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OM在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测量教学中的融入论文

OM在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测量教学中的融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11

OM在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测量教学中的融入

  一、有利于认识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长度单位教学目标是认识长度单位、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在该目标的驱使下,长度测量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先给出标准的长度单位,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单位换算和计算,这很容易使教学的关注点集中于记忆长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正确与否,从而导致学生感觉不到统一的测量单位的重要性。OM中“逐步测量”,给学生一个任务就是创造一个测量系统测量两点间的距离,但没有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测量单位。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纸夹、纸杯、高尔夫球、铅笔、A4纸等材料。促使学生思考怎样建立一个测量系统完成测量任务这一根本问题,学生必然会自己创造一些长度单位。

  二、有利于加深“误差”这一概念的理解

  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叫误差。学生问我:为什么我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反复测量就是和老师的测量结果相差一毫米呢?其实,当对某一客观存在的量进行多次观测时,不论测量仪器多么的精密,观测进行的多么的细致,所得到的各观测值总是存在差异。学生在“逐步测量”过程中选择的是自己创造的长度粗糙的测量单位,加上小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所以这样的测量系统中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值,逐步测量的活动是根据测量误差的大小来评分。

  这样的评价机制引发孩子们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减少误差呢?为什么会出现误差呢?首先,想到的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其次我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精准一些。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与“误差”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感受到测量中“误差”如影随形,对于误差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无论是在计算还是测量领域,我国传统教学中更注重结果的精确性,所以长期以来学生估测的意识较弱,估测水平不高。长度单位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调动生活经验去体验长度单位,比如几个硬币的厚度大约是一厘米。也就是说我们老师试图把厘米、米的长度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表象。如果这个表象建立得不好或者没有建立,学生就不可能估计准确。逐步测量,用的是自己创造的长度单位,这必定是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在学生已经存在了表象,而且学生为了减少误差,必然会估计自己测量的长度。这样把被动的要求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变为学生主动去估计两点间的长度,体会到了估算的必要性,这样面对测量问题时,会主动地研究估算。学生就会逐步有意识地先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策略进行估测。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要注意将估测与精确测量恰当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估测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逐步测量”融入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测量教学中,发挥出人意料的作用。充分利用好OM活动,将OM活动合理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OM在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测量教学中的融入

论文搜索
关键字:测量 长度 单位 数学 小学 教学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
强化小学数学概念知识的记忆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缺失的表现与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