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专业标准引领下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目标的表征论文

专业标准引领下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目标的表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07

专业标准引领下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目标的表征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223-03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持续的过程,需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水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学教师专业标准》(2012年12月14)作为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之一“学生为本”指出: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种生本理念需要一个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关注和追求教学过程科学性的科学课堂来承载。科学取向的教学论认为,学习有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有其特殊的过程和条件。教师不仅要知道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而且要了解学习的特殊过程和条件。“教”只是“学”的外部条件之一,“教”通过引发“学”的内部条件的变化,帮助学生有效和高效地学习。这就彰显了“学生为本”的理念。高效高质的科学课堂需要目标先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关注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使教学目标定位适当,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具体的、细致的行为动词来设计和表征教学目标,起导教、导学、导测评的功能,学生能清晰地知道要学些什么、怎样去学,从而落实学生主动生成知识。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前言“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要求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方面的目标。《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思想品德》(以下简称学标)立足于对课程的二次开发,基于“三维目标”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细分为明确具体、操作简单、易于测评的学业表现标准,包括对学科知识目标体系规范表征、学科能力体系规范表征、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系规范表征,导教、导学、导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征更为具体、更具操作性。无论是课标还是学标,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和学都是基于学生的发展,都是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的引领下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进一步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科教学给予的纲领性指引。

  一、依据标准,从课程内容表现标准中找到纲领性的指引

  教育部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三、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也就是说,课标是指导思品课教学、教材编写、评价的纲领性文件。课标要求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方面的目标,学标也强调学业评价三维目标的落实。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给“教学”的定义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首先就要根据课程的教材内容,以此为纲,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在目标指导下选择教学策略组织课堂。如在《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思想品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就要找准课标和学标的表现。

  2011版课程标准: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2.8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学标表现标准: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2.8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内容之一,基于课标,学标是对课标的进一步细化,更加明确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三维目标,彰显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进行积极的探究和体验而将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内化,这达成了思想品德课程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借助学标对课程内容的表征,可以更有效地把握学科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广度和深度。

  二、细化、具化教学目标,用适当的行为动词进行陈述

  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命题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明显,初中思想品德中考侧重于对学生学科知识力、思维力和行动力的考查和测评。然而,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科能力,需要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由外在的学科知识转化形成学生对内调控的认知技能和对外办事的技能。在学标中,思想品德课学科能力表征的结构为:行为主体+动词+名词/词组,这样,使学生对学科知识怎样运用和运用学科知识做什么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和规范。据此,笔者在《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课堂教学设计中,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标和学标的表现进一步细化,对本课教学目标作以下的表征。   目标1: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等,结合“入世十年”感受经济全球化现象,说出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目标2: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坚持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解释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目标3:学生结合情境分析我国对外开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理解我们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

  目标4:学生在探讨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增强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远大志向。

  第一个具体目标中,第一、二个动词是“感受”和“说出”,名词短语是“经济全球化”和“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属于理解事实性知识这个类别。“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属于元认知知识类别。

  第二个具体目标中,第一、二个动词是“感受”“理解”,名词短语是“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坚持对外开放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属于理解事实性知识这个类别;第三个动词是“解释”,名词短语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属于分析概念性知识这个类别。

  第三个具体目标中,第一个动词是“分析”,名词短语是“我国对外开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属于理解事实性知识;第二个动词是“理解”,名词短语是“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属于理解程序性知识。

  第四个具体目标中,“增强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远大志向。”属于元认知知识类别。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一类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和“知道为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在目标的表征上采用动词加名词、词组的表达结构来陈述,可以引导学生确定对知识怎样用和用知识做什么的程度。在目标表征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目标陈述的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陈述目标的主语是学生,这样就把教师要在课堂上“教什么”和“怎样教”的传统理念转换过来,教学理念已改变,从而贯彻了“学生为本”的课改核心。

  其次,目标陈述选择的行为动词是可操作的、具体明确的。用可以观察的、外显的行为动词陈述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可以怎样学,避免了学生的被动而乐学。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采用“感受”“说出”“区分”“列举”“理解”“领会”等等这些动词来表征教学目标,这些行为动词是参照课程内容标准和布卢姆认知过程维度中的行为动词,是表征教学中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有认知能力层次、理解层次和情感认同层次,教学目标中的名词词组也很清晰地表征了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知识维度。对这样可操作、具体明确的行为动词来表征教学目标,学生不会感到被动不再迷惘就不会抵触这样的课堂。

  最后,目标陈述不仅有助于导学、导教而且导测评。目标的陈述不仅能够明确告诉学生他应该学会什么,而且应暗含学生应把握的知识、技能和认知策略是什么,以及应暗含观察学生学习结果的条件。根据目标设计教学评价来测定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通过在梯度、难度、知识覆盖面等方面来设计测评,并运用测评来巩固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如:(多项选择)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引进来”让位于“走出去”,积极走向世界

  B.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把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

  C.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D.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优化开放结构

  这道题不仅考查了本课的基础知识“在发展对外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根本基点”,加深了对根本基点的把握,也加深了对易混淆知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理解,本题对整节课重难点知识是一个归纳和提升,学生只有在理顺本节课的逻辑关系上才能做出正确的解答。

  三、目标意识下着眼于对任务起点的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确定学生发展与教学的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水平,一是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学生通过借助他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的表征中除了清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更应立足于学情,所以,在目标设计与表征时应该对学生起点能力、本课学习内容类型以及学生学习条件进行分析,通过结合本地区资源,挖掘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层层推进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探究思维、由点到面,推进思考的广度和深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同时,也加强了运用课标、学标来有效控制思想品德课教学问题与教学难度的作用。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水平、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的基本依据,以此标准为引领,科学课堂关注和追求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要符合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在课时教学中,依据课标、学标,认真斟酌好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征,通过情境探究,师生、生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成知识――归纳总结、升华情感的课堂中,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事实性知识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在具体情境的探究中主动生成知识。

专业标准引领下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目标的表征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专业 专业标准 目标 教师 标准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