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城镇化迅速发展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与应对策略论文

城镇化迅速发展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09

城镇化迅速发展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1 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

  1.1 城镇化快速膨胀,打工经济潮导致的留守儿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我国在加快推进土地城镇化的同时,人口,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能实现相同的城镇化。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农民工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由此产生。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反映在教育上,其突出表现是:城市义务教育由国家财政负担,而农村义务教育则由农民自己支撑。目前,城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3 年,而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还不足7 年,相差足足近一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已经弱化了。正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或经商,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父母对其在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人格、品格及情感等方面教育的弱化。例如,有些家长只想着外出打工挣钱,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几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质等;有些家长很少与孩子、临时监护人和学校沟通,根本不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有些留守儿童到青春期后产生叛逆情绪,家长不能及时发现,等到发现为时已晚。所以,相对于父母在家教育孩子的正常家庭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功能相对弱化了。一方面,由于工作的繁忙和空间的间隔,进城务工或经商的父母既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子女进行交流,不能对子女进行亲身的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由于自身能力、水平和精力的不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邻居、老师等监护人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和养育的重任,不能严格地对留守儿童进行监管和教育,无法营造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家庭氛围。看见,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无法在享受亲情的基础上感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精心指导的教育。事实上,家庭已经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家庭教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已经被严重弱化了。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造成亲子分离,留守儿童得不到足够的亲情和良好的教育,在行为习惯上极易产生消极变化,如小偷小摸,违反校纪,抽烟喝酒,赌博抢劫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远离父母的他们既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又很难有称职的可以替代的“监护人”,这使得他们对新的社会现象很容易产生认识和价值上的偏离。留守儿童大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许多孩子沾染了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的不良引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城镇与乡村之间发展不协调的必然后果,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农村男劳动力大量外出造成的家长缺席以及由农业劳动女性化造成的母亲对自身职责的力不从心有。从实质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城乡文明一体化这一社会转型中多种矛盾和冲突的、综合性的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现状。

  1.2 基本状况

  1.2.1 农村留守儿童的含义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长期在外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等地的农村是普遍存在的。

  1.2.2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类型及其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可总结为以下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上代亲戚监护、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从各地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为主,其中单亲监护又以母亲监护为主。

  在我国社会加速转型和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最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到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亿,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从大的方面而言,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同时,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城乡二元结构使得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无法将子女长期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又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

  2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对于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提高父母意识,强化父母责任

  首先要增强农村父母的家庭教育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留守儿童父母的认识极为重要,给他们分析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 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树立以孩子教育为重的科学家庭教育观。

  2.2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加强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要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补偿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教育。   2.3 充分发挥社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过程中,社区和社会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要发挥社会组织教育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充分发挥农村社区作用,弥补留守儿童家庭呵护的缺失。

  2.4 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庭教育问题对我国二元经济转化的巨大反作用。如果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得不到好的解决,它会阻碍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禁锢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已经弱化了。正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或经商,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父母对其在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人格、品格及情感等方面教育的弱化。例如,有些家长只想着外出打工挣钱,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几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质等;有些家长很少与孩子、临时监护人和学校沟通,根本不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有些留守儿童到青春期后产生叛逆情绪,家长不能及时发现,等到发现为时已晚。所以,相对于父母在家教育孩子的正常家庭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功能相对弱化了。一方面,由于工作的繁忙和空间的间隔,进城务工或经商的父母既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子女进行交流,不能对子女进行亲身的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由于自身能力、水平和精力的不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邻居、老师等监护人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和养育的重任,不能严格地对留守儿童进行监管和教育,无法营造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家庭氛围。看见,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无法在享受亲情的基础上感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精心指导的教育。事实上,家庭已经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家庭教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已经被严重弱化了。

城镇化迅速发展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儿童教育 留守 城镇 迅速 策略 农村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