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西部山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论文

西部山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9-15

西部山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

  “空巢老人”意指没有子女陪伴在身边照料生活的老人。这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子女长大后由于外出打工、升学、参军或成家立业等原因而长时间离家,只剩下父母留守的家庭;二是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空巢家庭的数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步增加。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中国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对于农村的空巢老人来说,他们面临的生活环境艰难,养老设施简陋,养老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且落实困难,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因这诸多的原因而变得更加困难和沉重。如何才能真正地使农村的空巢老人安享晚年,笔者认为,应从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等方面出发去考虑,探索多方面的、完善的农村养老制度。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经济生活困难。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生活因来源单一,而支出又相对较大,因而造成了生活困难甚至窘迫的状况。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所给的赡养费。一方面,农村老人多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而务农所得的收益又是很微薄的。另外,老人的年纪越高,他们能够靠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就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与城市经济相比,农村的经济水平仍旧比较低,农民的收入也比较少。统计年鉴显示2008年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760.62元,占到总收入的30.0%,其中农业收入为1426.96元,与此同时,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达到3825.79元。可以说单纯的以土地收益为主的家庭在应付日常的生活消费方面是比较困难的。此外,农村外出务工的子女存在着文化水平低、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等自身方面的不足,因而在城市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加上城市里高昂的生活开支,打工所得的收入也就十分有限。这种情况下,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也就变得非常有限,他们所能提供的赡养费也就是十分微薄了。此外,据老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目前中国老年人中70%患有各种老年病,其中15%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身子骨一般都比较弱,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腰椎盘突出等,生病就医所需的昂贵的医疗费用,对于经济收入微薄的老人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2)子女对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不到位。在过去的农村经济中,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绝大多数农村家庭都靠耕种土地获得收益。所以,农村老人大多都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他们的日常生活也都能够得到子女的照料。但现在,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流向城市,且很多人都只会在过年的时候回家。在这种生活模式下,年轻一代也就无法完成对老人生活的照料。随着老人的年龄越来越高,身体越来越弱,子女对老人生活照顾的不到位,常常使老人心里有话找不到人倾诉,生病了也不敢独自去医院看病,因为挂号、排队、取药、输液等都无人在旁边帮忙照料。

  (3)精神赡养的缺乏。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的一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或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由于子女的离开,生活上的不便和困难等原因让空巢老人在晚年缺乏关爱,幸福感降低。目前在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口。农村里有些空巢老人长时间留守家中,子女长期不与老人联系,既无信件,也没有电话,老人的生活处于一种无人看望,无人慰问的状态中,只得长期与孤灯为伴。加之农村的娱乐方式极其单调,在西部山区里有些农村家庭与家庭之间也相隔较远,因而老人的孤独、孤寂、不幸福的感情很强烈。

  二、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成因分析

  1.家庭养老负担沉重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家庭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本就不富裕,因而子女能够提供给父母的赡养费就十分有限。其次,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老人的平均寿命在延长,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了4-2-1(即四个老人,夫妻二人,一个孩子)家庭格局。这就意味着一对年轻夫妇需要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这在当今物价、教育和看病齐高的形势下,无论是从经济方面来讲,还是从时间或精力上来说要照顾好家里的老人都是十分困难的。

  2.农村空巢老人的自我养老意识薄弱

  农村的绝大多数老人都有着“养儿防老”的想法,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他们又把养老问题转为依靠儿女养老和国家养老,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自我养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低,老人又事事为子女考虑,大半辈子或一生所挣的积蓄都花在了儿女身上,修房建屋、嫁女娶亲、支付日常开支等。而等到年老体弱需要一定的费用来养老时却发现自己无分毫积蓄,完全不能依靠自己来养老。

  3.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

  一是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使得在农村务农的收入远不如进城务工的收入。很多农村居民为了改善生活,提高家庭收入,纷纷进城务工。二是城市提供的多种公共设施方便和满足了人们的各种生活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加之户籍制度的松动使得人口流动不再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就业更自由。鉴于此,传统的农民开始不断适应城市化的进程和现代化发展的节奏,不断的向城市转移,农村的老人也就没有了年轻人在身边照顾。   4.道德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文化中,父母在家庭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并且在年轻人中有着“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视赡养父母、孝敬父母为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现在,由于新一代的年轻人受现代文化的影响,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表现为家庭责任感缺失,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等。传统道德价值观逐渐失去了在农村的统治地位,一切向钱看,以自身利益为最高标准等价值观念盛行。并且年轻人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导致子女把对老人的赡养当作生活上的累赘。因而,越来越多的子女忽视对老人的照顾,推卸赡养老人的责任,或虐待老人等,与过去尊重老人、孝敬老人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缺陷。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但西部山区的空巢老人特别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根本没有经济能力缴纳这笔费用,这等同于他们完全不能享受这项政策所带来的优惠。其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偏低,报销过程复杂,受地域限制较强,这些都给年老体弱且识字水平不高的农村空巢老人带来极大的不便。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不健全。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方面,个人缴费的比重偏高,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的力度不够。我国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还不高,除了支付日常生产和生活的消费以外,其收入的余额若要用来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保障老年生活就显得很困难。

  三、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方式的探索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切实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需要国家、社区、家庭的共同努力。

  1.国家在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1)国家立法机构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使农村空巢老人能够依法维权。国家应制定尽量详细的法律法规,既要使子女明确自己对老人的赡养义务,也要使空巢老人在权力受到侵犯或得不到保障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依据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方面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要使西部山区的农村空巢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需要建立一套基础、完备的养老体系。农村空巢老人的人数存在一定的规模,且目前农村养老体系的建设基本处于起始阶段,因此,需要政府在建设资金上给予支持,帮助建立起配套的养老体系。养老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制定不同的分配比例。在政策方面,政府应做出具体的、详尽的规定。如,组织老人进行相关的文化娱乐活动或力所能及的劳动,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组织相关人员与空巢老人一起过节假日,给老人带去精神上的安抚和慰藉。

  (3)加强建设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受地域限制很强,一旦患者所就医的医院不在新农合的指定范围内,其门诊费在就医地和户籍地都得不到报销,即便是住院费用,回到户籍地所报销的金额比例也不大。所以国家应尽快解决支付困难,尽快实现异地结算、方便结算。此外,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合作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这一点应做适当的调整,即对于那些生活特别困难的空巢老人或孤寡老人应降低缴费标准或免于缴费而由政府财政来支付这笔费用。

  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村家庭的养老能力

  空巢老人的出现是因为落后的农村经济不能满足农民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使得空巢老人无人照顾。发展农村经济,可以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入手。对于农村土地的利用,不应仅限于种植农作物,还可以因地制宜种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经济作物,如果树、花树,种植蔬菜等;或发展水域养鱼、养鸭或其他类型的农副产业。

  地方政府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减少劳动力外流。一是利用地方优势,提供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本地发展;二是向农民宣传就业和创业政策,鼓励农民发展个体经济,为农民创业提供专业指导和贷款等。

  3.农村社区养老的积极探索

  农村社区养老机构应是依法建立的,由地方政府和村民自己共同组织和管理的新型农村养老机构。其可行性在于:首先,农村社区养老的成本低廉。农村社区养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生活能够自理、身体较为健康的老人可以选择在自己的家里居住,由社区养老机构定期到家里提供相关的一些服务,如每月发送定量的粮油、检查家里的用电用水安全等。对于年龄较高、生活上不能自理或身有残疾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则可以选择到社区养老机构居住。如此,社区养老机构就无需修建太多的房舍,老人们在居住中也可以相互帮助,而聘用到社区照顾老人的人员也可以选择同一个村子的人,帮助解决农村闲置人口的就业问题。其次,农村社区养老符合老年人“落叶归根”的心理。老年人都有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思想,对于自己生活了几十年或一辈子的家乡,都有着很深的感情,不愿离开,且老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差。农村社区养老正是符合了老人的这种心理,也考虑到了他们的适应能力。在这样的环境里老人既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也会觉得比较安心,所以这样的养老方式对他们来说是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的。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程中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只有社会上各阶层各群体共同关注和努力,才有可能为农村空巢老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使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西部山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山区 农村 养老 问题 思考 西部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