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思政课中青年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

高校思政课中青年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07

高校思政课中青年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228-02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网络在改变他们学习、思维和生活模式的同时,也影响他们的思想态度、价值取向和人格养成。

  网络空间的畅通为大学生及时获取提供了便利,学生了解信息不再成为困难。但同时信息的泛滥又会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困惑,如何在思维中剔除不良信息、保持思维清醒成为学生亟须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学生缺的不是信息,缺的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而思政课恰好就具有这样一种功能。另外,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各种各样的变化层出不穷,学生的心理适应性受到极大的挑战,他们急需在内心建立忠诚的信仰和搭建判别形势的意识体系,而在这方面,思政课又恰好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教育资源。所以,能否引导高校大学生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是高校思政课中青年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思政课中青年教师健康成长面临的挑战

  1.高校青年教师是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之一

  当下与未来,从全球范围看,无论是硬实力的比拼,还是软实力的较量、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力量。应对综合国力竞争新趋势,高校在把握方向、立德树人方面的使命更加艰巨。但是,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进行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高校是西方在思想文化领域争夺的重中之重。所以,某些势力热衷以我国高校为目标,持续进行分化、西化,激烈争夺高校的青年教师及年轻学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师生成为掌握和运用互联网较为集中的人群。互联网在为师生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夹杂着各种思想的争锋,成为思想舆论斗争的胶着地带。我们要深刻认识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警钟长鸣、警惕长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

  2.高校中青年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

  当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很大比重。以九江地区高校为例,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60%。这些教师正处在创造力旺盛的时期,未来几十年正是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施展才华、大有作为的时期。高校中青年教师来源构成日趋多样,具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教师比例明显增加,教师群体面临的发展竞争压力和现实生活压力明显加大,思想的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特征有所增强。中青年教师队伍虽然都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积极上进的精神,但政治觉悟还不是很成熟,对一些社会问题认识不清,缺乏正确的分析和理解。为此,一些思政课中青年教师面对开放的社会和多元价值的现实,无法对社会问题进行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令人信服的解释,难以回答大学生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问题。

  3.高校思政课中青年教师责任重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专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骨干课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体现并落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干渠道。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真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仰,能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就不会重蹈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就有了坚强的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整个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国家的未来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4.高校部分教师亟须加强师德

  高校教师的师德现状存在着种种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前些日子,《辽宁日报》致信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其中所揭露出的一些高校教师在课堂上随意而任性地“抹黑中国”这种现象。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最近还特别指出:“有些高校教师在讲堂上公开发表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的言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等只讲西方的。这样下去,很危险。历史经验证明,出事往往从高校而起……高校情况如何,决定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领导班子是否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而教师又是直接影响学生思想状况的关键因素。高校是知识、各种文化的集散地,有很多思想交锋,高校既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也是与其他意识形态较量的阵地。”

  二、直面挑战,提升思政课中青年教师的工作水平

  1.坚定政治方向

  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2.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是把全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职责。   3.突出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

  教师既是学生的学问之师,更是品行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事业和人生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强调,做好老师要“四有”: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要引导广大思政课中青年教师自觉树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责任”意识,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示范者,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不能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本上取决于教师能不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我们要引领思政课中青年教师要有教育者的师范风度和开阔心胸。首先,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和精神面貌。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外在形象及个人精神面貌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无形的教育价值。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交友的机会发挥自己教育者的作用。最后,思政课教师还要对学生实施道德素质教育。教师在与大学生交友的时候,应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道德观,教会他们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4.树立优良学风

  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而思政课教师更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因为担负着向学生传播党执政治国的特殊使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的分化,高校思政课教师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在职业心理上越来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凸显出“境界大小”的问题。笔者曾撰文认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三种类型:“答疑解惑”型、“传道授业”型和“施道沐道”型。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数表现为前两个层次,鲜有人能达到最高层次。所以,要求中青年教师要树立优良学风,加强学习,把职业当作事业,而不只是谋生的工具。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当前的新媒体时代。

  5.准确把握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

  当前,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已经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PC互联网等传统媒体转向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数字化阅读趋势将会愈加明显,愈益呈现出一种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的特征,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主要阅读方式。网络在社会思潮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一些大学生主要靠网络接受信息,不听不看主流媒体,不关注严肃性的理论文章。在思想领域,有理论深度的一些文章主要还是发在纸质媒体上。高校思政课中青年教师要研究如何把纸质媒体的优势和网络结合起来,引领网络思潮,应对网络炒作。同时,要积极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思政课中青年教师不仅要主动研究、融入大学生喜爱的网络媒体,而且要创设富有吸引力的个人微博、微信圈。利用自身理论优势,及时提供精神食粮与思想武器,通过网上网下的互通互动来粘住学生,开拓新领域、新战场,使网络成为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

  总之,高校是教育单位,也是文化单位,中青年教师和大学生构成了校园人群的主体,历来是各种文化思潮传播激荡的重要场所,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领域形势错综复杂,既有国内经济社会深刻转轨转型和对外开放带来的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也有国外敌对势力的牵制遏制和以西方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文化渗透。中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的未来和希望,能否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他们茁壮成长,关系到今后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问题。高校要在与各种社会思潮斗争中,要更加注重培养思政课中青年教师,使思政课中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壮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高校思政课中青年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政 中青 中青年 措施 高校 教师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