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研究论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08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D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0-0224-03

  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大众对社会主义的性质、结构、评价和标准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从主客体之间的需要出发,对于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以及主体行为对社会、阶级和个人的意义的考察和评价。

  生涯辅导,是指高校为同时促进社会和学生全面和谐良好发展,引导学生自我剖析,使其对主客观因素和社会环境有更加全面公正的认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综合素质(包括择业和就业意识、道德、心理和能力等)进行教育的过程。在生涯辅导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核心关键地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生涯辅导中主导性欠缺

  文化多元和价值多样作为社会转型期的典型特征,在当今的社会表现比较突出,冲击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功利意识、信仰模糊、价值扭曲等现象在大学生身上有相当的体现,面对近两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当多的大学生在生涯规划中表现出更关注突出自我,忽视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因此,把握生涯辅导的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有效的引导显得尤为关键。

  第一,目标导向上,国内学者偏重依据西方的生涯辅导理论而忽视我国的市场成熟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也忽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辅导学生偏重实现个体的价值,较多依赖测量工具,作为教育主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忽视。

  第二,实施内容上,施教者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方案规划的框架和细节,但忽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价值观。

  第三,过程上,职业生涯辅导更多由专业教师引领,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思政教师实施,作为教育的两个体系,虽然有融合,但融合程度比较有限,尤其是缺乏全程化和全员化的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二、西方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迪

  西方国家在传播各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方面都各具特色。这些国家,正是借助自身的核心价值理念,从人心整合、国家维系、社会秩序保障等方面发挥着作用,而这种作用显示出的强大凝聚力又是形成于整个社会诸多方面都予以认可的共同价值理念基础之上。

  着眼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真正凝聚我国大学生的价值共识,借鉴当前西方价值观教育的成功做法是必要的。

  (一)核心价值类思想性课程设置

  西方国家核心价值体系预设的教育目标,即“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的实现,是通过课程的科学设置来达到,形式主要是两种:“显性课程”、“隐性课程”[1]。

  “显性课程”就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有关核心价值教育类的核心课程[2]。在美国,大学进行核心价值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德育课程,国内称之为通识课程,例如哈佛大学开设的理性道德类课程,是“探讨涉及选择和确立价值观方面的重要问题,因为其在人们生活中不断出现,目的在于探索理性的道德和政治抉择方法,共12门课程”[2]。法国的教育发展计划阐明:“学校始终有一项‘不能回避’和‘义不容辞’的任务,就是开设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共和国公民的道德与伦理课程”的开设,其目标“在于使每个人拥有自由和肩负责任,同时培养集体观念,使每个公民成长为有教养的人”[3]。英国颁布的《国家课程》(1988)也将教育的出发点规定为:“培养‘有品德、礼仪、智慧、有学问’的绅士”。

  “隐性课程”是指综合教学内容并以不同教学主题为题材,间接地、全面地实施对各门课程的渗透性教育。例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扬弃具有明显倾向性的灌输、说教,主要从宏观上来指导教材的编写,强调指导按照双重原则:价值和科学。主张教材内容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统一;国家意识形态、相关价值渗透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传授相统一。但实施微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则是以尊重个人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原则来安排,坚持以“中立”的价值姿态,将较大的思考空间赋予学生,以同时实现一方面学生在自主掌握知识,另一方面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

  无论是显性或隐性课程,西方诸国都在普遍强调“意识形态性”或“思想性”。在西方世界,尽管称呼思想政治或德育课程名称不一,但是教材编写和课程讲授,都凸显意识形态特性,如美国称为“职业道德课、公民课程、哲学道德课、伦理道德课”;法国职业大学开设“现代科技与伦理责任、工程师伦理学”;综合大学则开设“伦理学”;德国称为“政治教育课”;英国称为“道德、历史和公民教育课”;日本称为“道德时间”等等。

  (二)具有潜在性的教育方式

  所谓潜在性教育,其实质是“由宏观主导,教育者借助社会实践,隐藏教育目的,间接地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4]。从表达方式来看,尽管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不同,但是世界各国在实施教育时都拒绝采用直接的方式,而是采用多种载体嵌入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从而实现传播其国家的核心价值的目的。如“自由、民主、人权”是美国作为国家战略培育和宣扬的核心价值观念,法国的国家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平等、博爱”。

  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包括:其一,利用“大众文化”产品(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影视、报刊等)进行渗透教育;其二,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感性教育(学校和课堂的气氛、教师的形象、规章制度、舆论导向等);其三,通过种类众多的校外实践活动来实现对核心价值理念的强化。

  (三)指导大学生选择的自主性   《美国的、英国的、德国的大学》论著的作者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弗莱克斯纳,在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史上,他的现代大学理念占有重要地位,在该著作中阐述:“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不会有多大变化的是大学的主要任务,四大目标应该是学者和科学家予以主要关注的:第一是知识和思想的保存,第二是知识和思想的解释,第三是探寻真理,第四是训练青年人成为继任的工作者”[5]。

  在这一理想指引下,根据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差异化的条件,美国各大学可以自主决定大学自身的教育理念,自主选择核心课程以及自主设立人才培养目标,如通识教育课,尽可能安排小班授课,选派一流的师资,尽量避免大班化和流程式教育。更具特色的是,核心价值理念教育以众多领域和方面来体现,学生只要在这些类似课程中,每一阶段选修一定数量的课程即可,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也是给学生提供了宽阔的自由选择空间。

  三、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蕴含着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备了社会文化的性质,其变迁过程包含三阶段:传播、接受和内化。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然要把握好传播途径、接受程度、内化路径三个环节。

  (一)积极探索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

  传播文化需要载体,借助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发挥生涯规划的承前启后作用,以专业课、思想政治课、教师指导、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等为主要传播路径来实现。

  1.将思想政治课作为主渠道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在课程体系中渗透其基本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择业观。思想理论基础得到夯实的前提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将国家利益、社会需要与个人志向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个人与社会矛盾。

  2.发挥专业课教学育人的功能。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是专业教学的目标,并且挖掘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应该在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中得以体现,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备课、研讨、教学、实训和答疑等个教学环节,使兢兢业业、不懈努力的职业道德精神为学习者所感受。在学科建设中,为实现专业课教师能切实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必须重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3.强化管理服务育人功能。为最大限度形成学生的心理价值认同,学校的管理服务要从服务学生出发,利用学生对职业困惑的契机,建立生涯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化解困惑。以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气质、性格和兴趣为突破口,分析对未来职业的影响因素,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职业生涯目标并及时调整和设定,以发展的眼光、逐步递进的过程,渐进明晰自身的职业生涯路线。

  4.发挥教育者模范作用。自觉学习领会和深入思考总结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从事科研和教学的全体教师的职责。高校班主任、辅导员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职责,有责任有义务领先一步开展学习研究,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带头实践。学校作为一级组织单位,应从强化思政工作人员的心理知识和职业指导培训入手,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基础,实施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指导工作。

  5.以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细致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和特色的土壤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根植所在,环境本身兼具效果颇佳的育人功效,因此将学校多年办学积淀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等共同构建形成的校园文化,结合学生群体的差异性需求,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社团活动等,以创新的精神和形式在学生中予以传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把握重要载体和平台,如校园电台、宣传栏、校内网等,把握重要的时间段,如社会重大事件发生、国家重要纪念日等,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期与时俱进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起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学校团委、学工处和二级院系尤其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实施者的关键作用。借助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如主题征文、主题演讲及知识竞赛等,融合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优化校园人文环境,营造富有正能量的核心价值体系氛围,借以净化和塑造大学生心灵。

  (二)准确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认同度,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1.把握大学生自身的认同度。大学生对教育信息的选择有三个标准:对待生活的态度、接受教育的能力和对未来的发展需求。施教者忽视了解、把握和分析不同成长阶段大学生的认知层次、价值选取、思维形式和心理特征,忽视他们的生活态度,超越他们的接受能力,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而一味灌输、流程式授课,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兴趣不高,也不会积极追求,这必然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只有把握教育的普遍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予以展现,并主动引导大学生去理解、接受和信服,并努力践行价值观教育。

  2.培养大学生的主体能力。主体能力,即促使自身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的能力,此处强调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受教者能主动顺应推动自身的思想道德实际发展。主要包括判断、抉择和践履能力。以人为本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应将落脚点聚焦在引导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主体能力的展现上。

  3.防止和克服不良影响。第一,施教者要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避免短期内波浪式展开宣传攻势,用简单的开会、读文件、搞应急活动等形式,期盼在大学生心中迅速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次,施教者要克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知识化。理论灌输不同于其他知识的传播和讲授,一旦理论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相脱节这样的后果产生将导致大学生丧失对核心价值观产生自觉追求。第三,施教者的政治说教倾向一定要防止和克服。当代大学生受多元化的时代浪潮影响,现实中对比鲜明的,恰恰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漠视态度。施教者的简单说教,一般会避而不谈甚至排斥正当利益,仅限于空谈政治价值,这将会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游离于人的发展之外。如此说教,社会思潮的引领也会排斥主流意识形态。   (三)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关注实效性,除了考量普及的程度和影响产生的效果外,还应该关注决定影响效果强与弱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在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个体接受之间,必须建立有效载体,这样才能够促使施教者开展工作和受教者的接受度之间成为正向关系。有效载体就其实质是传播媒介。以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能够内化为前提,即能够内化为受教者的思想意识,因此要采用提高教育实效性的传播媒介,如此媒介我们称之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划路径。

  1.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切入职业观念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就是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敢于走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兼顾国家和个人利益。实事求是就是施教者不能拘泥于西方职业发展理论,应引导学生从就业形势出发,从自身所在的院校和专业出发,从生态环境出发,区别就业选择的多寡情况,在择业、就业和创业三种选择中做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与时俱进就是引导大学生从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评估各行各业的职业前景,以不断修正自身的职业选择。

  2.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切入职业理想教育。首先,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参照。社会和历史环境的状况决定个人的职业适应状态。其次,个人理想要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了我党奋斗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所以大学生在确立个人理想时,要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和实际个人条件,既有现实目标,又要有长远考虑。

  3.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切入职业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最高标准。大学生从事任何职业,首当其冲要具备服务祖国的意识,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改革创新重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敢闯敢干的斗志,以团结合作为共同准则。职业生涯的过程,就是克服艰难险阻,挑战自我不断提升的过程,既要具备拼闯的信念和勇气,更要学习求同存异和合作协同,这是行业和职业都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强调勤奋自强。生涯辅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相适应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只有艰苦奋斗方能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勤奋自强方能立足岗位安身立命。

  4.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入职业价值观教育。确立衡量个体价值的最基本标准,应该是对个体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度。应该帮助大学生改变过度关注个人发展,而忽视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而且也要改变片面强调招聘单位是否符合自身职业规划的职业决策标准。在当代中国,大学生要想尽快融入社会得到价值认可和团队认可必须具备为国家为民族无私奉献的责任担当,如此才能有广阔,并可能大有作为。

  同时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明确五点:第一是坚持终生学习,以学习为立业之本;第二是以自身工作换报酬,自食其力,远胜过依赖父母长辈;第三是向善和助人,助人即助己;第四是诚信是安身立命的基础;第五是遵纪守法就是获得自身最大的自由。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切入点 价值观 社会主义 主义 核心 价值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