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08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小学生对数学课的认识,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深厚的兴趣及丰富的情感的基础之上的。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有的学生说:“球是圆形。”课堂立即发生了争论,有的讲:“球不是圆形。”这就要正面引导,告诉学生不能只说:“是”与“不是”,而是要说是与不是的理由来。为了使学生争论的问题引入深入,我就拿实物和图片进行观察,其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让学生把它们区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类,结果学生把圆形划在平面图形一类,而把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划为一类。这时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领会“把圆规有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再把装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平面上画成的那条首尾相接的曲线叫做圆。因此,圆是平面图形,而球不是圆,它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体”的一种。学生通过演示、争论对圆的认识更深一步。这样学生有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主动求知过程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探索、细心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情绪高涨,从而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得枯燥无味的数学题情趣顿生,也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设置悬念,诱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而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往往是以疑开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创设恰当的学习兴趣。

  比如,讲“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教师出示了幻灯片,于是我指着一个“大月饼”说:“中秋节军军的妈妈买了一个大月饼,让爸爸、妈妈、军军一起中秋赏月,并嘱咐让爸爸分得这个月饼的1/3,妈妈分得这个月饼的2/6,军军分得这个月饼的3/9。你们想想,这样分,谁分得最多?”有的说:“军军分得多。”有的说:“妈妈分得多。”还有的说:“他们分得同样多。”同学们相互争论起来。但是,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驳不倒谁。于是我看时机成熟了,拿出一个大月饼分别找三位同学,扮演角色,并让他们亲自动手,爸爸分走1/3,妈妈分得2/6,军军分走3/9。没等月饼分完,同学们已是一片欢呼声:“分得同样多!”、“相等!”接着又是一片惊奇的声音:“怎么会同样多呢?”顿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真想多知道知识的奥妙。请教老师的心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抓住这一极好的教学时机授新课。通过老师的指导,结合实例反复观察,终于发现这三个分数原来是由于它们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数(零除外)。我告诉他们,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接受了新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善用课件、激发兴趣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习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我们数学教学要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多媒体引进数学课堂。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节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将它分成红蓝各半,再将其平均分成8等份,展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再把它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64等份,依次演示16等份、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同时出现三幅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边就越趋平直,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这感情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联想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与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学生能找出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从而利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大胆的创新,自主建构出圆的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过程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提升。

  四、动手操作,巩固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的思维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解决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操作的环境。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启迪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授“分数初步认识”时,学生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学生出现不同的折法:如横向纵折、纵向对折、沿对角线折。这时一个同学手里拿着一张纸在比划着,在琢磨。一会儿,她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经过中心这点的任意一条线都能把它平分。”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都来了兴致,纷纷折起来,结论和那个同学说的一样。富有创意的操作,不仅激励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知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堂教学 课堂 思维 能力 数学 教学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