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教书育人典范拾零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论文

教书育人典范拾零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09

教书育人典范拾零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教书育人典范拾零与碎思

  在报刊杂志中读到几则关于教书育人的故事,属于我国教育史的典范。联系到时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颇有感触。信手拈来,以飨读者。

  典范一:陶行知的“四块糖果”。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要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并让男生到校长室。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那里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果给男生,“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糖果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个故事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现在想来仍不乏启示和借鉴意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缺点、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教师要循循善诱,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的,但一定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爱,千万不能在学生惹你生气时,控制不住情绪而干出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来。安徽师范大学房玫教授“放低姿态,平视学生(平等);摆正姿态,尊重学生(尊重);贴近心灵,呵护学生(爱心)”的管理经验是对这一典范的践行和创新。

  典范二:夏丐尊“绝食捉贼”。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经在浙江一师做舍监。有一次,一位同学在宿舍里丢了东西,告到夏丐尊那,并且说出了怀疑对象,希望夏丐尊去搜查。夏丐尊一时非常为难,搜查学生铺位,他是万万不肯的,觉得这有辱学校和学生的尊严,可是学生丢失的东西若不找回来,他这个舍监也当得太不称职了。为了找到解决办法,他愁眉苦脸到处找同事帮忙出主意,结果那些主意要么他不屑于做,要么太偏激没法做。思来想去,最终,他决定来个绝食捉贼。他在宿舍楼外贴了个告示,让偷东西的学生速速前来自首,并说犯错不要紧,诚实承认依然是好学生,如若不然,便是他这个舍监的失职,是他没有教育好学生,他愿绝食谢罪。学生一日不来自首,他便一日不肯进食。此告示一经贴出,立即轰动全校,所有的目光都投到了夏丐尊身上,密切关注着事态发展。夏丐尊说到做到,从告示贴出之时起,便滴水未进。最终,那位偷盗的学生受不了良心的谴责,流下了悔恨的泪,幡然彻悟,主动找到夏丐尊承认错误,并交出了所偷的东西。

  学生犯错,他痛心疾首,却又不愿大肆搜查,伤害学生的自尊,绝食之举,表现出他诲人不倦,对学生充分的宽容、信任和疼爱,这份爱和信任最终让学生受到感化,从而迷途知返,同时也维护了他的自尊心。夏丐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爱无声,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一定是心中充满爱的人,爱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桥梁。

  典范三: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的考试课。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学生出题问先生,你提个问题,他就能知道你的学识程度怎么样,当场断定你本学期的成绩是多少分。更有趣的是,这个蒙先生是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考试。你问得好,他猛吸一口叶子烟,请你坐下陪他喝茶,然后对你提的问题详加评论;问得不好,当场请你走人。学生是又紧张又感兴趣,思忖着自己能不能留下陪孟先生喝茶,并近距离聆听教授指点迷津。

  蒙教授对待学生考试的办法,可算是“因材施教”的典范。这虽然发生在过去的高校里,教授的成功做法,今天也不大可能进行复制,但前人的智慧结晶和“传道、授业、解惑”的做法,很值得学习研究和创新发展。考试作为对学生学业考核方式的一种有它本身的优点。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仅有的单一的考核方式,还是存在很多弊端的。高职学生基础差,学校教学管理松散,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因素的作用,使学生厌学,对考试不够满意。所以要研究课程改革,多让他们动手进行体验学习,激活他们的兴趣;多安排由易到难的项目能让他们完成,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富有创新特色的小组竞赛等活动课程,采取多元考核形式,调动学生,吸引学生,我能学的积极性。

  二、教书育人典范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技术技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职业教育要仿效典范,创新和发扬典范,践行“以人为本”的精神,秉承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群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因材施教,更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

  为什么要“因材施教”,孔子认为,人的智力有智愚之分,人的心理状态有勇进与退缩之别,而且每个人的才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只有根据这些不同资质,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因种种原因,学业基础层次不齐,这就需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相信所有的学生“人人都可以成才”,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潜能,只是被开发的程度或潜能的类别不同而已,而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及时发现,珍惜并开发存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各种潜能,因材施教,帮助和支持每一个学生寻求适合自己的空间,从而赢得将来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以人为本,诲人不倦。“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把人当作主体,本质和目的。将“以人为本”泛化到职业教育工作中,就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提法。以此作为核心价值取向,有助于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优化学生管理,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诲人不倦”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在后来的中国教育史上渐渐地形成一种优良的师德师风。所谓诲人不倦,意思是说教育学生时有耐心,不厌其烦,而不知疲倦。诲人不倦是一种积极而又美好的道德情感,能够激发教师对自己劳动的兴趣和爱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创造出各种优良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教师的诲人不倦与中小学的教师应有所不同,它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不懈地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二是坚持不懈、循循善诱地辅导学生,与他们一道探讨专业学习领域里的问题。目前高校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下课后,教师忙着就走,一般不会留下来和学生交谈,有的老师甚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也不愿留下来,(因校班车时间到了)更不愿接待学生的家访;教学安排上虽然没有设有辅导课,但真正给学生上辅导课的教师不多。这种不好的作风应当加以纠正。

  (三)爱生如子,敬业如天。这是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二条“敬业爱生”的创新发展。爱生如子,即把学生当作子女来关爱和对待。这既是对学生关爱的一种升华,又是教师情感的一种升华;既是教师职业风范的根本要求,又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教师面对的学生,在家庭背景、学习能力等客观方面可能会有不同的差异。但是无论如何,都十分需要教师的关爱。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爱生如子的光辉典范。《规范》要求教师“真正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若把学生当作子女来关爱和对待,一定能够促使教学氛围、师生情感、教学效率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敬业如天,即把教书育人当作至高无上的天职来担当。《规范》要求教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敬业如天就是要忠实践行《规范》,不为利益所惑,不为诱惑所扰,不为金钱所动,始终守着三尺讲台,在有所不为中,力求有所作为。要担负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自尊自律,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结束语

  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在高职教育中加以弘扬。“职业教育是教育,更是生产和生活,决定着产业素质,代表着民族品牌,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品质。”重视职教,就是重视你我的民生;投入职教,就是投入当下和未来。在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下,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职责和使命,高职院校要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面向人人,守住底线,补齐短板 ,善待学生,为每一名学生有机会成才出彩,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教书育人典范拾零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书育人 职业教育 典范 启示 职业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