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生态监测与评价”的教学改革尝试论文

“生态监测与评价”的教学改革尝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14

“生态监测与评价”的教学改革尝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9.041

  On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Teaching Reform

  ZHANG Zhilu, LIU Zhonghua, CHEN Minghui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He'nan 467000)

  Abstract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course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pecialty in. Curriculum Education tight group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stat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pplied talents in urgent need, offered to foster applied talents as the goal of curriculum reform program, and the university's actual situation a bold attempt.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line curriculum system, introduce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systems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new initiatives and achievements; propose the applied talent must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changes in volume surface examination-based assessment methods", "applied Talents be the first to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other arguments,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teaching exchange.

  Key words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pplied talents; course system; teaching reform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适应市场需求,中国高等教育由同质化的精英教育转向多样化的大众教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纷纷转型,瞄准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培养目标的变化必然带来教学环节的变革。而教学改革的成败,既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更决定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好坏。“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是目前各高等院校的环境科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开设的热门课程。那么,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的教学应如何改革,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呢?平顶山学院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考试考核等方面率先做了尝试。

  1 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的基本情况

  1.1 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安排

  生态监测与评价是平顶山学院生态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体系由4大模块构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和质量监控。其中,理论教学体系由生态监测基础理论知识和生态评价两大部分构成,基本要求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课程的重、难点;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和综合实习两部分构成,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从事生态监测和生态评价的实际工作能力;考核体系由考勤、实验成绩、理论成绩综合构成,目标是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基本情况;质量监控体系用以反映教师教学情况,由督导检查、教师听课、试卷复核和学生评价四个模块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由罗文泊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态监测与评价”。本课程开设于第6学期,共36学时,17周教学和1周考试。其中理论教学15周,每周2学时(连排);实践教学2周,每周4学时,2节连排。

  1.2 存在问题

  (1)课程体系中的不足。该课程的体系构建,虽然完整性、系统性及实用性均很强,但实践教学模块仅限于室内实验,对于野外生态监测的实际操作如样点的布设、指示生物的选择和指示症状的认知等都没有涉及,显然已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综合实习虽是用来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的,但它是生态学专业的几门专业课的共同实习,时间短,任务重,从增强实践技能角度来讲,这个环节形同虚设。考核模块中,实践能力考核只有室内实验成绩(即对环境介质土、水、气的污染成分测试),环节不完整,不能锻炼或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安排的不足。教学安排存在着明显不合理:①课程的专业地位低,教学时数严重不足。②考核成绩构成中实践技能考核所占比例较小,不足以调动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兴趣;③缺乏相关的教材与参考书,现在只有罗文泊主编的“生态监测与评价”一书作为教材,尚无实验(实践)指导书。

  2 改革方案

  2.1 改革方案的实施对象

  改革方案在生态学专业2011级1班和2012级1班进行。2011级生态班49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0人;12生态班49人,男生29人,女生20人,为大学三年级学生。

  2.2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1)提升课程地位。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的发展、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现行教学体系中制约应用技术教学的相关问题,确定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提高本课程的专业地位:由专业选修课提升为专业主干课程。课程的培养目标被重新定位: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学大纲及教学安排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教学时数由36学时增加至88学时。88学时中理论教学56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2)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在保持原四大模块结构的基础上,对每个模块进行完善。第一个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保持不变,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进行重大改革。第二个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增设了“实践技能”和“第二课堂”两个环节,大大增强了应用技术的教学环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和宽阔的平台去学习和掌握应用技能。第三个模块――考核体系模块,将“实验操作”环节改为“技能操作”。这一变化,不仅涉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而且从根本上体现了突出应用技术培养的教学模式。第四个模块――质量监控体系模块,保持不变。

  2.3 教学改革

  2.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理论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理论教学内容的充实与完善。李晓艳等认为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杨慧玲等认为,教学内容应不断丰富、更新、充实、完善或优化,必要时可对现有内容作出调整,应该包含世界范围内在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与成果、问题与热点等;李江荣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从实用性和实践性从发,以就业为导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满足社会对生态监测、生态评价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实现途径是:教学团队在施教过程中不断地将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等重大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国内外的发展新动态、新成果等充实到课堂上;注重典型事例的引用与分析;教学内容与地方资源环境特点相结合,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与新闻热点相结合,与生活常识相结合,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等等。教学内容仅拘泥于教材所述的课堂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针对缺乏相关的教材与参考书这一现实问题,教学团队着手编撰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补充教材和实验实习辅导资料。补充教材以罗文泊先生主编的“生态监测与评价”为基准,扩充了生态现象和过程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针对社会的实际需要,调整了教学重点内容,把实践环节的理论基础、操作技能、操作规范等作为重点讲授内容,例如指示生物的指示性状、指示生物的选择与应用等。

  2.3.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针对本课程研究性和综合性强、涉及学科多、生产实践性强等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团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用型人才首先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才能把相应的技术或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好且有所发展或提高,也不会出现死搬硬套、形而上学的现象。传统的重教轻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本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教学团队采用了直观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使教与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直观性教学方法,就是现场利用实物演示或利用先进的直观教学设施模拟现场进行教学的方法。它能让学生超越时空和生活经验的局限,从现实(或模拟现实)现象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直观性教学方法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现象与过程的实地观察和实验实习、实物标本与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幻灯投影与录相片的运用、CAI及多媒体教学等。

  参与性教学法是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进程,实施途径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科研活动、教学设施建设、学术交流等活动,其中“学生授课”是最受学生欢迎、也是效果最为突出的一种方法。参与性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确有显著效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理想教学模式。

  另外,教学团队采用了交互式的教学方法。该教法的精神实质就是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强调的是学生参与,双向沟通,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互动的途径,主要是教师的课堂组织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讲授采用启发式、发现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

  总之,教学方法可千变万化,但精神主旨只有一条,那就是要充分转变学生的学习地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达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3.3 实践教学改革

  加强实验教学,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机会掌握实践应用技能。

  实验课在实验室内完成,主要进行生态环境理化指标的测试及生态基础理论的验证等,通常在期中或期末集中2-3周进行;实践技能教学在室外或室内进行,大多数情况下是把教材内容结合着教师们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进行,要求学生以研究者或环境评价准工程师的身份参加工作,从项目的承接、实验设计及落实、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评价文档撰写等环节让学生亲身实践,在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积累了相应的工作经验。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或扩展,形式多样: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校外;可以教师带领,也可以学生自主;内容自选:可以是生态监测理论的探讨,可以是生态现象的观察,可以是实践技能的练习,也可以是评价模型的建立。开展第二课堂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可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4 健全考试制度,改革成绩评定标准

  切实掌握实践技能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而培养学生使之具备这一基本素质,是转型高校的主要培养目标。传统的卷面考试是检验不出学生是否具有这一基本素质的,因而成绩评定环节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首先,在成绩评定中加大了实践能力考核所占的比例。改革后的成绩构成是,实践技能占30%,且一票否决;考勤、提问与作业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50%,亦为一票否决。改革强调了实践技能在成绩构成中的比例和地位,大大增加了学生掌握应用型技能的动力。实际操作重点是看操作完成的熟练程度、流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等,对关键步骤的误操作一票否决。

  其次,健全了考试制度。实行考、教分离,试卷采用A、B卷制度。卷面中,涉及实际操作的知识不少于20%。考试由学院教学办公室组织,同时实行教务处和学院两级巡考制度。这种考核制度和方法也体现了客观、公平原则,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也使教师明确了教学目的,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2.5 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必须充分体现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质量监控不能以点代面,必须树立多元化的质量观,必须要系统地全程监控,才能正确评价教学质量。一个先进而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能正确评价教学质量,还必须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质量监控体系中的“督导检查”和“学生评教”是主要改革内容。通过“督导检查”的听课和教学文件的检查评比,督导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校、院、教研室三级检查和说课活动,促使教师自觉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评教”本应是最能反映教学质量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师生互惠情况,即“高分换好评”。这种行为不仅使“学生评教”失去了“质量监控”意义,更是严重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成长。因此,“学生评教”改革特别重要。学生评教的表格设计具体到上课的各细节,学生给分或扣分必须有依据;评教前必须进行相关教育;学生评教的结果与督导评教、平时检查等评价结果相统一;对评教不严肃、不认真的学生,给予严厉批评;发现威胁、利诱学生或暗示、操纵学生给予好评的教师,取消其三年的评优评先和晋升职称的资格。

  3 改革取得的成果

  第一,教学相长。课程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生态监测和评价的全面认识,教师也在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有了一定层次的提高,教师队伍得到了充足的锻炼,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2011-2012级生态学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设置的必要性、知识内容的丰富性、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以及课程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满意度很高,评教分数均达90分以上,在同期调查的课程中排名第一。

  第二,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初步掌握了数据处理分析和环境评价的方法。在2014年平顶山学院“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本专业学生获得团体冠军,其中全校的第一、二名均为本课程的专业技能。

  第三,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学习的上进心。在考研方面,以2010级生态学专业学生为对照,2011级学生的报名率、过线率、录取率大幅提升,与2010级达到极显著水平。2010级毕业生42人,报考人数6人,过线3人,录取1人;2011级毕业生44人,报考13人,过线11人,录取9人。

  第四,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开展做了有益的探索。开放式实验在一些地方院校毕竟是一个新事物,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习惯这种模式。为此,有关学校必须就此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便加强管理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尽管开放式实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也不能以此为借口而淡化和削弱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教师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以及实验的初始阶段还是有很大可供发挥作用的空间。

“生态监测与评价”的教学改革尝试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改革 监测 尝试 生态 评价 改革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