会主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对质量改进人员进行奖励,反之则进行惩罚,这样就会调动员工积极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热情,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深化。

  5、完善企业质量责任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的这一特征要求企业建立质量责任体系要分层次,从企业的总经理、部门负责人,到车间负责人,再到班组长及生产职工,要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层层把好质量关。把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组织协调起来,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都应明确规定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范围,建立一个高效的质量责任体系,制定了一套权责明确、责任到人、全程监督、狠抓落实、综合考核的质量责任制,时刻保证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可控、可查。因此,只有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才能建立起正常的生产运营秩序,以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

  6、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所谓企业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有关质量问题的价值取向、规范、思想方式等形态的总和。良好的质量文化一旦形成,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但质量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努力自觉形成。因此,领导应有长期的思想准备,身体力行,积极倡导质量文化建设,从思想、行动、制度、措施、员工精神面貌、产品质量上落实到位。通过质量管理责任体系的实施过程,不断地强化企业质量文化的培育。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使每位员工都能以厂为家,把企业的利益同个人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论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 质量 管理 提升 竞争力 竞争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