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基于影子银行的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失真问题探讨论文

基于影子银行的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失真问题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9-01

基于影子银行的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失真问题探讨

  影子银行没有被统计在货币供应量中,从而游离在监管之外。影子银行在我国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王曼怡、等(2014)指出,影子银行有利于实现我国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金融体系活力,盘活金融体系的存量资源,但其与生俱来的风险却影响着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另外,由于影子银行与正规金融双重结构的存在,导致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难以反映市场上真实的货币供应量,严重冲击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王增武(2010)指出,中国影子银行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异,但它的产生模糊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窗口指导口径,放大了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M2统计的是虚拟经济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之和,实体经济中货币供求处于均衡状态,其资金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一部分来自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如果资金在虚拟经济中空转,并未进入实体经济,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只会导致M2虚增,而且市场融资环境恶劣,实体经济难以从金融部门获得融资,这就可以解释我国M2/GDP2010年达到1.8,但CPI只有3.3%。另外,由于影子银行的存在,放大了社会货币供应量,但是又提高社会融资成本,引发了中小企业融资贵的问题。我国影子银行是由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信贷政策催生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银行有过多的信贷资金,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资质比较差,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而且受到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75%的限制,银行为增加收益、转嫁风险和规避监管,将表内资产表外化,通过设计理财产品、银信合作、银保合作、银基合作、银证合作、银担合作,将风险转嫁给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等,而且获得比普通贷款更高的报酬,这种制度设计大大增加了社会融资成本。因此,可以解释为什么社会流动性这么充足,但是中小企业融资这么困难,社会上出现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金融结构性扭曲的怪状。

  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现状及影子银行概念

  从1994年我国统计和公布货币供应量伊始,我国先后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完成了3次修订,我国目前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的依据是2011年修订后的准则,首先依据流动性对各个货币资产划分层次,其次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合并成为货币概览,统计出M0和M1,最后通过分析合并货币概览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形成银行概览,计算出M2。计算公式为: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委托存款+信托存款+保证金存款+保险基金存款+保证金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赵彦云等,2012)。

  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2007年在美联储年度研讨会上提出。经过学者们不断研究,2010年美国金融稳定局(FSB)结合金融调查委员会(FCIC)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将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由非正规金融实体及其活动所组成的一个信用中介系统(system of credit intermediation);第二个层面是指具有系统性风险隐患和监管套利隐患的非正规金融实体及其活动;第三个层面发挥商业银行三大核心职能(期限匹配、流动性转换以及杠杆交易)的非正规金融实体,如金融担保机构、债券与抵押贷款保险商以及信用评级机构。对我国影子银行最为全面定义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巴曙松(2013)将影子银行按统计口径划分为四个层次:最窄口径,影子银行仅包括银行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两类;较窄口径包括最窄口径、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较宽口径包括较窄口径、银行同业业务、委托贷款等表外业务、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最宽口径包括较宽口径和民间借贷。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借鉴国际上的有关定义,结合我国实际,将影子银行概括为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由具有流动性和信用转换功能、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监管套利可能的机构和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本文为研究方便将其划分为三类:传统金融机构内部的影子银行业务,如: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业务,如:信托公司的金融信托、投资公司的信托投资基金;非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业务,如:P2P、民间借贷等。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影响机理

  (一)货币金融统计的对象不包含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业务

  我国货币金融统计涉及的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信用社、三家政策性银行,并且通过分析合并他们的资产负债表统计出货币供应量,因此,只包含了存款类金融机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并未纳入到货币供应量统计中。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典当行、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P2P、众筹等。从目前货币金融统计状况来看,这类公司虽然有财务制度,但是他们根本没有金融牌照,因此,没有被纳入金融统计之列。以担保公司为例,担保公司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有两类,一类是由地方政府注资成立的担保公司,这类担保公司是与银行合作,给银行的一些贷款项目提供担保;另一类是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这类公司的资金来源是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这部分资金运作就脱离了传统的银行系统,从而游离在银行体系之外。第一类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信贷业务被统计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纳入到货币供应量统计中;而第二类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信贷业务,游离在银行体系之外,并没有被统计在货币供应量中。对于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的业务与第二类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的业务相同,只是二者的资质不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没有获得金融办颁发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其操作过程极其隐蔽,财务制度也不健全,因此,也无法统计在货币供应量中。小额贷款公司是用公司自有资金和在银行获得的部分信贷资金向市场上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并从中收取利息,与担保公司不同的是其从事的是无抵押贷款,贷款效率高,但同样绕开了银行贷款系统,向市场上释放了流动性,并未统计在货币供应量中。典当行作为最古老的民间金融形式,目前从事新三件(房屋、车辆、有价证券)的抵质押贷款,向市场上释放流动性,但并未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之列。最值得一提的是投资公司这种金融机构,虽然投资公司是由担保公司演化而来的,是民间借贷走向台面的产物,但是其从事的是资金池业务,不再像担保公司那样只是替借贷双方提供第三方担保,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运营模式。其运营模式是一方面以高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的6-7倍从市场上获得闲散资金,然后再将资金以年利率48%贷给用资方,从而赚利差。其一方面分流了银行存款,另一方面又向市场上提供了流动性,但其操作很多都不合法,更加不可能被统计在货币供应量中。   (二)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不包含其隐含的影子银行业务

  货币金融统计是通过对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而计算货币供应量的,但是,存款类金融机构隐含的影子银行业务在会计处理上并未记录在表内,因此,这部分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被遗漏在货币供应量统计之外。存款类金融机构中隐含的影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两类代表性的业务:银信合作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由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有存贷比的限制和资本充足率的硬性要求,为了增加银行资产的收益性并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通过将表内资产表外化来规避监管,从而增加银行资本的收益率。主要方式是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通过信托计划来发放贷款(即银信合作)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银信合作业务是银行将表内业务向表外转移的一种方式,是银行的表外业务,不被统计在资产负债表中,因而在货币供应量统计中没有被统计,截至2013年末银信合作余额达到4.6万亿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自2004年推出以来就逐渐变成商业银行有效规避监管的另一种影子银行业务,它是以理财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发放委托贷款,不仅可以规避监管,而且可以减少因与信托公司合作而产生的交易成本。截止2013年末达到28.8万亿。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包括保本型理财产品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保本型理财产品是表内业务,被统计在资产负债表中“委托贷款”账户下从而体现在M2中(梁珊珊等,2012)。然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是表外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中统计,更未在M2中体现。综上所述,银行虽然财务制度健全,但是通过有效的规避监管从而游离于我国货币金融统计办法之外而没有将其纳入到统计范围内,导致货币供应量统计失真。彭兴韵、包敏丹(2005)指出一种金融工具的货币性越强,即充当支付手段和交易媒介功能可能性越大,越应该记录在货币供应量中,不论其是表内业务还是表外业务。

  (三)非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业务没有也很难被统计在货币供应量中

  非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业务类型包括:地下金融、民间借贷等。这类影子银行业务采取的形式有三种:一对一式的民间借贷,主要表现为亲人、朋友之间的借贷关系;多对一式的民间借贷,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从民间进行非法融资;一对多式民间借贷,主要表现为专门以放高利贷谋生的人群。非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业务属于我国金融业监管的真空地带,其从事的金融活动是地下操作,甚至是违法活动,只有暗访才能得到部分的数据,统计成本很大,因此无法统计在货币供应量中。另外,这种影子银行业务虽然向市场上提供了流动性,发挥了商业银行核心职能,解决了社会上一部分融资需求,但是在任何社会都无法消除这种活动,也无法统计其具体规模,使得M2无法反映真实的货币供求关系。然而因其不会对整个货币市场产生太大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也没有必要统计在货币供应量中。

  影子银行业务未被统计在货币供应量中引发的问题

  (一)金融结构性扭曲现象

  所谓“金融结构扭曲”是指银行系统流动性总量看似足够,但支撑实业融资的资本越来越少,而货币投机的资金急速膨胀。有媒体近日曾对10家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资金、没贷款额度”已经变成银行的普遍现象,即银行资产端的超额储备资金很多,但负债端真正可以支撑贷款的一般性存款极少,而且还在流失。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状况而产生的,是由我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信贷政策产生的“怪胎”,是金融抑制、金融资源错配导致的产物,它与正规金融相伴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它的内生属性与中小经济融资需求相适应优势决定了它是正规金融的补充。从经济杠杆指标M2/GDP来看,2010年已经超过1.8,至2013年该指标已经达到1.9,说明我国市场上流动性很充足,但是,近几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很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一年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企业6万余家。因此,与M2所反映的市场上流动性充足的现状出现了矛盾。我国金融市场上出现了金融结构性扭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资金错配、空转。在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指标M2包括实体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和虚拟经济中的M2,从2007年-2013年虚拟经济中货币供应量来看,平均占到货币供应量30%,在虚拟经济中空转,并没有流到实体经济中;二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惜贷。主要原因有三方面:首先是国家经济体制因素。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银行信贷资源向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聚集,民营经济很少能够得到银行信贷资源;其次是中小企业自身禀赋差。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体制不健全,这就导致中小企业违约风险比较大,商业银行是趋利避害的企业,经营原则就是在确保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达到收益最大化,因此,对中小企业贷款比较谨慎;再次是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监管因素。中央银行、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经营进行监管,根据新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满足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1.5%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0.5%的监管要求,而且贷款规模不能超过存款规模75%的存贷比限制,这就使得商业银行为了增加收益和规避风险,而采取表内资产表外化,通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通过过桥业务投向银信合作等理财产品,从而在满足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监管限制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银行资产收益率。

  (二)我国货币之谜

  麦金农(1993)将我国货币增长率超过通货膨胀率与实际GDP增长率之和,货币供应量长期高于经济总规模,但较长时间内并没有引起物价同等幅度的上升的现象称为“中国货币之谜”,换言之,M2/GDP与CPI所反映的市场上的货币供求关系产生矛盾。从宏观经济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至全世界,在我国需求不足的条件下,受凯恩斯功能财政思想的影响,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来扩大内需,2008年我国广义货币量是475166.6亿元,到2009年我国货币供应量达到606225.01亿元,增加了28%。从M2/GDP来看,2008年M2/GDP为1.5,而2009年增长到1.8,增长了20%,然而我国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只有5.9%,远不及M2/GDP,从而产生M2/GDP与CPI不匹配表现的矛盾。伍志文(2003)指出,资本市场货币积累假说认为资本市场中的货币积聚是货币存量与物价指数缺乏直接联系的原因,高M2/GDP是货币虚拟化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失调的结果。如果货币在虚拟经济中空转,只会引起资本价格即利率的上涨,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反映的是实体经济的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并非全部流到实体经济中,有30%的货币供应量分流到虚拟经济中,从而引发我国货币之谜。影子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信贷支持,这部分资金流到实体经济中,会引发通货膨胀,但是这部分资金规模被漏记。根据上述测算,货币实际均衡供给量增长率与CPI呈同方向变动。   正确测算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方法设计

  目前,国内关于影子银行规模测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加法,又叫直接法,即通过统计影子银行各个部分的规模,加总计算得出结果,另一种方法是减法,又叫间接法。其中间接法最能反映我国影子银行的总体规模,具有代表性的测算者是毛泽盛、万亚兰在《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中提出一种方法,其测算主要思想是创造一定的GDP需要相应的信贷规模作为支撑,根据影子银行资金去向来计算。测算公式为: Shadbank=(RYL-RFL)×GDPF+(RYL-REL)×GDPE 。其测算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信贷量与GDP的比例即FYL,只是从正规银行部门获得资金与GDP的比例,并不是市场货币总需求与GDP的比例,用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得的信贷资金减去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得的实际资金求得影子银行实际规模,存在逻辑矛盾。因为全社会从正规部门获得的信贷资金并不能反映经济实体的真实资金需求及规模;这种方法计算的只是私企和个体工商户用来创造真实GDP的那部分资金,流到虚拟经济中的货币并没有统计。为了更加贴近影子银行真实规模,本文做了如下尝试:

  具体做法:根据2002-2006年的M2/GDP,以GDP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值算出货币需求系数为β;根据2007年以来各年份名义GDP与需求系数相乘即得到各年份的货币需求量Md;根据各年份货币需求量与本年份的信贷规模SC之差求得影子银行规模shadbank。公式为: Shadbank= Md-SC,则流入到虚拟经济部分的货币规模SX=MS- Md。

  选2002-2006年的M2/GDP作为计算货币需求量的依据:2002-2006年这段时期是金融危机前我国经济处于稳定增长时期,宏观经济基本面比较好。根据1990-2012年GDP/M2分析,可以发现从1990年我国M2/GDP由0.82上升到2001年的1.46,上升了78%。从2002年到2006年之间,我国M2/GDP维持在1.6左右,上下浮动不到5%,而这段时间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我国CPI平均在1.5%,GDP增长率维持在10%左右,可以假定这段时间我国市场正规金融满足市场需要,影子银行规模比较小忽略不计。三个变量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测算方法可以克服毛泽盛等测算中存在的问题,用货币需求系数测算出的资金需求量能够真实反映市场对货币的需求,用银行贷款规模来反映市场从正规部门获得资金情况,货币需求与正规部门获得资金之差就是影子银行规模。用图2表示。

  假设实体经济市场上货币供求状况在E点达到均衡状态,此时货币价格即市场均衡利率是I,货币需求量是X0,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得信贷量是X1,此时影子银行提供了另一部分资金需求(X0- X1)即图2中虚线括弧表示的规模。而在市场上货币供给量为X2,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部门规模是X0,因此流入到虚拟经济部分的货币量为(X2-X0)。测算结果如表1和表2。

  为了检验本文所测算货币需求基本与经济发展规律相吻合,绘制出CPI、M2增长率、货币需求Md增长率之间的趋势图,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Md增长率与CPI增长率基本吻合,而M2增长率则与CPI并非同向变动,二者变化规律并没有稳定关系,以2009年为例,我国出现轻微的通货紧缩,此时实际货币需求增长率在减少,但是货币供应量M增长率却在增加,与基本经济规律不符合。所以,本文测算的货币需求更能反映市场货币真正供求关系,基本属于均衡货币供应量。

  从测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配给不能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影子银行作为正规金融部门的补充,向市场提供了流动性,解决了市场上将近15%的资金需求。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金融抑制比较严重,信贷政策比较苛刻,从而导致资金错配,难以解决中小企业以及农户甚至是一些效益比较差的大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第二,从流向虚拟经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国货币供应量中M2很大,但并没有流到实体经济中,而是流到虚拟经济中。在虚拟经济中的这部分资金并不发挥价值创造的功能,只是通过投机手段发挥价值分配的功能。这就解释了我国市场上流动性如此充足,但是民营企业因资金周转问题而纷纷倒闭的怪诞现状。而且,也说明了GDP/M2如此之高,而通货膨胀却只有5%的现象,这一现象原因在于市场的流动性并没有流到实体经济中,并不会引起实体部门价格的上涨。第三,影子银行业务并非对经济体只有负面作用。我国由于金融创新不足,金融监管比较审慎,金融抑制比欧美国家程度要深,因此,我国的影子银行业务只是简单的信贷业务,风险级次只有一级,即客户对影子银行业务部门,没有复杂的交叉感染,所以风险较小。就目前影子银行规模来看,我国影子银行业务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非法集资,跑路等违约风险,但是影子银行业务确实解决了我国民间资金的需求,填补了正规金融部门无法企及的领域。根据毛泽盛测算影子银行对银行的稳定性存在一个阈值,影子银行规模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呈“U”结构,如果影子银行规模超过阈值,则威胁到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如果在这个阈值范围内,将促进金融系统稳定。根据他的测算这个阈值大约为6.07万亿,由于其测算的影子银行规模口径不同,考虑到误差因素,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仍然没构成对我国金融稳定性太大的威胁。

  对我国目前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建议

  完善我国的货币统计口径,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整体规模监督,使M2能够更好的反应我国经济运行中货币供应量真实情况。首先,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业务纳入到资产负债表,将表外业务表内化,纳入到货币供应量统计和金融监管范围内;其次,完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财务制度,将其从事类信贷的业务纳入到金融统计范围内,并将影子银行业务纳入到货币供应量统计中,另外,对有些影子银行业务如小额贷款公司等不具有金融牌照,更不会纳入到金融监管范围内,因此,要把这些从事金融业务但不具有金融牌照的部门纳入到金融统计和监管中。再次,对于民间借贷,不需要统计在货币供应量中,只需要控制其规模即可。   将货币供应量统计划分为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和虚拟经济货币供应量。构建货币供应量结构体系,将货币供应量统计分为实体货币供应量和虚拟货币供应量,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共有三个层次,即交易动机、预防和谨慎动机、投机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和谨慎动机是服务于实体经济,投机动机是服务于虚拟经济。相应的,应该将货币供给统计分为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和虚拟经济货币供应量。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可以从存款类金融机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个人发放贷款中统计出来。虚拟货币供应量可以从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的财务报表中统计获得。从上述测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货币统计量M2并不能真正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也不能够反映实体经济中流动性充足度,仅2013年未流入实体经济中的货币量将近20万亿。根据数据分析,我国从1990年到2012年,M2增长了63倍,但是GDP只增长了27倍, M2/GDP由1990年的0.94倍增长到2012年的1.88倍,但是我们的CPI最高也只有5%,说明M2虚夸了我国实体经济真实货币供应量,从银行系统流出的货币也不是全部流到实体经济中,有相当一部分流到虚拟经济中,在虚拟资产中循环套利,当资产在虚拟经济中循环,而基于实体的虚拟经济没有出现风险,整个虚拟经济运行良好,那么该部分资金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也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为此我们要建立实体经济中真实的货币供求关系,使我们国家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更加合理,便于实现货币政策调整宏观经济,达到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目标。

  在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中单独列示影子银行规模。实体经济的货币供应量是由正规金融部门提供的货币供应量和影子银行提供的货币供应量组成,为此要将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中列示影子银行规模,从而更好控制影子银行规模,并为实体经济运行提供更加切实的指标依据,并且从影子银行货币供求中来获得市场上融资成本信息,为制定利率政策,疏导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提供合理的依据。

基于影子银行的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失真问题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银行 货币 供应 统计 失真 探讨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