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由一节品德与社会公开课引发的思考论文

由一节品德与社会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0-09

由一节品德与社会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2011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3-6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从学生品德形成、社会认识的需要出发,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主线,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历史地理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融为一体,为学生成长为富有爱国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在一次外出参观学习中,我听了一节小学《品德与社会》公开课,课题是“人类唯一的家园”(鄂教版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以下是这节课的部分片段:

  (一)通过视频播放,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开始之前,让我们来看一组视频。(播放《动物世界》教师利用现代化网络设备,同学们兴趣盎然看着节目)。

  视频播完后,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这都是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人类唯一的家园”。(投影显示:课题“人类唯一的家园”(鲜艳精美的投影片,背景是水蓝色的地球)

  (二)进入正式授课阶段

  1.师生互动环节,教师主导的学生合作探讨式授课。

  小组讨论:全班同学分成5个组,根据老师所提问题的要求进行,3分钟的讨论准备,每个问题只能有一个同学为本组代表回答。回答问题的同学举起自己的号码牌。

  教师:同学们,我国宇航员第一人是谁?你们还知道那些著名的宇航员,请告诉我。

  学生:我国宇航员第一人是杨利伟,还有费俊龙、聂海圣、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女宇航员是刘洋、王亚平。

  教师:世界上一地个登上月球是哪位英雄?

  学生不约而同齐声回答:阿姆斯特朗。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将阿姆斯特朗、杨利伟、刘洋等人在空间站,穿着宇航服的照片一一播出。一组组图片增加了课堂的乐趣,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2.分析课文环节。回答完以上教师的提题,唤起了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和想象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课本。

  教师:请同学们富有感情地读第一段。

  学生开始朗读课文。内容是:“牺牲的宇航员,再没有回到地球母亲的怀抱。”

  教师:读完第一段,请同学们讲讲自己的的感受。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学生:美国宇航员格里索姆临死前曾说:“如果我们死了,请大家不必大惊小怪,就把它当成一件普通事。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冒险事业。我们希望不要影响整个计划和进程,征服宇宙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可见格里索姆是一位多么伟大的宇航员呀!为了征服太空,为了祖国的科学研究事业,他竟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精神让我们敬佩。

  教师总结: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一部勇敢者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

  教师:再让我们集体朗读第一段。

  3.课外延伸

  小组竞赛:科普知识问答教师用幻灯片播放问题,小组举号码牌抢答。

  教师:太阳系八大行星有哪些,按顺序说出。

  学生抢答:太阳系“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教师:为什么不是九大行星,剔除了冥王星。

  学生抢答: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大行星行列中被除名。所以太阳系只有八颗大行星。

  经过竞答环节,一堂课达到高潮阶段,学生争先恐后,将自己知道的科普知识说出来,一堂课就在热热闹闹气氛中进行下去。没有学生不参与,也没有学生开小差。教师和学生都融入在课堂中。

  (三)课堂结束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反思。

  教师:如果你是小小科学家,你将如何改变地球?

  学生:保护地球,珍惜地球上的资源。

  学生:发明空气净化器,让空气更好,天空更蓝。

  学生:我是环保科学家,我要先将垃圾清除掉。发明垃圾加工机,这种机器是全自动的,并且速度特别快,它一碰到垃圾,就把可回收的迅速回收,不留污染。

  一堂思品课有条理地进行了45分钟,课后有人赞许,也有人在质疑:在新课程改革下,品德与社会课也要“赶时髦”,课堂形式新颖,气氛活跃吸引学生才好?这节课从形式上看符合新课标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比如教师设计新颖,运用网络教学,播放视频、图片引发学生好奇心;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式探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教师在层层递进的提问中教授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实际上整节课还是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教学过程太注重知识的传授,几乎没有照顾到小学生的精神需要。

  教育要让学生懂得“像人一样的生活”,它不单指物质享受,也是涵盖了审美情趣、艺术创造、善的追求等精神享受。小学教育通过发展和完善小学生多方面素质,陶冶人格修养,提升人生境界,从而满足小学生精神需要。所以,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要让小学生体验到求知的乐趣,学得愉快。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适应儿童本有的天真童趣,课堂变成了死气沉沉灌输知识的场所。虽然本节课放一些视频和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是真正的启发学生学习欲望,只是给予学生视觉、听觉刺激。这种方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短暂的。   误区二:公开课的上课步骤千篇一律,忽视了思品课的特点

  片面追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很多思想品德教师生搬硬套教学方法,没有真正领悟思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语文教师用小组探讨合作式,思品也用用小组探讨合作式。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使学生能够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有它独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思品教学过程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还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例如这节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的实施,从形式上看较符合新课改,其实为了突出的表现教师讲课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没有考虑到思品课独特性。教师提问和互动虽然多,根据教材来设计的,学生的回答照本宣科,甚至学生自身的一些的问题,也依据教材来回答,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更谈不上新课程提出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而且,他们为了准备这堂公开课,花了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反复演练,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都是提前设定好的,这节思品公开课存在的价值仅仅是给别人看的。因此,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公开课,本质上还是“旧课堂”的再现。

  误区三:注重知识的的灌输,未实现师生间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

  思想品德课不是简单地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它的目标还在于价值观念的确立、态度的转变以及正确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思品课堂上要有交往,特别是师生间的交往,这种交往不是自上而下的,是通过师生之间民主而平等的对话,学生的思想道德就是在双方进行探讨、思考基础上生成的。

  例如在列举”牺牲的宇航员”有代表性的事例,让学生充分感知那些为科学实践和探索而牺牲的英雄们的可贵精神,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教师在道德认识这一方面不重视,而且在课堂上不经过学生对道德价值的讨论与判断,直接给与学生既定的道德结论:“为科学献身的宇航员是伟大的”。恐怕小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样的奉献科学献身精神。教师与学生之间未实现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仅仅是道德知识的强制灌输。

  三、改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

  1.思想品德教学要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学校、教师总把学生看成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老师重视居高临下的对学生进行灌输和说服。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事实上,这样的德育学生是难以接受的,缺乏良好地教育效果。德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品德的良好发展,培养有“德性”的人。那么思想品德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让学生发挥自身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对待学生,再次,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学生主动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最后,教师要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鼓舞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改进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强调情感体验和师生对话

  学校传统的思品课堂教学方法,是知识的讲授。教师单方面的说服,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只关注学生品德知识的的获得,在课堂中,学生是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的,这样的品德教学是很难培养学生成为有德性人。学生德性的的培养一是学生自身积极建构的过程,它与学生的兴趣、情感体验、现实需要紧密联系。二是学生道德情感、意志形成、道德信念的确立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都离不开个体现实生活和活动,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体验和形成自己的道德意志和能力。三是学生的道德知识的、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在学校的交往体验中生成。尤其是师生交往,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开展民主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师生就双方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思考,促进学生道德的生成。

  3.思品教学方法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期的年龄范围在六七岁到十一二岁之间,属于小学阶段,是为一生的人格形成和能力发展奠定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由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的过渡,主要还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因此在思品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通俗易懂,最好是结合小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以便于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儿童时期逐渐开始有了自我评价的能力,然而社会支持对儿童的自我评价非常重要,因此在思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小学生多表扬,多鼓励支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信心。儿童时期学习的基本任务是“学会学习”

  因此,思品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责任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一节品德与社会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品德 社会 思考 一节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