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的思考论文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06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的思考

  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的转型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作为地方本科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为培养应用技术型高级人才,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理所当然的也要强化加强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本文在地方高校转型即将展开之际,以“计算机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探讨为平台,为转型提供一些思路,为培养具备应用技能型人才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1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现状

  1.1经费投入不足

  应用技术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而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纵观各高校当今的办学,实习就业基地在培养大学生技能方面功能和作用显而易见,谁也否认不了它对于人才培养特别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但由于多方原因,在经费的投入上却是捉襟见肘。

  1.2 缺乏过程管理

  不少地方高校在企业的实习就业基地建立起来后,只注重追求目标化管理,而忽视了对毕业生的塑造过程的管理,这样直接导致高校对毕业生在实习就业基地实习的动态过程管理出现缺位现象,毕业生缺乏来自学校的指导建议,造成目标模糊,定位不准,就业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由于计算机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接纳学生通常有限, 学生在基地实习相对分散,导致跟踪指导和管理很难到位。 另外,安全隐患也非常突出,学生在校外实训期间,安全也是个大问题,不但给企业带来了的压力,也对学校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实习效果不显著

  一些作为就业实习基地的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通常考虑的是它的用工需求,而不是实习的岗位,而且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岗位,往往不放心让学生去完成,以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更多的是让学生从事简单机械的工作, 而这些与学校的专业技能实习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甚至与专业严重脱节,达不到专业实习效果。

  1.4部分企业对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缺乏积极性

  目前地方高校为了适应转型和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 但现实中,相当部分企业对于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接纳实习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太高。其主要原因是担心学生的实习影响了单位的正常生产,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2转型背景下加强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的转型使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成功的实习基地建设对于大学生、高校、企业来讲是一举三得,更关系到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是否能顺利进行转型。

  2.1可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的“四种能力”

  人们常抱怨计算机大学毕业生“高分低能”、“实际操作能力太差”,动手能力的强弱成为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短板,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为毕业生在进入正式工作岗位之前提供了难得的实战机会,通过在实习基地中的学习与实训,不仅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其“四种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具备在较好实习就业基地实习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其能力不容小觑,因此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改革转型必须重视就业实习基地建设。

  2.2 可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和稳定性

  2013年高校毕业生是699万,历经了史上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又迎来727万毕业生的更难就业季,而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人数在所有专业中名列前茅,这无疑给将给改革转型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事实上,工科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类专业加强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不仅有利于毕业生专业动手能力的提高,也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在实习就业基地的实习,可以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就业合同前有一个较长时间互相了解的过程,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等状况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促进毕业生理性选择,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和稳定性。学校还可以根据毕业生在实习基地中的表现,发现寻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转型后的人才培养提供方向,从而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不断改进,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2.3有利于企业人才的引进

  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为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良好的保障,在实习培训期间,通过考察毕业生在实习基地的表现,企业可以确定自己的招聘人选,并针对这些毕业生个体进行特别的项目训练,进一步缩短毕业生到劳动者之间的适应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对于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来说,哪些擅长编程、哪些擅长网络、哪些只能搞测试等等,实习时一目了然,只需针对性强化培训,毕业时即可发挥作用,给企业带来最大效益。

  3改革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思考

  3.1创新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机制

  转型将使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需求更多实习就业基地,而目前愿意提供计算机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的企业并不多,因此,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同时难度也比较大,这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一是政府要发挥在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中的帮扶作用。制定并落实相关财政补贴政策,研究出台对于参与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的企业实行财政补助或税收减免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还应主动为高校与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二是高校要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规划、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认真策划,统筹安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将专业实习与企业生产结合起来,将毕业生的就业与企业的用工结合起来。同时地方高校还可变通采用多种方式来强化校内基地的建设,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即将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改造利用,建成校内实习基地。三是企业要树立社会责任感, 将接受大学生实训视作应尽的社会义务,通过与高校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利用和借鉴学校治理资源优势,为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技术革新、设备更新换代、发现和选用人才等创造有利条件。四是大学生要更新观念,端正态度,虚心请教,自觉主动地参加实训,以企业技术人员为师,积极参与课堂上学不到的职业技能训练。   3.2完善管理机制

  转型中要在在IT企业中建立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机,确保三方利益。

  一是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并认真履行协议条款。校企合作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而是双方共同受益的一项工作,为此,双方必须履行协议,并自觉接受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二是建章立制并严格遵守。实习就业基地应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三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要加强对高校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建立实习生的成效评估体系,不断完善实习内容和实习方式。

  3.3互惠共赢,开创校企双方合作新局面

  转型背景下在IT企业中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需要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目前,企业与高校合作紧密度还远远不够,处于松散合作的状态中,出现学校热,企业冷,校企合作缺乏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尚未达到广度和深度等现象,校企合作不能达到双方合作共赢的初衷。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校方要相互理解。企业以盈利为目标,凡是能够有助于企业合法盈利的行为与合作都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否则,迟早会被企业拒绝。高校应适应企业需求、争取给企业带来利益作为出发点与企业进行合作;作为转型地方高校以培养满足社会目前或者将来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基地建设不足,这一目标就很难实现,企业也很难找到自己需求的人才,从企业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企业因理解地方高校这一需求,在计算机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给以支持。二是人才互补。政策激励进行相互兼职、优势互补、政策激励可以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三是相互交往。通过相互交往培养情感,互通有无,特别是企业在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缺乏法律规定和政策优惠的条件下,校企合作过程始终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动力首先来自于人的情感。

  3.4强化基地建设质量监控体系

  要重视实习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要针对实习工作管理和实习基地管理制定相关的指导原则和规范,保证实习工作的有序开展。要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各专业针对不同性质的实习制定不同的实习大纲及考核办法,以保证实习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此外,在实习过程中要及时对实习各个环节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查,发现问题后应积极整改,以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基地建设质量。

  结束语

  地方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面对办学的转型以及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能型人才需求,应通过加强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与管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应用技能,使之摆脱“论学术,上不能上,论技术,下不能下”的尴尬局面,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活力,提高对社会人才需求的供给能力,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更好的便利。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基地建设 计算机类 实习 背景 高校 就业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