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05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营造适当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其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好数学。所以,营造教学情境的研究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生活背景”来营造教学情境,指的是把与课程内容相符的、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愿意参与其中的一些生活经验当成情境放到课堂上,让孩子们可以从这一情境中很快地理解课程内容并掌握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学生们所了解的很多知识皆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可以说生活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境,很多小孩所学到的第一个字或者数字可能是从马路两旁的广告或者告示牌中看到的,也有可能是从其非常爱吃的小吃招牌中看到的,就是由于这些东西在其生活环境中出现并对其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才对它们有比较深的印象。因此,通过这些“生活背景”营造教学情境,就变成了情境教学的一个好方法,而且该方法跟建构主义所提倡的观点也是相符的,在学生已经了解到的生活经验之上再去建立一种全新的知识框架,并把其纳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更扎实、更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此外,小学数学所讲的内容大多数是生活里能够用得到的,如四则运算、分数小数以及非常简单的图形面积体积运算等,这些皆为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这就为借助“生活背景”营造教学情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给学生讲解小数时,可以营造出小型超市的教学情境;学习正负数时,可以给学生营造买进卖出和零上零下的教学情境,而当学习图形面积与体积计算时可以营造出给礼盒做包装的教学情境等,也就是说,每当开新课的时候,老师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借助“生活背景”来选择素材营造教学情境。

  二、借助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只要说到玩游戏,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游戏,孩子们都会付出极大的热情。游戏,必然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而且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不但能够让孩子们感到身心愉悦还能让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这是提高孩子们数学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但是,营造游戏情境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很高。第一,教师设计的游戏必须符合课程内容,设计这种游戏远远没有提取生活素材那么容易,再怎么说生活情境是真实存在的,老师需要做的仅仅是对这些情境进行准确地筛选,而设计游戏情境却需要老师学会借鉴或者独创,最重要的是游戏必须跟课程内容相符,游戏规律需要能够揭示出课程内容的本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难度。第二,老师得提前估量一下游戏的可操作性,不仅要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还得保持课堂纪律,确保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总的来说,老师依旧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不能让课堂由于气氛太活跃而无法控制,最终影响到教学质量。

  三、借助数学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故事是传递数学知识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又由于其具备情节性,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课堂需求。大部分数学中的发现背后都有非常精彩的故事,如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到阿拉伯数字的产生,鸡兔同笼的故事,还有阿基米德浮力原理的产生等,我们可以拿这些丰富多彩的数学小故事来辅助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让故事情境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而不仅仅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当然,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不多且学生所固有的年龄特点出发,老师也可以自主编排跟课堂内容相符的趣味故事,这一点小学数学教材已经为我们作出了示范。例如,小数点的移动跟小数大小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数学教材就设计了孙悟空棒打妖精的故事,小数点越向后移动,孙悟空的金箍棒变得越大,妖精则变得越小,这个时候学生便会有疑问:小数点的移动会让小数变大或者变小吗?画面十分生动,内容也相当精彩,这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表面上是在探索故事,但是实际上他们却收获了老师所要讲授的知识,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怎样编排高效的故事情境,这得由老师们不停地去摸索,所编排的故事不仅内容要吸引学生,其所隐含的知识也得十分明确,但是万万不能只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编排毫无效果的故事情境。当然,也可以参考别人的经验来编排一些趣味小故事,如李敏佩老师所写的《数学学习故事》和《数学王国》,就能为我们提供非常丰富的故事素材。

  四、借助新旧知识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学习新知识通常都得以旧知识为基础,新知不是旧知的提升,就是旧知的补充。因此,旧知是掌握新知最直接和常用的一个认知停靠点。美国著名教育理学家奥苏伯尔通过研究提出,旧知是利用它所具有的可利用、可辨别以及可稳定性这三大特性(也就是认知结构变量)来对有意义、有价值学习的行程与效果产生影响。其中,可利用性即学生之前的认知结构中具有能够固定新知识作用的旧知识,倘若没有这种旧知基础,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同化)就没有了落脚点,学习就只是在机械地进行。比如,学生倘若不知道“积的变化规律”与“整数相乘的法则”,那么他肯定不会对小数乘法有丝毫的兴趣,更别说进行有效学习了。而可辨别性的意思是:旧知和新知两者之间的可分离与差异程度,只有当学生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小数乘法”跟他们已经掌握的“整数乘法”之间的不同即新知和旧知之间的不同之处时,他们对新知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最后可稳定性与清晰性的意思是:之前起固定新知作用的旧知本身所具有的牢固度与清晰度。稳定性给学生掌握新知提供一个同化的固定点,而清晰性是给掌握新知提供一个同化的方位点。倘若学生还没学会“整数乘法法则”,那么他们是没办法去学习“小数乘法”的,所以人们才会说数学是一门环环相扣的学问。具体而言,在教授“小数乘法”时,老师必须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复习一下“整数乘法法则”,让学生熟练掌握算理,紧接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认真观察整数乘法跟小数乘法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将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的算理。这样一来,就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从发现新知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从而愿意去主动探索新知识。通过新知与旧知两者之间的转化,巧设情境,让学生把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链,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其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其以后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情境 课堂 策略 有效 数学 小学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
强化小学数学概念知识的记忆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缺失的表现与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