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高等农业机械学的研究论文

高等农业机械学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07

高等农业机械学的研究

  Abstract: In order to cater the spirit of teaching reform, in view of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of highe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discussion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eaching textbook content part is insufficient, the lag of practice,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diverse student basic 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lay particular stress on the effect is not ideal. It propose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should be done by the adjustment and reform on content of courses, teaching methods, cultivating mod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mprov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teaching meet a graduate student;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to adapt to the new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Key words: highe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anagement;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reform;exploration;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7-0240-03

  0 引言

  《高等农业机械学》是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研究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主要研究农业机械化领域机械装备系统和理论研究以及农业机械化组织管理理论,使农业机械化生产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1-2]。课程目的是使研究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农业机械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通过学习管理学、系统工程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管理,使其获得优质和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了解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方针和国内外农机化的发展动态以具备针对区域性农机化系统有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的能力[1-3]。

  海南大学作为海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农业机械化工程是海南省特色专业,是海南省培养农机化人才唯一的品牌专业。为满足农机化人才新要求,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结合近几年相关教学实践经验积极推进《高等农业机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4]。

  1 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高等农业机械学》是本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机械化管理》课程的延伸和拓展,是由《农业机器运用理学》与《农业机械化经济管理》相互融合的学科。课程包括两大部分:农业机械化技术管理和农业机械化经济管理[5]。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其教学中重工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与此同时,还存在教学课时安排的不当、实践的不足,以及师生互动的缺乏,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具体表现如下。

  1.1 课程内容的缺失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6]。《高等农业机械学》课程内容不仅要涵盖农业机械化相关技术知识,同时也应紧紧围绕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加大对理学知识的讲授。本课程教学内容缺失主要表现:一是课程不重视管理学知识。农机化管理相关结构体系与层次以及管理中的领导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存在严重的不足。二是教学内容未能做到时时更新和完善。现有的农业机械学教材侧重于理论分析和计算,而且部分内容陈旧,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随着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农机技术不断革新,样式的层出不穷,学科的新进展、新动态、新水平,促使着教学要跟进时代的需要[3]。而教学内容也要时实更新最前沿的技术以及更加全面的学科领域。从而达到课程的研究性,专业性、学科广泛性、交叉性与边缘性等诸般特征[6]。

  1.2 学生基础不一,教学难度大 研究生在升学前学习的专业和基础各异,甚至部分学生没有学过机械相关理论知识。然而,老师在讲解农业机械化知识时,势必涉及农业机械学、拖拉机理论、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以及液压和气动传动等相关密切的基础知识。从而形成了多门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融合讲解,仅靠现有的学时很难做到,进而导致本课程顾此失彼。学生先修课程的不足,增加老师的额外教学负担,这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和教学效果。

  1.3 教学课时不足而偏离教学大纲 大多数院校该课程的计划学时为30学时左右,课时不足,教学内容无法全面展开,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偏好选择教学内容,顾此失彼[5]。老师的擅长和科研方向的迥异从而导致:对技术研究和革新重视的教师会着重讲解农机具的机构原理和技术参数要求,从而忽略农业机械化管理的相关内容;对技术管理重视的教师则重点在于教授农业机械管理学的概念和一般原理,进而忽略了农机技术管理内容。这都会使教学内容偏离其设定的教学大纲和目标,不能有效完成其所担当的教学任务。   1.4 实践环节的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 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办法,然而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和教学条件的不足,使实践课几乎没有开展,更不用说学生在实践中拓展,从而养成研究生们“闭门造车”研究习惯。

  1.5 师生互动性差,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要靠学生的主动性,目前高等农业机械学教学方法单一,授课主要采用电子课件,时而插入动画的方式。课堂气氛沉重,学生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老师课件和自己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师生互动性差,老师缺乏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推动学生自主解决课堂问题的必要手段,学生是“听众”,只输入而不输出运用,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这种单向“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4]。

  2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为了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应对课程的研究性、专业性、学科广泛性、交叉性、边缘性的特征;贯彻“结构更加合理,规模更加适当,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精神[6,7]。《高等农业机械学》的课程教学应做出如下的改革。

  2.1 拓宽和更新教学内容,平衡知识结构

  2.1.1 增加管理学在教学的教学比重。管理学的基本职能有决策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这些内容在农机化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和理论基础[8]。研究生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夯实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应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和适应农业科技化、自动化的科学发展要求。课程设置中应包含例如农业数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决策系统以及监察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职能、控制运用原理等知识的讲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平衡学生的知识结构。

  2.1.2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适应农机具的快速发展。目前课堂所讲授的农机具设计方法、机器结构以及运用的控制设备等知识缺乏新颖性,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农业机械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新型的农机具和设计理念层出不穷,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农业机械化工程的研究生教学应实时掌握最前沿的专业信息,更新课堂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业机械的良性快速发展。

  2.2 参与式、特色与专题式、研讨式教学

  2.2.1 参与式教学,加强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的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每章专题知识的讲述后,学生课后准备与之相关专题的Power Point课件进行讲解。这不仅可以增强自主学习性,加深了专题的知识理解,也拓宽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反馈了教学成果和及时运用了所学知识。

  2.2.2 特色与专题式教学,能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农业机械有着地域性特点,因地制宜的教学将具有典型的实例教学意义。例如海南大学地处热带地区,教学中可以增加热带作物农业机械教学实例,让学生更加贴近实践。专题教学就是围绕某一案例进行深度的剖析、分析和评价,同时进行知识延伸。

  2.2.3 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授课中发现问题,提出小课题,学生在查找资料、讨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技能又锻炼了沟通能力。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这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明确了学习课程的目标和学习信心。

  2.3 中―英双语教学 中英双语教学有着其实行的必要性,是高校教育国际化重要的步骤,推动大学教学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4]。随着农业机械的国际化,国内高校与国际高校的教学合作也越来越频繁,所以农机专业的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由于教材和师资力量的局限,目前此课程的双语教学可以借鉴其他课程和国外高校的成功教学经验,先实行部分或专题式双语教学,再逐渐过渡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利于老师教学的顺利展开,也利于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手段。

  2.4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实际的方法,列宁曾说过:“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贴合,一是高校加强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力度。课堂结合实验,这样既弥补了理论的实验性不足,又加深了实验的理论依据,相得益彰,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二是实习基地的建立。以满足学生的实习操作,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

  2.5 高校与企业互动联合教学 当前许多高校已采用了教学-科研-生产的培养教学,来推动农机创新体系,发挥农机化科技整体优势[9],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目的。但是各高校的资源毕竟有限,这使研究生的培养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利用各高校的优质资源,各高校可以联合互动式教学。同专业或相关专业可以采用不同高校老师授课,提高教学质量;整合实验资源,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节约教学成本。

  高校与企业的联合教学。高校理论知识扎实,企业有着完善的生产设备与操作技术。两者结合教学,既能满足教学和生产的需求,又能减少双方成本,更好地实现学生在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学生参与农机具的生产组装过程中,由企业工程师进行教学,真实地接触农业机械化管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带着实践经验回到教室课堂,将使理论知识更加容易掌握。同时这也提供给学生更多发挥能力与就业的机会[10]。

  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的联合教学,目前正在试探阶段。高校与企业已经有不少的合作实习教学,但是这些力度都还比较薄弱,仍需加大力度。这种教学形式的成果值得期待。

  2.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根本,对教学实践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构建过硬的师资队伍[11-13]。授课老师需要提高的不仅是学历,更要增加实践经历加强专项知识的进修,及时掌握前沿理论,并能进行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学校建设有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开放”、“协作”的运行管理机制。   3 总结

  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近年来对高等农业机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使得我们有了初步的改革方案与经验。为了实现更高效的研究生教学,我们需要从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上进行突破:教材内容的革新需要结合科技前沿与时俱进,删除不适用章节,增添新型实用的知识;教学方式应采用多种不同教学手段,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增加实践与企业的合作教学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高等农业机械学有着学科交叉性和专业性,其教学改革将更加复杂与艰难,要实现这门学科的有效改革,仍需各高校老师共同努力。

高等农业机械学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等 农业 机械 研究
最新农林学论文
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果树栽培学有效教学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及思考
从“农业现代化”到“乡村振兴战略”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北方秋葵育苗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的影响因素及改
甜玉米去留分蘖对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宁阳县蔬菜标准园区创建措施及成效
甜玉米新品种江甜088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
热门农林学论文
关于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的思考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的研究-珠海生态农业科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与对策措施
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土地制度调整