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课堂指导策略论文

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课堂指导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0-09

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课堂指导策略

  1、引入概念时鼓励猜想

  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辨认事物的各种外部表象特征,提炼它们的共有关键属性并给予确认,并用语言概括使之成为概念的定义,最后围绕新知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加以检验,从而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像,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

  例如,在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时,我给各个学习小组若干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想: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多少条半径?这些直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半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接着再次让他们猜想同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通过设问,鼓励学生做出合情推理。结果究竟如何呢?我随即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看一看、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教学情境中学生们都敢于乐于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加以验证最初的猜想。

  2、形成概念时自主探索

  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或新的本质属性或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发现。在概念的形成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归纳和分析的过程中亲自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准备3厘米、4厘米、6厘米、8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长度分别为3厘米、4厘米、6厘米;3厘米、6厘米、8厘米和4厘米、6厘米、8厘米的小棒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3厘米、4厘米、8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不但直观地感知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晰的认识。

  3、表达概念时力求准确

  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教师可从学生的表述中得到反馈信息,了解、评价学生的思维结果。由于数学概念是用科学的、精练的数学语言概括表达出来的,它所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必须确定、无矛盾,有根有据和合情合理。因此培养学生正确地表述概念,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在表述概念时往往使用一些自然语言。如描述“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时不会丢了“零除外”这个条件。又如认识梯形时,我从直观的模型或水坝横截面的形状引入,抽象出图形,然后让学生对大小、形状、位置不同的梯形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有的本质属性,发现用“只有”就可以说明梯形的另一组对边是不平行的。最后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述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学生在组织语言给概念下定义的过程中,既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4、巩固概念时注重变通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引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其次要运用变式加深理解。所谓变式,就是使提供给学生的各种感性材料不断变换其表现形式,使非本质属性时有时无,而本质属性保持恒在。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后,变换概念的叙述方法,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如质数,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因数”,有时也说成“仅仅是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倍数的数”。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都能理解,就说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灵活的,不是死记硬背的。

  如为了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约数”的本质特征,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形变而质不变”的感性材料:12的约数有哪些?哪些数能整除12?12是哪些数的倍数?12能被哪些数整除?不管何种变式,约数的本质始终恒在。这样学生不但习惯于标准叙述形式,而且能有效排除变式的干扰,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使获得的概念更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5、运用概念时联系实际

  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创造的机会进行成功的创造,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力手段。

  如学习“年、月、日”以后,可以让学生算一算自己的生日是星期几,如果今年的生日已经过了,算一算明年的生日是星期几,再算一算爸爸妈妈今(明)年的生日是星期几……又如:在教学了“圆”的概念后,教师可设计一个这样的情景,“如果体育老师让同学们在操场上画了一个足够大的圆,应该怎么办?”这样一来,就把“圆”这一概念的运用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从而把真实的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课堂指导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小学 学习 数学 指导 概念 课堂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
强化小学数学概念知识的记忆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缺失的表现与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