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情感的共鸣:外语动画电影译本中的移情解读论文

情感的共鸣:外语动画电影译本中的移情解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07

情感的共鸣:外语动画电影译本中的移情解读

  动画电影不但是年轻观众所钟爱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商业推广手段,成为以宣传商品特点为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为使影片观众能够深刻理解电影的主题,并能够对影片中人物角色的情感经历感同身受,动画设计师在创作动画影片的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到一条重要的表演原则,那就是“移情”,这就意味着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动画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影片与观众之间独有的心灵交集来推动整部影片的情节发展。在动画电影中运用积极的移情,不但可以使观众深刻地理解影片所要传达的思想,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观众起到德育作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总之,移情在动画电影创作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移情的内涵及作用

  (一)移情的内涵

  除了作为重要的电影表演原则以外,移情还可广泛应用于修辞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翻译学等领域。

  移情对应的英语表达为“empathy”,也可称作“感情移人”,是指主体在对待外界客体时,将无生命的物体看成是有生命、有感觉、有思想甚至是有感情的事物,而主体本身也受到这种错觉的影响,与客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它以客体的审美特征同主体的思想、情感相互契合为客观前提,以主体情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观条件,是对客体行为的拟人化与主体情感的客体化的统一,是审美认同与情感共鸣的心理基础。总之,移情作用是将主体的情感转移到客体上,感觉客体也具有与主体相同的感情, 如当主体快乐时,所见之客体好像都在微笑;而当主体悲伤时,客体也仿佛在哀叹。女性细腻的情感使她们往往更加关注人的内心情感以及行为方式,因此女性观众在欣赏动画影片时,则更容易受到移情作用的影响,她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注于动画形象的外貌、衣着及心理行为上,同时也会更多地关注动画人物的情感世界。一旦她们发现人物角色的情感经历与自身极为相似时,这种无意识中所获得的情感契合往往促成移情心理的产生。[1]移情可以说是动画电影创作的灵魂,它赋予整部影片生命力和感染力,适当地运用移情可以使电影观众的内心得到震撼,从而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久久难以忘怀。此外,移情还关注于电影观众心理功能的体验,将影片受众的情感提高到审美客体的地位,揭示了审美体验中包括电影观众心理错觉等的审美心理规律。

  (二)移情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

  动画电影凭借出色的人物刻画获得观众的认同,当电影观众与影片中的人物角色有着相似的情感经历时,这种情感上的契合能够促使观众主动将感情外射到人物角色的身上,进而对其感同身受,产生心理移情。在此过程中,电影观众将动画人物视作在情感上能够彼此相通的同类,并将随着影片情节的推进经历某种审美体验,而享受审美体验正是电影观众欣赏影片的原始动力,因此移情在电影观众整个“审美体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1. 增加场景活力。一旦将场景构建起来,就需要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角色为其提供强大的支持,因此电影情节的推进以及人物角色的对话和动作等都可以使场景变得丰富多彩,以达到烘托气氛、吸引观众并令他们移情的目的。而且能够使电影观众移情则意味着影片要善于利用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影片更具生命力,更富感染力,使建立起来的场景更具实际意义,所以缺少与观众心灵沟通的影片通常不会取得预期的观众效应。

  2. 增强艺术效果。艺术感染力主要是指一种能够引发艺术欣赏者产生心理共鸣的艺术力量。黑格尔认为一切情感的激发以及心灵对每种生活内容的体验,都会通过一种外在对象来引起内在的激动。[2]比如艺术家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表达内心情感的过程,所以艺术作品通常凝聚着艺术家浓厚的真挚情感。因此,动画设计师也应将“真情实意”融入角色形象、场景设计、对话动作等的艺术创作中,并且借助多种表现手段使影片更具艺术感染力,最终与影片观众产生心灵的碰撞。

  二、 移情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解读

  美国著名动画表演大师埃德?霍克斯在其动画表演理论著作Acting in Animation:A Look at 12 Films中,以个人的专业视角向读者阐释了动画表演原则在深受观众欢迎的动画影片中的具体应用。霍克斯谈到在为影片中的人物角色赋予情感时,制片人和导演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同情”一词,但“同情”并非“移情”,两者具有很大差别。他还在书中多次强调“同情”(意为施予情感)与“移情”(意为移入情感)的区别,同情是指对其他的人或事物所持有的感情;而移情则意为将感情转移到其他的人或事物上。[3]因此,动画电影创作者应力图使观众产生心理移情,而并非仅仅是同情。比如动画影片通常利用人物角色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其求生的意志,所以当动画人物努力地做出求生的动作时,那种对生命的渴望足以令观众产生心理移情;相反,当观众看到人物角色停止动作而不再具有求生的愿望时,这种消极的行为会使观众在情感上与他们变得疏远而不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本文基于霍克斯在原著及其汉译本中对动画影片主要情节应用移情的分析基础上,认为能够使观众有效地移情可以通过丰富人物身体动作和凸显角色内心情感的方式来实现,因此下文将对能够令观众产生移情的这两种途径进行详细说明。

  (一)《夏洛特的网》(Charlottes Web)中的移情解读

  《夏洛特的网》是美国早期的一部深受儿童观众喜爱的动画影片,这部影片在当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同时该影片所创造出的小猪威尔伯 (Wilber) 的动画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毫无疑问地成为孩子们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那么移情在这部动画影片中是如何应用的呢?霍克斯在其著作中就这部影片的主要情节对移情做了如下分析:   1.动作移情。《夏洛特的网》创作之初,制作团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使电影观众对畜棚里的动物移情,他们特别关注的是如何让观众对威尔伯产生移情,结果动画制作人员采用巧妙的手段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影片首先从人类的角度介绍动物,然后突然将视角转移到动物的身上,让观众从动物的角度来观察人类。而且动物们除了拥有人类的肢体动作以外,还能够开口说话。而一旦能够听到动物们在交谈,观众就会完全沉浸在动物的世界中,幻想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不知不觉中便产生了移情。[3]

  2.情感移情。在六周大的时候,威尔伯被卖给了弗恩(Fern)的叔叔,因此威尔伯与弗恩不得不面临着被迫分离的故事场景令人动容,使观众立刻对他们产生移情。尤其当观众看到威尔伯像囚犯一样被关在笼子里时,这只小猪的孤独无助和内心恐惧更加速了观众情感的迸发,使他们对威尔伯深感怜惜,甚至联想到自身的遭遇,心绪长久难以平静。作为一个充满幻想的女孩,费恩能够听懂动物间的谈话。当她的父母担心她独自在畜棚里待得太久时,她反驳道:“我一点儿都不孤单,这里有我最好的朋友!”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拥有非凡的想象力,所以能够和动物们交流对他们来说是件普通无奇的事情,而观众会因为场景中所蕴涵的情感而产生移情。[3]

  (二)《木偶奇遇记》(Pinocchio)中的移情解读

  匹诺曹是美国著名动画电影《木偶奇遇记》中的主人公,这个特征极其鲜明的动画人物形象可谓家喻户晓,深深地吸引着大批的观众。作为小男孩形象的典型代表,匹诺曹已经成为无数观众少年时代心目中那个永远无法超越的动画形象,他甚至还会勾起许多观众对那段天真岁月的美好回忆。对于这部影片主要情节中最能令观众产生移情的关键时刻,霍克斯做了如下讲解:

  1.动作移情。当影片中的动画人物莱姆匹克(Lampick)变成公驴时,匹诺曹因为内心的恐惧而表现出痛苦不堪的神情,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不但表演得恰到好处,而且还充满着人类的原始情感。霍克斯认为莱姆匹克变成公驴的过程就是从生存到死亡的转变过程,因此莱姆匹克拒绝变成公驴的表演证明了人物角色通过做出动作来表现其生存的意志,所以当他奋力反抗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存的迫切心情有助于使观众产生移情。[3]

  2.情感移情。当匹诺曹感到兴奋时,他会变得非常激动;而当他感到害怕时,他则表现得非常恐惧。他就像一个鲁莽的小男孩,大多数时候都冲动行事,因为匹诺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由丰富的感情所驱使的,所以观众很容易对他产生移情。此外,匹诺曹在得知自己能够上学后而兴奋地跳了起来,而且他是跳跃着而并非走着或跑着去上学,通过跳跃的动作观众能够轻易地捕捉到匹诺曹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因此很容易对他产生移情。[3]

  (三)《萤火虫之墓》(Grave of the Fireflies)中的移情解读

  风靡世界的日本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凭借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两名孤儿努力生存却走向死亡的悲惨故事。这部影片不但赢得了观众对这两位主人公的极大同情,而且成为能够将心理移情演绎得最为出色的动画影片,值得每位观众仔细地观赏和品味。鉴于该影片拥有超强的心理震撼力,霍克斯对其主要情节中所体现的移情做了如下评述:

  1.动作移情。在影片结尾,当最后一点儿生命迹象开始从节子(Setsuko)的身体里消失时,她仍然顽强地用尽全身的力气将最后的微笑留给了这个给她带来欢乐与苦难的世界。因为人们在临死前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尽最大的努力生存下去,所以在本场景的表演中,当观众看到节子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求生愿望时,就再也抑制不住对人类那种最原始的生存向往的理解与同情,进而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移情,并由衷地感叹现实之残酷,生命之脆弱。[3]

  2.情感移情。当清太(Seita)在医院里看到伤势严重的妈妈时,影片随即出现了对清太面部的特写。清太盯着远处的废墟和仍在熊熊燃烧的大火,尽管他没有做出任何动作,但观众还是立刻对他产生移情。因为观众可以从清太的脸上敏锐地洞察到他内心的巨大悲伤,也能够窥探到一个小男孩迅速蜕变成男人的情感经历。当清太告诉阿姨他的母亲已经去世时,清太得到的并不是温柔的安慰而是残酷的指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此刻充满他内心的只有深深的绝望和无助。由此,观众不但可以深切地体会到清太此时是多么的需要抚慰和关怀,同时也会对他内心极度的失落与哀伤产生移情。[3]

  三、结语

  移情作为动画电影中必不可少的情感体验和表演手段,将观众引入动画影片所刻画的人物角色的情感世界中,它不但可以使动画电影制作团队成功地完成影片的制作,同时也让观众能够深刻理解影片意图传达的主题思想。然而,只有合理地运用移情,才能增强动画影片的艺术效果,使观众对影片的情节和角色产生情感共鸣,整部影片也才能够真正地具有活力和灵魂,因为影视作品获得成功的根本途径往往在于能够有效地利用并获得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互动。因此,动画电影创作人员应在正确运用移情的基础之上,在艺术形式上对影片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让中国的动画电影在世界动画电影的舞台上脱颖而出。

  [基金项目]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526号)。

情感的共鸣:外语动画电影译本中的移情解读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译本 共鸣 外语 动画 情感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